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自适应方式是人机交互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也是解决目前系统、软件功能过剩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本文介绍了目前应用在自适应用户界面的主要方式、自适应算法,以及自适应的属性,并讨论了自适应用户界面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2.
肌肉疲劳的sEMG时频分析技术及其在工效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表面肌电技术作为一种无损伤的实时测量方法,能够客观地反映肌肉活动水平和功能状态。本文主要对工效学中有关肌肉疲劳的sEMG现场评价技术发展过程中几种主要时频技术,尤其是幅频联合分析(joint analysis of EMG spectrum and amplitude,JASA)技术做了简要介绍和初步分析与评价。同时也对sEMG的信号分析方法、sEMG现场评价技术发展的必要性进行了简单解释。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个体对自我面孔吸引力评价的偏向及其程度。方法:实验一采用对偶比较法和主观评价法,考察自我面孔吸引力的积极评价偏向;实验二将平均人脸作为参照,进一步考察了个体对自我面孔高估偏向的程度。结果:实验一的结果发现,个体具有对自我面孔吸引力的高估评价偏向,这种偏向在男性和女性群体中均存在,未表现出性别差异;实验二的结果发现,女性对自我面孔吸引力的评价低于平均人脸,男性对自我面孔吸引力的评价与平均人脸没有显著差别。结论:个体普遍存在对自我面孔吸引力的高估偏向,但这种高估偏向也存在限度,不会超越对平均面孔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静态负荷诱发肌肉疲劳时肌电信号指标与主观疲劳感之间的数量关系。方法 记录11名被试持续负重时主观疲劳感量表得分及肱二头肌相应表面肌电信号,分析MPF、MF和Lempel-ziv复杂度以及持续时间与主观疲劳感量表分数之间的相关,并对其间的数量关系进行拟合。结果 主观疲劳评定分数与持续时间成显著正相关,而与各肌电信号指标成不同程度的显著负相关。以主观疲劳评定分数为因变量,以持续时间及各肌电信号指标为自变量的对数函数和幂函数的拟合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主观疲劳感得分与表面肌电信号指标及持续时间对反映肌肉疲劳状态具有较高一致性;其间的数量关系比较符合心理物理学中Stevens幂定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国被试者在进行人脸种族属性、性别属性和种族性别联合属性判断任务时的认知规律.方法 本研究采取眼动跟踪技术和移动窗口实验方法.结果 研究揭示了无论是人脸种族属性认知、性别属性认知还是联合属性认知,都是以眉毛和眼睛作为人脸认知的关键区域;在人脸认知过程中,被试者都是以人脸的右部区域作为信息提取的优势区域.结论 人脸种族属性的认知绩效最好,性别属性和联合属性的认知绩效相对较差,脸部区域形成人脸认知的知觉不对称效应.  相似文献   
6.
生活总是伴随着各种情绪,得失、顺逆、荣辱等各种情境都会诱发人们的情绪体验,高兴或者悲伤.语言表达是人类的重要认知活动之一,是人类相互交流思想、分享经验和传达感情的重要手段.大量研究表明,这种情绪性的语言谈论和表达对个体的情绪体验和行为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将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对情绪性语言表达影响情绪体验和行为的相关研究进行介绍,并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系统分析和探讨不同环境下空间定向能力的深层机制及应用进展,从空间维度的视角出发,系统介绍了目前在地面环境中对物理层面的二维和三维空间定向的测量研究和应用,以及在特因环境中对心理层面空间定向的研究范式以及空间定向障碍与训练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释空间定向能力的参照原则假说、空间表征策略理论和空间相容性理论以及特因环境...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突发强声刺激下神经肌肉活动潜伏期及其较之意识反应的时间优势进行研究,探讨刺激强度变化对该优势的影响。方法实验一:以110 dB强声低调纯音刺激诱发神经肌肉活动,通过表面肌电技术考察突发性强刺激下神经肌肉活动相对于意识反应的潜伏期及其时间优势;实验二:在实验一结果的基础上,测定不同强声刺激(90 dB,100 dB,110 dB)对诱发神经肌肉活动影响的变化。结果 1)当背景刺激为55~60 dB,诱发刺激为110 dB时,突发强声刺激条件下神经肌肉的反应潜伏期显著快于意识反应活动,时间优势可达1178 ms。2)90 dB组、100 dB组、110 dB组下产生惊跳反射的受试者人数存在显著差异(P<0.01),但3组间的反应潜伏期、最大振幅及时间优势效应、干扰效应没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1)突发刺激下神经肌肉活动具有显著时间优势,且会对当前的任务造成干扰;2)突发强声刺激对机体意识反应活动的干扰效应有随刺激强度增强而增大的趋势,但神经肌肉反应的时间优势效应量以及神经肌肉反应的幅度不受刺激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