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药学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对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老年焦虑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1-07—2013-07收治的62例老年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文拉法辛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和文拉法辛的疗效均较为确切,但艾司西酞普兰具有起效快、不良反应率低的优点,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并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颅脑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09年12月至2012年4月期间共收治的200例颅脑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较为科学与全面的回顾性分析和研究,全部病例均运用了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以及三维容积重建等技术显示其颅脑血管,并对其颅脑血管的显示情况进行评价,将结果与患者的手术结果相比较。结果所有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扫描结果均与手术结果相一致,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的检查未见异常的患者为19例,动脉瘤患者为77例,血管畸形患者为4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患者为39例,脑肿瘤患者为19例。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于动脉瘤的敏感性为93%,它清晰的显示了患者的瘤体、瘤颈以及载瘤动脉等,其显示的脑血管狭窄以及中断部位等均与手术结果相符。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于颅内各种血管病变以及显示患者颅内病变的三维空间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诊断颅内血管病变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3.
董玉姝  张春志 《中国当代医药》2012,(30):118-119,121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CT血管成像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手术确诊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08例的CT血管成像资料,并且所有患者后期均经过数字减影处理。结果 108例患者中,共检出动脉瘤133个,常规CT血管成像漏诊14个,数字减影CT血管成像全部检出。两种方法检出的动脉瘤的大小、形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数字减影CT血管成像对颅底处的动脉瘤有更好的检出率;两种方法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数字减影CT血管成像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可以快速、无创、准确地做出诊断,是临床上颅内动脉瘤的首先检查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王琦  张莹莹  徐荣天  刘屹  董玉姝 《河北医药》2011,33(14):2156-2157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患者血小板计数值(PLT)与CT值及临床分期的相关性,以及血小板计数增高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6年3月至2008年12月手术治疗并有完整CT资料的63例肾癌患者,根据PLT将患者分为PLT升高组(n=22)和PLT正常组(n=41)将血小板计数值与病灶CT值/临床分期进行差异性分析和相关性研究。结果 2组PLT相对应的肾癌病灶平扫CT值以及实质期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PLT值相对应的肾癌病灶皮质期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期CT值与PLT值成负相关(r=0.358,P〈0.01)。2组PLT相对应的肾癌肿瘤分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分期与PLT值之间成正相关性(r=0.250,P〈0.05)。结论 PLT有可能作为诊断、评估病情、判断患者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在诊断冠状动脉解剖变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0年03月间于我院接受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并发现解剖存在变异者38例,发生率约1.25%,其中男性29例,女性9例,年龄11-75岁.利用双源CT进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后处理方法包括容积重建(VR)、曲面重建(...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药代动力学开放式双室模型在直肠癌CT灌注成像中的应用。方法 对36例由结肠镜及术后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术前行CT平扫,选定靶平面后,行CT灌注扫描。根据CT灌注参数,绘制靶平面肿瘤组织ROI及靶血管(肿瘤供血动脉)的时间-密度曲线。根据药代动力学开放式双室模型计算公式推导肿瘤内血浆隔室容积百分比(fP)、组织间隙隔室容积百分比(fI)、表观血流量(F)及表面通透性(PS)。结果 36例直肠癌的fP值为(17.3±7.4)%,fI值为(34.3±11.6)%,F值为(141.0±47.8)ml/(min ·100 g),PS值为(43.2±18.8)ml/(min ·100 g)。结论 药代动力学开放式双室模型为定量评价直肠肿瘤组织内微循环的特性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并探讨螺旋CT减影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本院2009年12月~2012年4月收治的200例头颈部血管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的患者进行螺旋CT减影扫描,与此同时,运用容积扩建、最大密度投影以及多平面重建等显示患者的血管,并以此来评价螺旋CT减影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中诊断的准确性。结果在200例头颈部血管性疾病患者中,动脉狭窄或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03例,动脉瘤患者19例,动静脉畸形患者21例,烟雾病患者12例,动静脉畸形并发烟雾病患者3例,血管先天性变异患者42例。螺旋CT减影技术能够清楚地显示出患者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以及周围血管组织的相关情况,其检查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诊断结果基本一致。结论螺旋CT减影对头颈部血管性疾病的临床诊断较为准确,且其具有无创、安全、便捷以及准确性较高等临床特点,值得在现代临床中进行大力地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多普勒检查(TCD)与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MRA)在脑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脑动脉狭窄患者178例,通过颅多普勒与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所有患者的大脑前、中、后动脉进行探测,观察患者的平均血流速度、动脉血流向、动脉指数及收缩期血流速度,对比两组仪器检测的效果。结果通过多普勒检查(TCD)与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MRA)捡查结果的一致性达到84.25%。结论多普勒检查(TCD)与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MRA)在脑动脉狭窄的检查中有很好的相符性,如果联合两种检查方法,可以明显提高脑动脉狭窄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CT及MRI特征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临床确诊为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39例患者的资料。对其进行CT及MRI检查,观察分析其临床表现以及病变部位情况。结果经CT扫描患者发现脑内发生钙化,且呈对称性,CT值在50.3~434.0Hu时显示无占位以及水肿情况,内囊未发现前后肢受累情况。MRI扫描表现T1WI信号较高,T2WI信号呈等性,内囊未发现前后肢受累情况。结论 MRI扫描显示病变情况CT均可显示,而在早期钙质沉淀方面MRI比CT显示清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