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7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的不同治疗方案对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比较,优化用药.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对照组仅口服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治疗1组和2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均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肌注治疗,治疗1组采用隔日肌注一次,治疗2组采用隔3日肌注一次,疗程均为1个月,随访1个半月.结果三组在用药前每周发作次数上比较无明显差异性,在用药第18d、停药时、停药后半个月对照组和治疗1、2组疗效比较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但治疗1、2组之间疗效比较则无明显差异性(P>0.05),在平均医疗费用、生活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依次性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上,三组间比较均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不同给药时间对于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相当,但采用隔3日肌注一次治疗方案为最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依曲替酸治疗Darier's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研究组23例患者口服依曲替酸,初始剂量为每次10mg,每天3次;对照组12例患者口服维胺脂,初始剂量为每次25mg,每天3次。第一个月每周随访一次,一个月后每2周随访一次,均治疗随访2个月。结果经2个月的观察,研究组临床痊愈率为69.6%,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临床痊愈率为25.0%,有效率为91.7%。常见的副作用是皮肤粘膜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依曲替酸治疗Darier's病疗效较好,对治疗Darier's病是一种良好的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扁平苔藓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的数量及FOX3 mRNA的表达.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25例扁平苔藓患者和2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进行检测,并通过RT-PCR方法检测FOXP3转录因子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表达.结果:泛发性扁平苔藓和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外周血CD4+CD25+ Treg细胞数分别为(2.68±2.21)%和(2.38±2.67)%,均低于健康对照者(7.87±1.77)%;扁平苔藓患者的FOPX3表达水平也低于健康对照(P<0.05).结论:CD4+CD25+ Treg细胞数量和功能下降,可能通过导致扁平苔藓患者免疫功能紊乱参与了扁平苔藓的发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性病门诊男性尖锐湿疣、亚临床型尖锐湿疣及无症状患者HPV感染情况及基因分型。方法用PCR及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方法检测500例男性就诊者HPV感染情况及基因分型。结果500例男性就诊者中,HPV阳性率为43.4%,以20~39岁就诊者的阳性率最高。尖锐湿疣患者、亚临床型尖锐湿疣患者以及无症状者的HP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6.5%、87.5%和17.8%。 HPV阳性患者中,单一型、多重、三重和四重HPV感染的发生率为28.6%、10.4%、2.6%和1.8%。 HPV6、11、16和18型的构成比分别为26.1%、30.1%、13.7%和9.3%。尖锐湿疣患者及亚临床型尖锐湿疣患者以感染低危型HPV为主,而无症状者以高危型HPV为主。结论 HPV6及11型感染仍是目前的主要致病类型,其次为HPV16及18型。临床上仍以单一感染为主,但可以合并多重感染。尖锐湿疣患者及亚临床型尖锐湿疣患者以感染低危型HPV为主,而无症状者以感染高危型HPV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趋化因子受体5(CCR5)的表达及其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的关系。方法分离35例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用RT-PCR法测定PBMCs培养前后CCR5 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CCR5阳性细胞比率。结果治疗前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CR5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及健康对照组,并与PASI呈正相关(r=0.516,P<0.05)。结论 CCR5可能通过活化与趋化单个核细胞到银屑病皮损而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念珠菌阴道炎检测采用染色镜检法的临床意义。方法 260例念珠菌阴道炎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盐水涂片法,观察组采用染色镜检法。结果观察组阳性检出率77.69%高于对照组阳性检出率6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染色镜检法检测念珠菌阴道炎操作简单、快速,有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ERG11基因部分序列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通过对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ERG11基因部分序列的比较,探讨两相在DNA水平的差异。方法 对5株分离自同一HIV阳性患者的白念珠菌分别进行菌丝相与酵母相培养后,抽提基因组DNA,PCR扩增ERG11基因(包括部分上游和下游非编码区),用下游引物对部分ERG11基因进行测序。结果CA-7菌丝相与酵母相ERG11基因序列存在差异,分别位于第1547,1587和1617位点。结论 白念球菌菌丝相与酵母相在DNA水平存在差异,在进行白念珠菌的病原真菌学研究中菌丝相为适宜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8.
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ERG11基因PCR-RFLP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ERG11基因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比较两相细胞在DNA水平的差异。方法分别抽提来自同一亲本、对氟康唑敏感性不同的白念珠菌(CA-1,CA-2,CA-4,CA-6,CA-7,CA-9,CA-11,CA-13~CA-17)菌丝相与酵母相基因组DNA,根据ERG11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对其进行PCR扩增(包括部分上游和下游非编码区),扩增产物分别用AccⅠ和MunⅠ消化、琼脂糖凝胶电泳后观察。结果各株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均能扩增出约1 734bp大小的目的片段,CA-7,CA-14,CA-16和CA-17株两相细胞ERG11基因RFLP图谱存在差异,其余受试菌株未见差异。结论从DNA全貌来看,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ERG11基因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合并甲真菌病、口腔念珠菌病的情况及特点。方法观察176例SLE患者的甲真菌病及口腔念珠菌病的危险因素及其致病真菌构成情况。结果 176例SLE患者中,104例合并真菌感染。甲真菌病61例(34.66%),口腔念珠菌病69例(39.20%),其中二者同时发生26例(14.77%)。甲真菌病的主要病原体为红色毛癣菌,临床类型主要为远端侧位甲下型(52.46%)。口腔念珠菌病主要病原体为白念珠菌。甲真菌病的患病率随着SLE病程延长而增加。口腔念珠菌病的患病率受泼尼松每日用量、接受甲强龙冲击治疗、使用广谱抗生素的影响。使用免疫抑制剂及病情严重程度对二者的发生均有影响。结论 SLE易发生甲真菌病和口腔念珠菌病,要早期检查并关注存在危险因素患者的甲及口腔黏膜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慢性荨麻疹患者自体血清皮肤试验(ASST)与血清抗FcεRI抗体的关系.方法:对病例组5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ASST,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抗FcεRI抗体水平,并与对照组24名正常人比较.结果:病例组ASST阳性率为55 4%,血清抗FcεRI抗体水平为(2 89±2 36) U/L,两者均高于对照组(P<0 01);ASST阳性与阴性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抗FcεRI抗体水平分别为(3 23±2 62) U/L和(2 18±1 84) U/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ASST与抗FcεRI抗体水平有关,ASST阳性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抗FcεRI抗体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