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7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肌腱韧带再生能力较差,损伤后常由瘢痕组织代替,很难恢复其正常特性。传统治疗方法疗效有限,基因治疗作为一种生物医学新技术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青睐。笔者就肌腱韧带损伤修复相关因子、基因治疗方法与应用前景作一简要综述。
  1 肌腱韧带的结构与损伤修复
  肌腱与韧带的结构大致相同,主要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大量密集的胶原纤维顺着受力方向平行排列成束。腱细胞很少,只占其体积的5%左右,散在分布于纤维之间。胶原纤维占组织干重的60%~85%,化学成分主要是胶原蛋白,其中以Ⅰ型为主,Ⅲ型和Ⅴ型含量较少。此外还含有少量弹性蛋白和蛋白聚糖[1]。这些基质由腱细胞分泌并调节胶原纤维的聚合。  相似文献   
2.
学生是主动学习者,教师是设计和引导者,充分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运用换位学习法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阐明成人小腿内侧皮支的血供来源、分区及特点,为其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20侧新鲜成人小腿标本利用血管铸型后行分层碱腐蚀,用游标卡尺和坐标纸法获取各项数据,观测成人小腿内侧皮支的来源、浅出点、分布、吻合及供血区的面积。结果:小腿内侧皮肤上1/3的血供主要来自隐动脉,并与膝下内侧动脉和胫后动脉肌间隙支吻合;中1/3的血供主要来自胫后动脉肌间隙支,并与胫前动脉和腓动脉的肌间隙支吻合;下1/3主要来自胫前动脉的内踝前动脉和胫后动脉的踝上支。成人小腿内侧皮肤的血供来源丰富,它们相互真性吻合成明显的血管链,并与隐神经伴行,可以看似为一条完整的动脉。成人内踝与胫骨内侧髁的距离为(33.5±0.5)cm(28~37cm),大多数皮支分布在距内踝尖20cm范围内,占总数的80%,在一定的范围内的皮支数目越少,则皮支的平均管径越粗。结论:以隐神经营养血管链为轴截取筋膜蒂皮瓣,旋转点可设计在内踝后缘与胫骨内髁的连线上任意一点,用于膝周、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重建头颅CT图像的测量,阐明单侧鼻经蝶入路垂体手术操作的安全范围。方法:随机选择100名正常人垂体头颅CT图像,以垂直和平行于两眼球边缘的CT图像为准线进行三维重建,分别在鼻道正中矢状面上和经鼻尖与鞍背两端平面上测量单侧鼻经蝶入路垂体手术的角度和距离,确定安全范围;研究对象按性别和年龄进行分组,比较测量的不同性别和年龄的角度和距离。结果:在鼻道正中的矢状面上测得的角度A1(矢状面上鼻尖与鞍结节和鞍背根部连线所形成的夹角)为(11.22±1.35)°,95%置信区间为8.92°~13.76°,距离D1(角度A1所在平面与鞍底形成的交线上鞍结节与鞍背根部之间的距离)为(16.71±2.07)mm,95%置信区间为13.11~19.93 mm。在鼻尖与鞍背两端所确定的平面上测得的角度A2(鼻尖与鞍背两端连线所形成的夹角)为(8.91±1.19)°,95%置信区间为7.12°~10.72°,距离D2(角度A2所在平面与鞍底形成的交线上鞍背两端之间的距离)为(14.23±2.09) mm,95%置信区间为10.81~17.92 mm。以上4个参数值均服从正态分布,不同性别和年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鼻经蝶入路垂体手术操作在鼻道正中的矢状面上的移动角度应小于(11.22±1.35)°,移动距离应小于(16.71±2.07) mm;在鼻尖与鞍背两端所构成的平面上的移动角度应小于(8.91±1.19)°,移动距离应小于(14.23±2.09) mm。  相似文献   
5.
