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学龄前脑性瘫痪儿童的营养不良状况及其与临床分型、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量149例0~6岁脑性瘫痪住院患儿的身高、体重、血红蛋白值,计算其低体重、发育迟滞、消瘦及贫血率;并分析营养不良各项指标与脑瘫类型、临床分型、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CS)之间的关系。与正常学龄前儿童的营养不良状况进行对比。结果 学龄前脑性瘫痪儿童低体重、发育迟滞、消瘦及贫血率分别为:31.54%、33.55%、41.28%、28.85%,其营养不良发生率均明显较正常儿童高。在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及痉挛型进行比较中,低体重及消瘦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发育迟缓与贫血在这两个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5例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其低体重、发育迟缓、消瘦、贫血的发生率分别为:26.6%、31.43%、24.76%、28.57%。营养不良与脑性瘫痪的分级在低体重、发育迟缓及消瘦分组中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性瘫痪儿童的营养不良比正常学龄前儿童明显高。加强其营养不良的干预力度是非常有意义及势在必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均进行基本营养支持,治疗组同时接受早期穴位按摩治疗,1次/d,连续治疗10 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对2组患儿的喂养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喂养进程方面,治疗组开始经口喂养时的矫正胎龄、完全经口喂养时的矫正胎龄及过渡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体质量影响方面,治疗组完全经口喂养时体质量、出院时体质量、住院期间每天增长体质量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中文版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能有效改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出生后的吞咽功能,是一种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脑性瘫痪伴痉挛痛患儿的生存质量情况,为制定更恰当的治疗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使用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Pediat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TMversion 4.0,PedsQLTM4.0)中文版普适性核心量表(家长报告表)对54名脑性瘫痪伴痉挛痛患儿和100名正常儿童的生存质量进调查。结果脑性瘫痪伴痉挛痛患儿PedsQLTM4.0生存质量的四个亚量表及总分均比正常组得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组(2~4、5~7、8~13岁)患儿的四个亚量表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MFCS分级的比较1~2级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的得分比3~5级的明显高(P0.05),其它三个区域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性瘫痪伴痉挛痛PedsQLTM4.0生存质量的的生理功能与学校功能的得分与GMFM-88的总分成正相关(r=0.478,0.413,P0.05)。结论脑性瘫痪伴痉挛痛患儿的生存质量较正常儿童的差,其生存质量与其脑性瘫痪的大运动功能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正>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发育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伴智力、语言、心理等方面的障碍~[1]。痉挛是大部分CP儿童在其一生中所需面临的问题,痉挛可以带来一系列的生理及心理上的障碍,如引起肌肉的过度收缩,减少肌肉体积,最终引起关节活动度的改变、跟腱的挛缩,所以痉挛的系统管理在其治疗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2]。  相似文献   
5.
<正>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发育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常表现为姿势及肌张力等方面问题,伴智力、语言、心理等方面的障碍~([1])。BTX-A具有解痉见效快、选择性强、副作用小等优点。自从1994年Koman等~([2])第一次介绍其在CP儿童中的应用价值后,其已逐渐成为该领域重要治疗手段之一。然而,BTX-A在上下肢的应用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情景式运动训练对运动发育迟缓儿童的康复效果。方法 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取运动发育迟缓儿童8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40例。两组均进行综合早期干预,治疗组在综合早期干预的基础上加情景运动训练,并分别于治疗前及1个大疗程后对其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Peabody量表中的大运动及精细运动DQ及Berg平衡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显示,GMFM-88量表中的D区及E区、Peabody量表的大运动及精细运动DQ评分及Berg平衡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的GMFM-88量表中的D区及E区、Peabody量表的大运动及精细运动DQ评分及Berg平衡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 情景式运动训练对运动发育迟缓儿童的早期干预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患儿男, 11月龄, 因"抬头不稳、反应差8个月"入院, 表现为抬头不稳、反应能力差、发育停滞、抽搐发作, 患儿肝功能异常, 父母为近亲婚配, 基因检查示c.493G>C纯合变异, 分别来源于表型正常父亲和母亲, 临床确诊"Zellweger综合征", 予护肝、抗癫痫等治疗, 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8.
患儿,男,4岁11个月,因说话少,持续4年余,于2016年7月10日于门诊就诊.首诊于我院认知心理科就诊,进行了智力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及听力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诊断"语言发育迟缓"转诊小儿康复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头皮针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语言发育迟缓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给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头皮针治疗,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23.08%,有效率有69.23%,无效率为7.69%;对照分别为4.35%,65.22%,30.43%,经Radit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语言发育迟缓的疗效与入组年龄成负相关关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入组前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皮针联合语言康复训练对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有明显的疗效,可以提高患儿的语言功能,为语言发育打下良好的交流基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8岁以下不同类型脑性瘫痪(CP)儿童骨质疏松症指标的分布及相关因素影响情况。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0~8岁CP儿童74例,记录74例儿童的体重指数、维生素D、血钙、骨密度(BMD)等骨质疏松指标,结合其相关因素[CP分型、步行能力分类、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级、性别、年龄等]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CP分型儿童骨矿含量(BMC)、BMD、血红蛋白、血钙、维生素D水平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痉挛型四肢瘫儿童异常情况最明显;不同GMFCS分级儿童BMC、BMD、血红蛋白、维生素D水平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GMFCS分级升高相关指标普遍下降;下肢很少负重的CP儿童BMD、维生素D水平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GMFCS分级升高,低Z值比例明显增加,1~2级为61.70%,3级为64.28%,4~5级为76.92%。结论 CP儿童骨质疏松异常指标比例偏高,其中四肢瘫、中重度及不能行走的CP儿童情况尤其明显,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