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2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7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年与2002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北京地区2001年与2002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在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差异。方法 整群抽取本院2001年1月1日~2001年5月30日住院治疗的全部流脑病例39例,及2002年1月1日~2002年5月30日住院治疗的全部流脑病例50例,分成2组。对这2组病例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进行描述性比较分析。结果 2002年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暴发型病例、死亡病例、并发呼吸衰竭病例、发生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低氯血症、肾功能及心肌损害的病例均明显高于2001年组(P〈0.05);肝功能损害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2002年组病例的脑膜炎双球菌阳性率较2001年组低(P〈0.01)。结论 2002年组病例死亡率较2001年组高与2002年组暴发型病例多有关;2002年组病例多器官功能损害多,提示脑膜炎双球菌泛嗜性感染的可能;2002年组病例的脑膜炎双球菌阳性率较低,可能与2002年细菌型别变迁有关。  相似文献   
2.
北京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96例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 :96例均为我院 2 0 0 1年 1月 1日至 12月 31日收治的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病人 ,根据潜伏期计算 ,均为在北京地区感染发病。全部病人血清学检查出血热抗体阳性 (免疫荧光法 ) ,诊断均符合 1995年卫生部《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1] 中诊断标准。其中 ,男性 81例 ,女性 15例。年龄 9~ 71岁 ,平均 35 8岁。民工 2 9例 ,农民 2 8例 ,工人 2 2例 ,干部及经商人员各 6例 ,大学生及无业各 2例 ,教师 1例。2 观察方法 :本组病例入院后均连续作血、尿、便常规 ,电解质、肾功能、肝功能、心肌酶检查 ,以及出血热抗体 ,…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妊娠合并甲型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患者需要住院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诊治的妊娠合并甲型流感患者261例,收集患者的年龄、妊娠期、合并基础疾病、发病至就诊时间、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等临床资料。比较门诊治疗与住院治疗患者的上述指标。统计学分析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进行气溶胶采集和病毒核酸检测,为定点医院新冠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1年8月14-24日,采用生物气溶胶采集器在某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各布点区域进行空气气溶胶采集,所有标本同时采用荧光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PCR)和数字PCR两种方法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共采集空气气溶胶标本86份,荧光PCR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数字PCR检测结果显示,14份气溶胶标本检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出率为16.28%。检出标本较集中的区域有病人卫生间和医务人员防护用品脱卸区;重症病房核酸检出率高于普通病房,但不同病区气溶胶病毒核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871,P=0.248); CT值>30和CT值≤30病人区域气溶胶病毒核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2,P=0.630)。结论 在新冠肺炎患者病程中晚期,隔离病区空气气溶胶仍有病毒核酸存在,但所有检出标本新冠病毒拷贝数均不高。室内拥挤、通风不良,且与病例有关联的环境中气溶胶病毒核酸检出率较高,医务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保持环境通风...  相似文献   
5.
自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暴发以来,我国政府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国内疫情已得到初步控制,但形势依然严峻,境外多个国家也相继出现疫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截至2020年3月5日,全球共报告95333例确诊病例(其中我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0565例),85个国家有确诊病例报告,中国将面临输入性病例的传播风险,这为防治我国儿童的疾病疫情提出了新的挑战[1]。在这次疫情中,与成人病例相比,儿童病例相对较少、症状轻、预后较好。目前国内病例数据显示,18岁以下儿童占所有报告病例的2.4%,尚无死亡病例报告[2]。  相似文献   
6.
EB病毒(Epstein-Ban vims,EBV)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ns Mononucleosis,IM)的病原,与人类多种恶性肿瘤,包括Burkitt’s淋巴瘤(BL)、鼻咽癌(NPC)、免疫耐受个体的B细胞淋巴瘤及何杰金病(HD)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6月下旬以来,四川省、广东省、香港相继发生了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病例,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高热、伴有头痛等全身中毒症状、重者出现中毒性休克、脑膜炎。人感染猪链球菌的直接因素为宰杀、加工病死猪。病例呈散发分布,未发现人传人现象。  相似文献   
8.
38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糖核酸阴转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甲型H1N1流感患者病毒核糖核酸(RNA)阴转的规律和特点。方法对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38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患者的RNA转归情况、可能影响RNA转归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甲型H1N1流感患者病毒RNA一般在病程的第6天发生阴转,热程越长、流感样症状持续时间越长,RNA阴转的时间越长。早期应用磷酸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可促进RNA阴转、缩短热程和促使症状恢复,但性别、年龄不影响RNA的阴转。结论体温和抗病毒治疗是影响甲型H1N1流感患者病毒RNA阴转的主要因素,热程、流感样症状持续时间也有一定影响,但仍有必要继续观察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60年前人类首次发现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human coronavirus, HCoV)是导致普通感冒的病原体。2003年发生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疫情让我们重新认识了HCoV,2004和2005年又相继发现HCoV-NL63和HCoV-HKU1,但引起疾病较轻,2012年的中东呼吸综合征和2019年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让冠状病毒再次引起全球的关注。本文将从病原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面进行系统介绍,帮助临床医生更深入的认知7种HCoV。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帕拉米韦在治疗儿童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确诊甲型流感患儿共300例,采用前瞻性研究,分为帕拉米韦治疗组(150例)和奥司他韦治疗组(150例)。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发热缓解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 结果帕拉米韦治疗组和奥司他韦治疗组患儿中位症状缓解时间分别为27.9 h和42.7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325、P < 0.001);两组患儿中位发热缓解时间分别为17.8 h和22.3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9.365、P < 0.001)。两组病例均无并发症发生。帕拉米韦治疗组和奥司他韦治疗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和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1.349、P= 0.246)。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均未经特殊处理自行缓解消退。 结论帕拉米韦治疗儿童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可快速有效缓解症状、缩短发热持续时间,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