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75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采用头皮冠状切口所引发的并发症进行分析,探讨防治策略。方法:对我科2003-01~2006—07应用头皮冠状切口行颅颌面骨折修复重建、颌面部肿瘤切除与缺损修复、先天性颅颌面畸形矫正的221例中发生并发症的40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8例出现头皮麻木及感觉异常,9例有较宽切口瘢痕,6例出现脱发,4例发生颞窝凹陷,2例发生头皮下血肿,2例出现单侧面神经颞支损伤,1例发生鼻眶区肥厚。结论:头皮冠状切口具有切口隐蔽、面部疤痕不明显,显露充分的优点,但对其并发症也不容忽视。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切口类型,术中精细的解剖、神经血管的良好保护以及正确的缝合方法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3.
4.
手术治疗非严重粉碎性桡骨头骨折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介绍应用微型空心螺钉固定非严重粉碎性桡骨头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Koche入路,对27例患者行桡骨头及关节面复位,微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按改良的Mason分类法分类,Ⅱ型18例,Ⅲ型5例,Ⅳ型4例。23例术前行CT检查和三维重建。结果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4个月。优17例,良7例,一般3例。无一例发生骨不连、关节僵直或再脱位。结论微型空心螺钉治疗非严重粉碎的桡骨头骨折创伤小,简便易行,疗效好。术前行CT检查和三维重建可为此类术式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和解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少阳郁热型颈性眩晕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门诊部诊治的少阳郁热型颈性眩晕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以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和解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ESOV)评分、彩色多普勒超声(TCD)下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清相关指标[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内皮素-1(ET-1)]、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35%,较对照组的81.40%高(P<0.05)。观察组治疗2周、治疗4周ESOV评分分别为(22.18±2.47)分、(25.13±2.56)分,高于对照组的(20.45±2.29)分、(22.76±2.35)分(P<0.05)。观察组治疗结束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为(20.15±2.17)cm/s、(19.75±1.98)cm/s、(20.49±2.17)cm/s,均高于对照组的(18.96±1.93)cm/s、(16.82±1.67)cm/s、(19.47±2.03)cm/s,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1β(120.47±12.79)pg/ml、IL-6(0.24±0.03)pg/ml、ET-1(59.97±6.06)ng/L均低于对照组的(134.65±13.86)pg/ml、(0.35±0.07)pg/ml、(63.47±6.49)ng/L,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30%、4.6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解汤与耳穴贴压联合治疗少阳郁热型颈性眩晕疗效满意,可有效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下调IL-1β、IL-6、ET-1水平,较好改善其眩晕症状,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和表面分子特征、体外成骨定向分化的特性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并初步探讨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 体外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建立rMSCs的分离培养方法,为诱导分化成肌研究打下基础.方法 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大鼠MSCs.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生长特性,倍增时间,生长曲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rMSCs的表面抗原.结果 体外培养的rMSCs很快贴壁.4~8d即贴壁80%,细胞增殖迅速,7d左右即可达到80%融合.流式细胞仪分析CD90、CD13、CD44表达强阳性,CD14、CD34、CD45和HLA-DR表达阴性,符合MSCs的表面抗原特征.结论 经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的rMSCs细胞株较纯,可作为组织工程中的种子细胞来源,但大鼠MSCs在体外培养过程中易于衰老.  相似文献   
8.
开窗术治疗颌骨囊肿13例临床及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宇  刘磊  肖金刚  董海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0):1292-1294
目的:评价开窗术治疗颌骨囊肿的效果。方法:对13例颌骨囊肿患者采用开窗术治疗,开窗口2.0×1.0 cm~2.0×1.5cm,术后定期复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病例在开窗术后,临床与X线检查均显示病变范围明显减小;4例不需行二期手术治疗,9例行二期刮治术后完全恢复;所有患者未见复发。行二期刮治术的9例患者中,7例刮治后病检未见典型囊壁组织,仅为纤维样组织;同术前病理学检查比较,囊肿生物学性质发生改变,囊壁组织发生炎性变化,可见多处灶性玻璃样变及慢性炎细胞浸润,局部新生骨形成。结论:开窗术可促使颌骨囊肿逐步减小,囊壁发生病理学改变(发生炎性变化,局部新生骨形成),为开窗术的临床应用提供良好的基础;其具体转化机制及调控机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阐明。开窗术是治疗颌骨囊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爱尔兰学者Harris等研究显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在应用肿瘤坏死因子(TNF)-α拮抗剂治疗后,具体内巨噬细胞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反应能力降低(J Infect Dis,2008,198:1842-1850).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