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3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调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状况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发生率,了解1998~2001年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方法:用E试验法测定400株革兰阴性杆菌对11种抗生素的MIC,并用头孢他定/头孢他定 克拉维酸(2001年新增:头孢噻肟,头孢噻肟 克拉维酸)E试验试条检测细菌产ESBLS的情况。结果:亚胺培南对所有受试菌有最高抗菌活性,细菌耐药率仅为7.5%;所有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菌株都对之敏感。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定仍有较高抗菌活性,耐药率分别为16.0%,20.0%,22.3%,23%和26.8%,其他抗生素耐药率在42.8%~46.8%。筛选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产生菌29株,检出率分别为42.1%和27.3%。4年资料相比,所测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由1998~2000年的ll%~14%增加至2001年的26%,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由1998~1999年的45.2%上升至2000~2001年的79.6%,细菌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变化不大。结论:亚胺培南抑菌率最高,对ESBLs产生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细菌对加酶抑制剂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逐年升高。  相似文献   
2.
E试验监测重症监护病房中400株革兰氏阴性杆菌的耐药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调查我院监护病房革兰氏阴性杆菌耐药状况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发生率,了解四年来革兰氏阴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方法 用E试验法测定400株革兰氏阴性杆菌对11种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用头孢他啶/头孢他啶 克拉维酸E试验酶试条检阅细菌产ESBL的情况。结果 亚胺培南对所有受试菌保持最高抗菌活性,细菌耐药率仅为7.5%;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仍有较高抗菌活性,耐药率分别为16.0%、20.0%、22.5%、23%和26.8%;其它抗生素耐药率在42.8%—46.8%之间。用头孢他啶/头孢他啶 克拉维酸筛选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ESBLs产生菌27株,检出率分别为40.9%和27.3%。体外抗菌活性最强的是亚胺培南,所有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ESBLs菌株都对之敏感。含酶抑制剂抗生素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对产ESBLs株保持较高体外抗菌活性,但2001年分离菌耐药率有所增加。四年资料相比,所测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由1998—2000年的11%—14%增加至2001年的26%,大肠埃希氏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由1998—1999年的45.2%上升至2000—2001年的79.6%,细菌对其它抗菌药物耐药率变化不大。结论 亚胺培南抑菌率最高,对ESBLs产生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而抗菌药物(尤其是加酶抑制剂抗生素和喹诺酮类药物)的滥用,已造成细菌对其耐药率升高,且对付产酶耐药株感染逐渐失去优势。  相似文献   
3.
司帕沙星与其他5种抗菌药体外抗菌活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司帕沙星对临床分离的199 株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唑啉、头孢噻肟、阿米卡星的抗菌活性进行比较。司帕沙星对革兰阳性菌的MIC90为0.125~0.5m g/L,对金葡球菌、化脓链球菌的抑菌率均为100% ,强于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对革兰阴性菌也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与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相似。不同细菌接种量和不同浓度血清对其抗菌活性无明显影响,仅在pH5.0 时抗菌活性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4.
头孢三嗪(Ceftriaxone,CTRX)是一种新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绝大多数革蓝氏阴性菌和革蓝氏阳性菌均有良好的抗菌活性~[1~10];对大多数β-内酰胺酶稳定~[1,5,9,11];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药代动力学方面具有突出的优点,在体内能维持长时间的有效血浓度,半寿期约8小时~[12,13,14]。本药易透入组织及脑脊液内~[14,15,16]。临床上已用于治疗各种感染,疗效良好~[16,17,18]。对敏感菌所致的脑膜炎疗效亦很显著~[17~20],毒副反应低~[10~20]。 国产头孢三嗪已由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试制成功,本文报道它对430株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研究结果,并与瑞士 Roche公司制造的药品Rocephin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5.
头孢三嗪是一种新的广谱抗生素。本文通过棋盘法体外联合药敏试验,分别测试了头孢三嗪与庆大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对34株革蓝氏阴性杆菌和6株革蓝氏阳性球菌的联合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上述联合分别对65%和72.5%的菌株有协同作用。未发现拮抗现象。此外,对2株细菌还作了杀菌曲线,亦显示了明显的协同作用。上述结果提示,头孢三嗪加庆大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是一种有效的临床联合用药方式。  相似文献   
6.
国产氧氟沙星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报道国产氧氟沙星对临床分离的632株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研究结果,并与日本进口氧氟沙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国产品与进口品对632株细菌的MIC_(50)、MIC_(90)和MIC范围基本相同。国产氧氟沙星对金葡菌敏感(MIC_(50)为0.125mg/L,MIC_(90)为0.25mg/L),对肠道不同菌株均显示明显抗菌活性,对痢疾杆菌其MIC_(90)为0.06mg/L,对沙门氏菌MIC_(90)为0.25mg/L。对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和哈夫尼亚菌MTC_(90)为0.25~0.5mg/L,而对绿脓杆菌和沙雷氏菌抗菌作用略差。对产β-内酰胺酶阳性和阴性的细菌的抗菌活性一致,与日本产物亦一致。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国产氧氟沙星对临床分离的618株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结果,并与环丙沙星、培氟沙星、依诺沙星和诺氟沙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氧氟沙星、培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对金葡球菌和表葡球菌均敏感,其抑菌率分别为100%、99%和99.1%;5种喹诺酮类药物对肠杆菌科细菌显示明显的抗菌活性;对绿脓杆菌的抗菌活性以环丙沙星最强,抑菌率为90.90%;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产β-内酰胺酶的阳性和阴性细菌,其抗菌活性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丁胺卡那霉素(AmiKacin)是一种新的半合成卡那霉素衍生物,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和葡萄球菌等常见致病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抗菌活性不易受氨基糖苷钝化酶的影响。因此特别适用于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结果证明,庆大霉素链珠用EB-Ⅱ和GN-515作基质比用骨水泥作基质为优.含成孔剂40%的链珠释放庆大霉素量较其他低含成孔剂量及无成孔剂链珠为高.以EB-Ⅱ为基质和43%RT_3为成孔剂的含庆大霉素5%之链珠释放总量大,释放率高,释放时间长,浸泡液中庆大霉素浓度下降缓慢.建议该链珠可于临床试用.  相似文献   
10.
氨噻肟头孢菌素(Cefotaxime,HR756)是一种新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它对许多革兰氏阳性及阴性细菌,特别是肠杆菌科细菌,包括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菌株均呈现极高的抗菌活性,对β-内酰胺酶(包括青霉素酶及头孢菌素酶)具有高度稳定性,仅能被普通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脆弱类杆菌中少数细菌产生的肟型头孢菌素酶(CX_(ase))水解。 国产氨噻肟头孢菌素已由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试制成功,并与东北制药总厂、四川长征制药厂联合研制成供临床使用的样品。本文报告重庆医学院用国产 HR756对重庆地区临床分离到的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研究结果,并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样品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