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经皮髓核激光汽化减压术(PLDD)联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近期疗效。方法本研究观察对象为2015年8月-2017年8月于我院治疗的76例LDH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PLDD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腰背肌功能锻炼,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Roland-Morris功能障碍(RMQ)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治疗3月后的综合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RMQ评分、疼痛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 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 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89. 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 95%(P0. 05)。结论 PLDD治疗基础上联合腰背肌功能锻炼能促进疼痛、功能受限改善,减轻局部炎症反应,提升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羧甲基纤维素预防术后粘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cellulose,CMC)预防术后粘连研究的进展。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CMC的理化特性、预防粘连的机制、吻合口愈合的影响以及在动物实验/临床上的应用效果进行综述。结果 CMC是一种组织相容性良好、可生物降解及理化特性稳定,能有效预防术后粘连的多糖类化合物。结论 CMC用于预防术后粘连具有较为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比较解剖型锁定钢板和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疗效,并分析其对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行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的尺骨鹰嘴骨折患者35例为对照组。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行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尺骨鹰嘴骨折的患者47例为观察组。观察比较2组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肘关节功能。结果本研究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65±3.14)个月。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4.862,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或者少于对照组(P均0.01),而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的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和前臂旋后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均0.01),而肘关节伸直功能明显降低,观察组的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和前臂旋后功能较对照组提高更为明显,而2组的肘关节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疗效优于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内固定牢靠、可早期活动、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将86例Pilon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以传统的解剖钢板内固定,观察组予以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下床负重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疼痛VAS评分、Olerud-Molander评分、背伸角度和跖屈角度的变化,评价两组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38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下床负重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1),Olerud-Molander评分、背伸角度和跖屈角度均较术前升高(P0.01);而观察组术后4项指标的降低或升高水平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5.35%,优于对照组的76.74%(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98%,低于对照组的27.91%(P0.05)。结论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Pilon骨折手术创伤小,能促进骨折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异位骨化(HO)为创伤、烧伤和整形手术等的严重后遗症,晚期可致关节活动受限.近年随着人工关节广泛应用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普及,HO发病率明显增高,但对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缺乏可靠的早期检测方法.该文就近年早期检测HO的血液指标、影像学及基因检测等方面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背景:临床中发现失神经可导致骨折断端骨痂过度生长甚至在肌肉中出现异位骨化 ,这一现象提示神经因素对骨折愈合有影响。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胫骨骨折愈合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6/2006-03在解放军第二军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 材料:健康雄性3个月龄SD大鼠120只,体质量250~300 g,随机分为单纯左胫骨骨折组和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每组60只。注射用神经生长因子由厦门北大之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方法:两组大鼠制备单纯胫骨骨折,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肌注2 000 AU(1.4 g),1 次/ d,分别注射两侧腓肠肌,连续肌注2周。伤后第4周对2组大鼠骨折断端行断层CT,测量骨折断端最大横截面及计算骨痂灰度值,行生物力学3点折弯试验。 主要观察指标:①骨组织形态计量学、骨密度测定。②骨痂组织形态学的观察。③免疫组化法测定骨痂组织骨钙素的表达。④观察2组大鼠骨痂中成骨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⑤Western印迹检测Ⅰ、Ⅱ型胶原的表达。 结果: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3点折弯试验各项生物力学参数均优于单纯左胫骨骨折组(P < 0.05)。形态学及超微结构观察见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骨折愈合优于单纯左胫骨骨折组。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单纯左胫骨骨折组(P < 0.05);而单纯左胫骨骨折组骨痂Ⅱ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P < 0.05)。 结论:生物力学测试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和成骨细胞微观结构均说明神经生长因子对骨折断端的骨化有促进作用,其途径有可能在骨痂生长的不同时期通过调节Ⅰ、Ⅱ型胶原的量来调控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7.
