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2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8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表面CD11b/CD18的表达,同时通过冠状动脉(冠脉)造影(CAG)确定冠脉病变特点,以期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UAP与白细胞活性的关系.方法:正常对照组1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4例,UAP组45例,分别于CAG前采外周静脉血,以流式细胞仪测定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表面CD11b/CD18双阳性率表达程度;根据Braunwald心绞痛分级方法和定量CAG分析(QCA)UAP患者的冠脉病变特点,分别将UAP组分成Ⅰ B、ⅡB、ⅢB级,并将病变长度、病变类型、病变累及血管数量和病变狭窄程度进行分析.结果:UAP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表面的CD11b/CD18双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SAP组[(80.49±9.89)%:(71.44±14.67)%和(69.75±18.68%),均P <0.01)];ⅢB级UAP患者的CD11b/CD18双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他Ⅰ B、ⅡB级[(91.78±5.67)%:(77.82±9.65)%,(76.91±8.15)%,均P<0.01)];UAP组内长病变患者外周血黏附分子的阳性率虽高于非长病变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02±8.75)%:(79.78±9.64)%,P>0.05)];从UAP组中不同病变类型可见,随着病变类型严重程度的加重,其炎性指标也逐渐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累及血管的不同数量和病变狭窄不同程度之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UAP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是被激活的,随着冠脉病变处斑块不稳定性的加重,外周血黏附分子的表达亦增高,即白细胞活化状态与冠脉病变情况相关;白细胞活性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冠脉上病变的斑块处存在着炎性反应,斑块的不稳定性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动物实验观察缬沙坦的降压效果及其对血浆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14周龄的SHR分为生理盐水组、苯那普利组、小剂量缬沙坦和大剂量缬沙坦组,另用6 只同龄雄性WKY大鼠对照.观察用药4周前后的血压、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结果:与生理盐水组、苯那普利组比较,缬沙坦的降压效果明确;大剂量缬沙坦平均下降41.7±4.93 mmHg,明显大于小剂量组的降压幅度27.7±4.46 mmHg,(P <0.01).SHR与WKY大鼠比较,血浆肾素活性仅在大剂量缬沙坦组明显升高;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大剂量缬沙坦组更为明显升高,而苯那普利组有所下降.结论:缬沙坦的降压效果优于苯那普利,苯那普利使血浆AngⅡ水平减低,而缬沙坦使血浆AngⅡ水平升高.在长期用药过程中,较高的血浆AngⅡ水平对人体的影响或对器官的影响如何,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小檗碱(Berberine)对压力负荷所致大鼠心肌肥厚模型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主动脉缩窄术构建大鼠心肌肥厚模型,将造模成功的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及模型+小檗碱组,另外将假结扎主动脉的8只大鼠入组假手术组。术后4周,利用心脏超声测定大鼠的心功能指标;HE、Masson及TUNEL染色等分子生物学方法测定心肌细胞大小、心脏纤维化、心肌细胞凋亡等指标;同时使用RT-q PCR法检测左室心肌组织心房利钠因子(ANP)m 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指标Bip/GRP78和CHOP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小檗碱可明显改善主动脉缩窄所致的心功能紊乱,显著降低心肌细胞大小(P<0.05)、心脏组织的纤维化程度以及心肌细胞凋亡比率(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小檗碱治疗可明显降低长期压力超负荷所致的内质网应激相关指标Bip/GRP78和CHOP的表达的增加(P<0.05)。结论 :小檗碱可显著改善压力超负荷所致的心肌肥厚及心功能紊乱,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对肥厚型心肌起保护作用,且此种心脏保护性作用可能与其抑制压力负荷所致的内质网应激相关。  相似文献   
4.
5.