小腿内侧皮瓣的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明成人小腿内侧皮支的血供来源、分区及特点,为其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20侧新鲜成人小腿标本利用血管铸型后行分层碱腐蚀,用游标卡尺和坐标纸法获取各项数据,观测成人小腿内侧皮支的来源、浅出点、分布、吻合及供血区的面积。结果:小腿内侧皮肤上1/3的血供主要来自隐动脉,并与膝下内侧动脉和胫后动脉肌间隙支吻合;中1/3的血供主要来自胫后动脉肌间隙支,并与胫前动脉和腓动脉的肌间隙支吻合;下1/3主要来自胫前动脉的内踝前动脉和胫后动脉的踝上支。成人小腿内侧皮肤的血供来源丰富,它们相互真性吻合成明显的血管链,并与隐神经伴行,可以看似为一条完整的动脉。成人内踝与胫骨内侧髁的距离为(33.5±0.5)cm(28~37cm),大多数皮支分布在距内踝尖20cm范围内,占总数的80%,在一定的范围内的皮支数目越少,则皮支的平均管径越粗。结论:以隐神经营养血管链为轴截取筋膜蒂皮瓣,旋转点可设计在内踝后缘与胫骨内髁的连线上任意一点,用于膝周、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6.
实验教学研究是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病理实验教学是应用真实病历的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进行教学活动.理论知识不仅在于研究病变的广泛性,还应该用于研究临床上多发病和常见病的病理学形态和结构的改变与临床病理的联系.理论教学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目的是选择最优、最合理、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临床知识打下良好的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实验教学研究是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病理实验教学是应用真实病历的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进行教学活动.理论知识不仅在于研究病变的广泛性,还应该用于研究临床上多发病和常见病的病理学形态和结构的改变与临床病理的联系.理论教学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目的是选择最优、最合理、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临床知识打下良好的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润肺治纤汤对实验性肺纤维化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24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各8只,给药28d后做肺系数测定和肺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检测,肺组织苏木精-依红(HE)染色观察肺微血管变化并做心脏系数分析。结果模型组肺系数和肺组织HYP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肺组织肺纤维化病理变化明显,肺泡间隔厚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治疗组肺系数、HYP含量、心脏系数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肺组织微血管减少程度轻于模型组。结论润肺治纤汤能够减轻实验性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微血管密度的进行性减少,对心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特点,为临床设计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提供解剖依据。方法:通过对20侧新鲜小腿进行血管铸型后解剖,观察测量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分布及与小隐静脉和腓肠神经的位置关系。结果:腓肠神经位置恒定,为多源性血供,且呈节段性分布。腓肠神经在行走全程中,上段有腘窝中间动脉伴行,其直径为(0.06±0.01)cm,并有腓肠肌的肌皮穿支与之吻合;下段有腓肠中间浅动脉伴行供血,其直径为(0.04±0.01)cm,并有腓动脉穿支与之吻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形成了纵行皮神经滋养血管网,在营养神经的同时,还发出小分支供养相应区域的皮肤。在外踝尖上方3-7cm范围内,腓动脉穿支数量为2-4支(平均为3支),直径为0.02-0.10cm,一般0.06cm以上的穿支总能找到1条,该穿支血管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筋膜蒂皮瓣的解剖学基础。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有多源性、吻合丰富、血供较好的特点,可以设计腓动脉穿支为旋转点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筋膜蒂皮瓣,在不牺牲下肢主干血管的情况下,主要应用于小腿中下1/3段、踝周及足部等处皮肤软组织损伤的修复与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人前列腺癌转移相关蛋白结合短肽在人体各组织的分布,为进一步探讨前列腺癌的可能转移机制提供实验证据,为该短肽在前列腺癌抗肿瘤导向治疗的应用提供形态学依据,探讨该短肽在未来临床应用的潜能。方法收集尸检标本12例,含正常人体组织16种,前列腺活检标本11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系统地鉴定此特异性短肽在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分布以及在前列腺增生时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人前列腺癌细胞转移相关蛋白的特异性结合短肽与被覆上皮、肌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无结合;与大多数腺上皮无结合,但与胰岛细胞亲和阳性率为50%、胃底腺壁细胞亲和阳性率为60%;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时无表达,但在PC-3M细胞膜上有阳性表达。结论该短肽可与前列腺癌细胞表面特异性蛋白结合,而与大部分人体正常组织无结合,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证明该短肽具有临床应用的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