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正确指导基层医院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和方法.方法:根据本地区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制定的考核标准,对30家基层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结果: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形势化,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意识淡薄、知识缺乏,在许多环节上存在隐患.通过采取综合性控制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建立、医院感染监测、消毒、灭菌、标准预防与手卫生、重点部门建设、医疗废物管理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结论:基层医院领导应转变观念,加大人、财、物投入,提高基层医院感染管理水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E-钙粘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肾间质纤维化(R IF)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探讨E-钙粘蛋白、MMP-9在R IF中的作用。方法选用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制备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采用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动态观察各组大鼠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肾脏组织学变化和E-钙粘蛋白、MMP在肾小管间质中表达情况。结果 UUO模型组大鼠肾小管间质损害明显,肾小管上皮细胞E-cadherin表达逐渐下调,于第14天达最低值。肾小管上皮细胞MMP-9表达上调,第3、7、14天与同期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显著。肾小管上皮细胞E-钙粘蛋白表达量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呈负相关,MMP-9表达量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E-钙粘蛋白表达下调、MMP-9表达上调、E-钙粘蛋白与MMP-9表达失衡可能是肾间质纤维化形成促进因素之一,并可能参与肾间质纤维化形成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背景:纤维连接蛋白表达增加在肾间质纤维化疾病进展过程中发挥着的重要作用。目的:观察纤维连接蛋白在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方法:72只大鼠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假手术组仅开腹游离左侧输尿管;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梗阻时间越长,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越重,纤维化越明显,肾组织中纤维连接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即明显增多,且随着梗阻时间延长,肾组织中纤维连接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呈持续增加趋势,至造模后第14天达到高峰,与同期对照组、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在大鼠肾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纤维连接蛋白的蛋白表达在肾损伤早期即显著增加,并随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加重而逐步升高,从而促进肾纤维化的发生。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高表达可能是加重肾间质损害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5.
利用重组F26G酶实现呋甾皂苷向螺甾皂苷的体外生物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BamHⅠ和XbaⅠ两种限制酶酶切质粒pKG27,获得了编码F26G(F26G:furostanol glycoside 26-O-β-glucosidase)的cDNA,然后将其重组到表达载体pET-22b上而得到了pET-22b-CSF26G,利用大肠杆菌E.coli BL21进行表达,用胞内可溶蛋白进行酶反应,通过TLC、HPLC分析证明重组菌表达出高活性的F26G酶,并实现了呋甾皂苷到螺甾皂苷的体外生物转化。  相似文献   
6.
<正>1引言紧密型县域医疗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建设是整合县域医疗资源、提升县域诊疗能力、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制度的有效形式,是国家政策导向,也是社会实践需求[1]。在医共体运行过程中,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是医共体能够高效运作的必要条件。信息化先行,才能确保后续工作顺利开展,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提供较为完整的信息服务,打通上下级、区域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实现“弯道超车”。  相似文献   
7.
酿酒酵母丙酮酸脱羧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酿酒酵母 (Saccharomycescerevisiae)丙酮酸脱羧酶 (PDC)基因的克隆和表达。方法利用PCR技术从酿酒酵母的总cDNA中钓取出PDCsc基因 ,构建其高效表达质粒 ,利用Ion和ompT蛋白酶缺陷株EscherichiacoliBL2 1 (DE3)进行表达。结果扩增出长约 1 7kb的PDCsc基因 ,成功构建其表达质粒pSC -2 2b ,对转化菌株的SDS -PAGE分析结果显示 :该基因获得高效表达 ,表达蛋白占细胞总蛋白的 1 8 6 %。结论成功构建高效表达PDCsc基因的工程菌株 ,为实现利用PDCsc进行的生物转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石燕  蒋俶  沈卫英  蒋雅红  申庆祥 《生殖与避孕》2007,27(4):241-246,279
目的: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hCGβ-(CTP)_4、hCGβ-(CTP)_4-(C3d-P28)_4融合蛋白,并对蛋白进行分离纯化。方法:将pBSMR-(CTP)_4中的(CTP)_4基因片断克隆入表达载体pET-28a(+),得到表达质粒pET-28a(+)-(CTP)_4。将PCR获得的补体C3d-P28 DNA序列以头尾串连的方式构建四聚体。将(C3d-P28)_4基因片断克隆入pBSMR-(CTP)_4,得到pBSMR-(CTP)_4-(C3d-P28)_4,进一步得到表达质粒pET-28a(+)*(CTP)_4-(C3d-P28)_4。将表达质粒pET-28a(+)-(CTP)_4和pET-28a(+)-(CTP)_4- (C3d-P28)_4分别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融合蛋白hCGβ-(CTP)_4和hCGβ-(CTP)_4-(C3d-P28)_4。采用Ni-NTA-resin和凝胶过滤方法纯化蛋白。结果:菌株经IPTG诱导后检测到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 SDS-PAGE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融合蛋白的分子量分别为27kD和40kD左右。结论:在BL21 (DE3)中成功表达了hCGβ-(CTP)_4和hCGβ-(CTP)_4-(C3d-P28)_4融合蛋白,并确立了纯化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其免疫原性和应用于抗肿瘤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克隆与表达移动单孢菌(Zymomonas mobilis)丙酮酸脱羧酶(Pyruvate decarboxylase,PDC)基因。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从移动单孢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出PDCzm基因,构建其高效表达质粒,利用Ion和ompT蛋白酶缺陷株Escherichia coli BL21(DE3)进行表达。结果扩增出DNA碱基对数目约1.7 kb的PDCzm基因,成功构建其表达质粒pZM 22 b,对转化菌株的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 PAGE)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获得高效表达,表达蛋白占细胞总蛋白的37.9%。结论成功构建高效表达PDCzm基因的工程菌株,为实现利用PDCzm进行的生物转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动态观察E-钙粘素(E-cadherin)在大鼠阿霉素肾病模型中肾小球内的表达,探讨其变化在肾小球疾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尾静脉单剂量注射阿霉素(浓度2 mg/ml,剂量7.5 mg/kg)建立阿霉素肾病模型,生化检测白蛋白变化,尿液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光镜下观察肾小球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E-cadherin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结果阿霉素肾病组大鼠肾脏肾小球形态于第4周时出现微小病变,第8周时为局灶阶段性硬化;并且肾病组大鼠均出现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肾病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E-cadherin在肾小球足细胞的表达随着肾小球病变的加重而逐渐减少;FN在肾小球内的表达随着肾小球病变的加重而逐渐增加;E-cadherin和FN在肾组织内的表达呈负相关(r=0.926,P<0.001)。结论阿霉素肾病组大鼠肾小球E-cadherin表达减少和FN表达增加在不同阶段表达的变化可能参与了肾小球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