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43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氟烷和七氟醚对缺血心肌功能和代谢及Ca2+-ATP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研究氟烷、七氟醚(1.5MAC)对缺血心肌的影响。方法: 应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逆行灌注模型研究氟烷、七氟醚对心肌缺血前心率(HR)、左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左室发展压(LVDP)、左室压力升高速率(+dp/dt)、左室压力下降速率(-dp/dt)和冠脉流量(CF)的影响,测定缺血前、缺血10min、缺血25min3个不同时间的心肌ATP含量、Ca2+-ATP酶活性,同时记录缺血间期左室内压的变化情况。结果: 七氟醚显著增加正常离体心脏的CF,氟烷、七氟醚均不同程度地抑制心肌收缩功能和Ca2+-ATP酶活性,能够增加正常心肌的能量贮备。缺血10min时,二药能够减缓心肌ATP含量及Ca2+-ATP酶活性的下降,氟烷的作用比较明显。缺血间期,氟烷明显推迟缺血性挛缩的起始时间,降低挛缩幅度。结论: 氟烷的抗缺血损伤作用优于七氟醚,延缓缺血期心肌ATP含量及Ca2+-ATP酶活性的下降可能是氟烷抗缺血损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采用快速周期伏安法(FCV),在以6-羟基多巴胺(6-OHDA)制备的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上检测褐藻酸性寡糖HSH971对纹状体(Str)、杏仁核(Amy)多巴胺(DA)释放的影响。结果显示,腹腔注射HSH971 5mg·kg·d~(-1),7d能明显提高PD大鼠损毁侧Str、Amy的DA释放量,而对其健侧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药源性肺部疾病的致病药物及临床类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呼吸系统疾病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因药物导致的肺部疾病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药源性肺部疾病是药物不良反应的一种,具有涉及的药物范围广、疾病的种类多、发病机制复杂、起病方式差异大等特点。本文综述了可导致药物性肺炎、肺纤维化、哮喘、肺水肿、肺栓塞、肺出血、肺癌、肺动脉高压、肺血管炎等疾病的药物及可能的致病机制。提示药源性肺部疾病在其诊断、治疗、预后及其潜在的用药危险因素等方面均应引起医师足够的重视。呼吸系统疾病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因药物导致的肺部疾病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药源性肺部疾病是药物不良反应的一种,具有涉及的药物范围广、疾病的种类多、发病机制复杂、起病方式差异大等特点。本文综述了可导致药物性肺炎、肺纤维化、哮喘、肺水肿、肺栓塞、肺出血、肺癌、肺动脉高压、肺血管炎等疾病的药物及可能的致病机制。提示药源性肺部疾病在其诊断、治疗、预后及其潜在的用药危险因素等方面均应引起医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刘继锋  马超锋  邢远 《现代预防医学》2014,(11):1948-1950,1959
目的了解和掌握西安市人间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规律和分布特点,为制订符合本地区的防制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疫情报告资料和个案调查获取病例信息。结果西安市2004-2012年共报告病例8 440例,发病率为11.99/10万;死亡106例,死亡率为0.15/10万;男女性别比为3.07︰1;15岁以下和60岁以上疫苗免疫不能保护人群在病例中的构成比为21.21%。结论西安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防控形势严峻,针对两个高峰的现象提前准备做好综合干预,降低发病率。同时,需要解决好疫苗保护人群以外防控技术问题,减少防控空白区。针对大专院校新入学学生应采取针对性防控,降低学生发病率和避免暴发疫情出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氨溴索口服液联合酮替芬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三六三医院接受治疗的小儿哮喘患儿8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患儿口服富马酸酮替芬片,3岁以下患儿0.5 mg/次,2次/d;3岁以上1 mg/次,2次/d。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盐酸氨溴索口服液,1~2岁患儿2.5 m L/次,2次/d;2~6岁2.5 m L/次,3次/d;6~12岁5 m L/次,2~3次/d。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6周。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平喘时间、止咳时间、咳痰和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及症状复发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17%、95.2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平喘时间、咳痰时间、止咳时间和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3、6个月的复发率分别为2.3%、7.0%,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的复发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口服液联合酮替芬治疗小儿哮喘可显著缩短患儿平喘时间,止咳快且哮鸣音消失时间短,复发率低,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西安市2006-2015年5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死亡发生率进行模型拟合和预测,为制订相应预防和控制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描述西安市儿童意外伤害死亡的一般情况,应用灰色模型GM(1,1)进行拟合和预测。结果 西安市城市儿童意外伤害死亡较多,意外窒息、交通意外居死因前两位。应用GM(1,1)对未来3年儿童意外伤害死亡发生率预测,结果显示总意外伤害死亡发生率逐年下降;男童死亡率较为平稳;女童死亡率逐年下降;窒息死亡率上升,交通意外死亡率较为平稳。结论 未来3年西安市儿童意外伤害死亡发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氟烷和安氟醚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功能和代谢、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10小组,每组8只。采用Langendorff离体大鼠心脏模型。按给药方式又分为3大组,对照组(含4小组):平衡15min为1小组,平衡后续灌15min为1小组,平衡续灌后缺血10min为1小组,平衡续灌缺血25min后复灌30min为1小组。氟烷组(含3小组):平衡15min后,灌注含1.5MAC氟烷灌注液15min为1小组,平衡续灌后缺血10min为1小组,平衡续灌缺血25min复灌含1.5MAC氟烷的灌注液30min为1小组。安氟醚组:包括3小组,情况同氟烷组。各组记录平衡后,给药后(或续灌15min)复灌30min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室发展压(LVDP)、左室压力升高或降低最大速率(±dp/dtmax)、心率(HR)、冠脉流量(CF)。实验结束后测定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心肌丙二醛(MDA)含量、高能磷酸盐(ATP)含量。结果安氟醚具有明显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安氟醚能促进缺血再灌注心肌冠脉流量的恢复。两用药组明显降低LVDP、+dp/dt,升高LVEDP(P<0.05);缺血再灌注后,氟烷、安氟醚的LVDP分别恢复到基础值的57%、62%,+dp/dt分别恢复到基础值的56%、6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两用药组均能提高心肌ATP含量,缺血后心肌ATP下降较慢,复灌后恢复较快。复灌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YLJY-I型医用物理降温仪局部降温和全身降温效果。方法采用开放、平行对照的试验方法,将60名受试者随机分入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测量两组局部温度和整体温度并评价降温效果。结果资料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评价指标具有可比性。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局部降温效果显著,而整体降温效果不显著。结论YLJY-I型医用物理降温仪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安全,有效,可以适用于临床需要局部降温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16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达那唑治疗后,临床出血症状改善的87.5%,血小板数提高30×109/L以上的68.75%,其中12例激素不敏感的病例7例良效以上,且2例达临床治愈。达那唑对皮质激素无交叉抗药性,长期应用可以避免复发,与皮质激素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共济失调(Ataxia)是小脑损伤后常见的协调和平衡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本文通过对1例小脑出血后共济失调患者进行病例讨论,探讨共济失调的功能评定和康复治疗方案。方法:采用Team会议的形式,对具体的共济失调患者的诊断、功能评定、临床治疗和康复训练进行讨论,制定出合理的康复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经过系统的康复治疗,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有所改善。结论:共济失调的康复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功能评定结果制定详尽的康复方案,采用综合的康复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