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好发于4岁以下乳幼儿,1967年由川崎首先报告,故又称川崎病。经临床病理研究,本病属新发现的一种小儿血管炎综合征。约5—10%的患儿可遗留冠状动脉瘤,其中部分可因栓塞而猝死,或可遗有心肌缺血性改变,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并推测将来可能成为动脉硬化的危险因子之一。因而本病正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国内各地相继有发现本病的报道,唯尚未见到有  相似文献   
2.
<正> 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Kawasaki)首先报告一组原因未明的小儿全身血管炎综合征,命名为川崎病(MCLS,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或Kawasaki病。近年来我国各地相继有本病的临床病案报告,  相似文献   
3.
刘中华  荣凯  邵锋锋 《当代医学》2022,28(12):178-180
目的 探究电针十宣穴结合康复治疗再植手指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于苏州瑞盛康复医院住院的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康复治疗组(行常规康复治疗)与电针十宣穴结合康复治疗组(电针十宣穴结合康复治疗),每组26例。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感觉恢复评分、Lovett肌力分级、主动关节活动度、被动关节活动度。结果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感觉恢复评分、Lovett肌力分级、主动关节活动度、被动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感觉恢复评分、Lovett肌力分级、主动关节活动度、被动关节活动度均高于治疗前,且电针十宣穴结合康复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常规康复治疗组,感觉恢复评分、Lovett肌力分级、主动关节活动度、被动关节活动度高于常规康复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十宣穴结合康复治疗再植手指功能障碍效果显著,对改善关节活动度具有积极意义,可促进感觉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拇短展肌具有外展、外旋拇指及使拇指腕掌关节屈曲的作用.拇短展肌一般为单肌腹,双肌腹变异极为罕见.我们在新鲜标本的解剖中,发现拇短展肌存在双肌腹双起点变异,报道如下:该标本系青年男性前臂远端肢体标本,我们解剖发现拇短展肌具有两个肌腹,按其位置关系可分为尺侧肌腹和桡侧肌腹,其中足侧肌腹的桡侧被桡侧肌腹的尺侧部分覆盖.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结合MRI诊断足踝部结核的有效性。方法180例疑似足踝部结核患者接受体检、MRI榆查、T-SPOT.TB检测及组织病理检查,并以组织病理检查阳性作为确诊的金标准。结果180例疑似患者中21例确诊为足踝部结核。T-SPOT.TB检测诊断足踝部结核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71%和96.86%,MRI柃查分别为76.20%和94.34%,T-SPOT.TB联合MR1俭奄分别为71.43%和伽.37%。结论TSPOT.TB结合MRI检查是一种可有效地诊断足踝部结核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𧿹趾末节缓慢增宽技术在手指全形再造中改善𧿹趾供区外形与功能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20年9月—2021年8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手足外科一期行𧿹趾末节增宽术、二期行𧿹甲骨皮瓣游离移植手指全形再造术的患者2例:男1例,19岁,右中指Ⅱ度缺损,一期行左𧿹趾末节增宽术,二期行左足𧿹甲骨皮瓣游离移植右中指全形再造术;女1例,36岁,右中指Ⅴ度缺损,一期行双足𧿹趾末节增宽、右中指骨延长术,二期行左足𧿹甲骨皮瓣游离移植右中指全形再造术。𧿹甲骨皮瓣供区旷置后延期行全厚皮片移植术。手指全形再造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再造手指指骨愈合、成活情况及𧿹趾供区外观功能。结果 2例患者再造手指全部成活,指骨一期愈合,未发生骨不连和术后血管危象,𧿹趾供区趾甲宽度接近正常,𧿹趾外观饱满、功能无明显异常。结论 𧿹趾末节缓慢增宽技术用于手指缺损全形再造,能保留𧿹趾供区较好的外观和功能,尤其是𧿹趾供区趾甲宽度接近正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外踝上皮瓣皮支的起源,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对30侧红色乳胶灌注的新鲜下肢标本进行解剖,对8例接受外踝上皮瓣修复的患者进行术中观测,记录外踝上皮瓣皮支的起始位置、相关动脉外径等数据。 结果 30侧标本中有22侧(73.3%)以及8例手术患者中有5侧的外踝上皮瓣皮支起自腓动脉和胫前动脉在下胫腓联合近侧的动脉弓,另有8侧标本(26.7%)和3侧手术患者的皮支起自腓动脉的骨间膜终末穿支或腓动脉主干。 结论 外踝上皮瓣皮支主要起自腓动脉和胫前动脉在下胫腓联合近侧的动脉弓,临床应用该皮瓣时应注意明确皮支的起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急性肺损伤患者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XB2、6-keto-PGF1α水平的变化及与肺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肺损伤患者24例,另选同期在我院查体中心体检者24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XB2、6-keto-PGF1α水平,并记录当时急性肺损伤患者的肺损伤评分.结果:急性肺损伤(ALI)组血浆中TxB2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6-keto-PGF1α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P>0.05),ALI组BALF中TXB2、6-keto-PGF1α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TXB2差异更为显著(P <0.01);ALI患者BALF中TXB2与肺损伤评分呈正相关(r=0.77 r2=0.59 P<0.01).结论:急性肺损伤患者血浆和BALF中TXB2水平均升高,BALF中6-keto-PGF1α的表达也增加,BALF中TXB2变化更为显著,通过检测BALF中TXB1更有助于急性肺损伤的早期诊断,并对急性肺损伤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单纯载距突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载距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1年3月采用内侧入路切开复位空心拉力螺钉或克氏针内固定治疗23例跟骨单纯载距突骨折患者资料,男19例,女4例;年龄17~41岁,平均26.3岁;右侧14例,左侧9例。伴随损伤:合并距骨骨折4例,跖骨骨折4例,骰骨骨折3例。其中17例载距突骨块移位 >1 mm,6例骨折线累及中距下关节面。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对手术前后足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跟骨载距突骨折均固定可靠,骨折临床愈合时间8~10周,平均8.5周。15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56个月,平均20.5个月。末次随访时AOFAS踝与后足评分80~100分,其中优2例,良13例,优良率为100%(15/15)。3例患者恢复行走时有轻微一过性疼痛症状出现,经热敷等理疗后症状消失;无一例患者发生伤口感染、骨不连、长屈肌腱腱鞘炎、跗管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采用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超过1 mm或骨折线累及中距下关节面的单纯跟骨载距突骨折术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