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耿康  郭力 《西部医学》2012,24(12):2247-2249,2252
创面修复是一个多元化的进程,生长因子作为促创面愈合的辅助手段,应用领域广泛。各种生长因子种类繁多,本文主要就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Rh-EGF)与创面,特别是难愈性创面的关联性,从受体配体、促愈合机理、影响制约因素以及联合应用等几个方面对近年的研究进展做一述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低频电刺激疗法对慢性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48例慢性创面患者,病程31~65 d,其中感染性溃疡15例、糖尿病性溃疡27例、结缔组织病性溃疡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4例,所有患者遵循TIME原则(评估伤口、控制感染、保持湿平衡、促进伤口边缘上皮化),对...  相似文献   
3.
文题释义:糖尿病性难愈创面: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主要由于体内高糖环境和多种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创面形成,大多难以治愈,以糖尿病足为代表,多数患者面临着截肢风险,其主要机制有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相关学说、炎性浸润、外周神经功能障碍等。 血管生成:指从已有的毛细血管或毛细血管后静脉发展而形成新的血管,主要包括:激活期血管基底膜降解;血管内皮细胞的激活、增殖、迁移;重建形成新的血管和血管网,是一个涉及多种细胞的多种分子的复杂过程。 背景:糖尿病性创面愈合障碍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然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阐明。电刺激疗法是临床治疗创面损伤的常用手段之一,能有效促进损伤皮肤愈合。 目的:探讨电刺激疗法对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及血管生成的影响及潜在机制。 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糖尿病模型组。模型组采用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50 mg/kg)联合背部皮肤创伤的方法建立糖尿病性难愈创面大鼠模型,再将造模成功的24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刺激治疗组;空白对照组为正常大鼠造成背部创面,治疗组予以电刺激治疗21 d,对照组和模型组正常饲养,于治疗第3,7,14,21天分别评价创面愈合情况。治疗完成后,取大鼠血清和创面组织用于指标检测,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大鼠创面病理形态,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血管生成素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blotting法定位定量观察创面血管生成素受体2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蛋白的表达。实验方案经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经电刺激治疗后,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率于第14天时即接近90%,而模型组不到6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血清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血管生成素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较模型组均显著升高(P < 0.05或P < 0.01);②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创面新生血管多,血管管腔较大,血管周围及创面组织的血管生成素受体2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均显著升高(P < 0.05或P < 0.01);③电刺激疗法能明显促进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及新血管生成,其机制与升高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血管生成素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上调血管生成素受体2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水平有关。 ORCID: 0000-0001-9624-6694(耿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应用于创伤后肢体皮肤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2012年7月至2014年8月,80例创伤后肢体皮肤软组织损伤患者均彻底清创后,结合VSD治疗待创面肉芽生长良好后行自体断层刃厚皮片移植,其中合并肢体骨折患者均Ⅰ期对骨折进行复位,并且必要时在开放伤口的旁边安装外固定支架。结果:80例创伤后肢体皮肤软组织损伤患者均于术后21~47 d愈合,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25.2±2.6)d。合并骨折患者手术切口均达到I期愈合,无深部组织感染及骨髓炎发生。所有患者经过1~3次间歇性VSD治疗后创面达到植皮条件,然后进行自体断层刃厚皮片移植联合持续性VSD治疗后愈合。结论:VSD治疗不同程度创伤后肢体皮肤软组织损伤,有效促进创面肉芽组织及皮片生长,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背景:糖尿病难愈性创面目前仍缺乏十分理想的治疗手段,探索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的方法意义重大。目的:观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联合姜黄素纳米颗粒水凝胶对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分别制备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与姜黄素纳米颗粒水凝胶。从100只成年C57BL/6J小鼠中随机取20只作为正常对照(A组),另外80只建立糖尿病模型。在建模成功的72只小鼠背部制作直径1 cm的圆形全层皮肤损伤创面,随机分4组处理:B组涂抹生理盐水,C组涂抹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与游离姜黄素溶液,D组涂抹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与姜黄素纳米颗粒溶液,E组涂抹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与姜黄素纳米颗粒水凝胶,每组18只。A组小鼠背部制作直径1 cm的圆形全层皮肤损伤创面,涂抹生理盐水。于创面造模当日即开始给药,之后隔日分别给予上述对应药物,直至伤后12 d。处理后第3,9,12天,观察创面愈合及创缘组织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与结论:(1)处理后第12天,A、C、D、E组创面基本愈合完全,B组创面未完全愈合,E组创面愈合率高于B、C、D组(P <0.05);(2)处理后第3天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E组创面愈合情况好于B、C、D组,炎细胞浸润及肉...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观察外用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rh-EGF)凝胶联合磺胺嘧啶银霜(SD-Ag)对兔深Ⅱ°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探索rh-EGF凝胶联合SD-Ag联合用药在促进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于脊柱两侧由前至后制作3对共6个直径3.0 cm圆形深Ⅱ°烫伤创面,由前至后定为A组(联合用药组)、B组(rhEGF凝胶组)、C组(SD-Ag组),创面分别涂抹2~3 mm厚药物;分别于烫伤后4、7、10、14 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计算创面愈合率、检测微血管密度。结果:各组创面随时间延长而逐渐缩小,各时间点A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B、C组(P<0.05);烫伤后4~7 d细菌数量开始减少,14 d时细菌大部分被机体自身清除,A、C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血管密度值(MVD)A、B组显著增加,其中A组呈高度表达(P<0.05)。结论:rh-EGF凝胶联合SD-Ag联合应用于创面,比单独用药效果明显,在提供所需湿润环境同时也能抑制炎症侵润,保护创面并对控制创面感染有一定预防性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