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检验认知行为课堂干预结合指导叙事写作降低中学生考试焦虑的效果。方法:对北京市某初中191名初三学生开展了三次认知行为(CBT)课程和自助指导叙事写作。在干预前、每次课后、写作后和一个月追踪共6个时间点施测简版考试焦虑量表。结果:被试的考试焦虑在三次课程干预后显著降低(d=0.26);一个月追踪时,写作组的考试焦虑显著低于未写作组(d=0.40),CBT课程结合写作降低考试焦虑的效果达到中等效应量(d=0.58)。结论:初步验证了课堂CBT降低初中生考试焦虑的效果,结合指导叙事写作可进一步维持和增强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心理咨询团体督导中督导师的伦理行为和受督导者的伦理意识,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翻译并改编Smith等人编写的团体督导伦理调查表,最终调查包括七个部分:包容性、多重关系与边界跨越、来访者隐私、伦理意识、胜任力、团体规范和结构及自我暴露。使用问卷星线上调查120名参与过团体督导的心理咨询师关于团体督导的伦理意识和督导师的伦理行为,并针对不同伦理规范部分,对督导师伦理行为和受督导者伦理意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受督导者对团体督导师的伦理行为方面整体评价较好,受督导者对督导行为的伦理意识较清楚。但是,仍有少量督导师与受督导者存在多重关系,督导师较少鼓励回避认识的案例和回收案例材料的现象。此外,受督导者在多重关系和保护来访者隐私方面存在不同看法。督导师伦理行为的多数条目得分均与受督导者的伦理态度相关。结论:团体督导师在督导伦理行为方面整体表现较好,但在部分督导伦理意识和行为方面仍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