随着技术的成熟.冠心病的介入治疗逐步开展,每年介入治疗的病人逐渐增多。但是老年病人,尤其对高龄患者冠脉介入治疗的特点以及其安全性值得分析。现将在我院行冠脉介入术(PCI)的135例高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正常血压的Witar—Kyoto大鼠(WKY)血浆和心肌组织中的IGF—Ⅰ水平,以心脏混重(HW)和心脏混生/体重(HW/BW)来判定心肌肥厚。结果显示:SHR的HW较WKY有显著升高(P<0.05),HW/BW则较WKY有高度显著升高(P<0.01)。两组大鼠心肌组织中IGF—Ⅰ与血浆中的IGE—Ⅰ显示正相关(WKY:r=0.8485,P<0.05;SHR:r=0.9529,P<0.005);试验结果提示不论心脏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心脏合成和分泌的IGF—Ⅰ对循环中的IGF—Ⅰ水平均有影响,而在心肌肥厚,心肌组织中的IGF—Ⅰ病理水平增高时,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对单腔和双腔起搏器安装的争论,探讨临床实际工作中单腔和双腔永久人工起搏器的选择。方法 2009年1-12月连续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211例患者,包括118例选择单腔起搏器,93例选择双腔起搏器,分析两组患者年龄、疾病组成、心室起搏电极位置以及基本起搏参数。结果单腔起搏器组患者年龄较大,尤其是80岁以上的年龄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腔起搏器组房颤患者比例较大(P〈0.05);单腔起搏组以房室传导阻滞者较多;单腔起搏器患者的左房内径较双腔起搏器组大(P〈0.05);单腔起搏器组心室的阈值较高(P〈0.05),阻抗较低(P〈0.05);单腔起搏器组选择右室流出道较多(P〈0.05)。结论单腔起搏器在高龄、房颤患者中仍是一种可接受的有效的治疗缓慢心律失常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永久起搏器植入前后院内焦虑评分的变化?方法:连续入选83例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需植入永久起搏器的患者,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的方式,对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行临床焦虑评定?观察不同性别患者在手术前后焦虑评分的差别,观察不同心功能分级之间焦虑评分的差别?结果: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在起搏器植入术前有较低比例的焦虑存在,起搏器植入术后1周患者的SAS分值有所下降(P < 0.05)?起搏器植入术前后,不同性别患者间SAS分值无显著差异(P > 0.05)?对不同心功能分级的患者而言,术前术后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焦虑分值有显著增加(P < 0.05)?结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焦虑发生率较低,男女患者在焦虑评分上无显著差异,随着心功能分级的上升,该类患者SAS分值显著上升,永久起搏器植入可以减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的SAS分值?  相似文献   
9.
胡作英  戴振林  张航  肖平喜  段宝祥 《临床荟萃》2010,25(22):1943-1945,1948
目的 探讨永久人工心脏双腔起搏器的心房起搏使用主动固定螺旋电极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连续植入永久人工心脏双腔起搏器232例患者,根据心房电极导线的选择分两组,心房主动固定电极组114例,心房被动固定电极组118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即刻、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心房起搏电极相关的基本参数以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主动固定电极组起搏器阈值高于被动固定电极组,主动电极组术后即刻(0.96±0.27)V、术后1周(0.70±0.26)V、术后1个月(0.57±0.20)V,被动电极组术后即刻(0.45±0.19)V、术后1周(0.53±0.26)V、术后1个月(0.49±0.21)V.主动电极组感知术后即刻(2.98±0.14)mV、术后1周(2.96±0.15)mV、术后1个月(2.86±0.60)mV,被动电极组感知术后即刻(3.35±0.71)mV、术后1周(3.38±0.62)mV、术后1个月(3.41±0.80)mV.主动电极组阻抗术后即刻(528.2±11.6)Ω、术后1周(0.70±0.26)Ω、术后1个月(0.57±0.20)Ω,被动电极组阻抗术后即刻(0.45±0.19)Ω、术后1周(0.53±0.26)Ω、术后1个月(0.49±0.21)Ω.两组阈值、感知及阻抗在组间、不同时点以及组间和不同时点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这些数值均在起搏器植入术要求的范围.而两组分别发生轻度脑梗死各1例,囊袋出血各2例.主动电极组发生心包积液2例.结论 结论心房主动固定螺旋电极导线的起搏基本参数与传统的被动固定电极导线不同,但是在起搏器植入术要求的范围、并发症无增加,所以其可被有效和安全地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缬沙坦和苯那普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Na+-K+- ATP酶和Ca2+- 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14周龄SHR分为生理盐水组、苯那普利 1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