对制备的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骨水泥的生物相容性及体内降解情况进行研究,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参照GB/T16886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和要求,对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骨水泥进行急性细胞毒性试验、溶血试验、热源试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及体内植入试验等系列体内外生物学试验研究,以进行有效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评价。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骨水泥的溶血率小于国家规定的5%,在体外不引起溶血反应;浸提液注入动物体内后无死亡,活动进食正常;无细胞毒性反应;热原试验动物体温升高均在0.7℃以下,3只兔体温升高值的总数〈1.5℃,无致热作用;材料植入体内初期有轻度炎症反应,随植入时间延长逐渐减轻,材料也逐渐降解吸收。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骨水泥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能,具有临床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钛缆固定治疗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04-03/2006-12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运用钛缆固定治疗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37例。所用钛缆(美国Sofamor-Danek公司生产)是一种组织相容性良好、强度大且柔软易弯曲的金属材料。所有病例均直接应用钛缆修复断裂的喙锁韧带。肩关节功能根据Herscovici标准进行评定。结果:3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术后2周肩关节活动基本恢复正常,按Herscovici疗效评定标准,肩关节功能优良率100%。X线片示锁骨骨折全部愈合,肩锁关节术后无再脱位发生,无钛缆断裂发生。所有患者术后切口未出现明显肿胀及渗液反应。结论:钛缆固定治疗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肩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背景:壳聚糖能有效预防粘连,可制成不同的剂型,如凝胶、溶液、海绵状以及薄膜等,但其缺点是溶液、凝胶易流动,不易在局部形成较高浓度,而单纯应用壳聚糖制成海绵状及薄膜机械强度及韧性不够.目的:以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索为主要成分,制备具有优良物理、生物性能,预防粘连的生物膜.方法:将羧甲基壳聚糖和羧甲基纤维素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戊二醛、硫酸铝铵进行双交联,甘油增塑.根据膜的色泽、拉伸强度、吸水率、溶胀比等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处方构成,优化膜的制备工艺,初步确定膜的制备工艺流程.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等对制各样本的理化特性进行检测,并将膜植入SD大鼠体内观察膜的降解情况.结果与结论:得到优化后膜的处方构成为: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为1:1;硫酸铝铵浓度为0.15%;甘油含量为0.8%;戊二醛含量为0.003%.在以上工艺条件下制得的膜呈半透明状,微黄,上表面略租躁,下表面光滑;膜的平均厚度为0.09 mm;吸水率为964%;溶胀比为3.25:干态下膜的最大拉伸强度为20 MPa,湿态下膜的最大拉伸强度为5 MPa;接触角平均为35°.羧甲基壳聚糖和羧甲基纤维索间形成了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膜表面结构呈相互交错的纤维状,表面有不规则的孔状结构.膜植入鼠体内后10 d左右水化成凝胶,1个月后体内完全降解吸收.提示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膜是一种生物相容性良好、可降解吸收、具有一定手术缝合强度的生物膜.  相似文献   
10.
健康人及肩峰撞击症患者肩峰下空间宽度的三维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健康人及肩峰撞击症患者的上臂主动和被动外展过程中的肩峰下空间宽度进行三维测定,分析肩峰撞击症患者潜在的冈上肌功能缺陷。方法 用开放MRI对 10例健康受试者和 10例肩峰撞击症患者在臂外展过程中,有或无肩部肌肉参与下进行肩部成像。在成像过程中,在肱骨远端施加一个 10N的外展力,三维图像重建后,测出最小的肩峰-肱骨距离。结果 在健康志愿者中, 外展 60°时,肌肉的参与会导致肩峰-肱骨距离减少( -32%,P<0 05),而在外展 120°时,此距离则增加 ( +44%,P<0. 05)。外展 90°时,肌肉的参与未造成肩峰-肱骨距离变化。然而在 10例肩峰撞击症患者中,肌肉的活动导致肩峰下空间宽度较正常的对侧肩减小。结论 肌肉收缩和上臂的外展位置可以造成肩峰下空间宽度的改变。然而,对于早期的肩峰撞击症患者来说,在肌肉放松时外展肌的功能不全表现得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