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5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为研究临床注射用IFN-α GM-CSF诱导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向树突细胞(DC)的分化及其免疫效应。方法:将取8例CML慢性期患者的BMMNC,接种于用含100 mL/L人AB血清的RMPI1640培养液中,加入不同细胞因子的组合(A组:GM-SCF IL-4;B组:临床注射用IFN-α GM-CSF)后进行培养。培养8 d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DC的形态,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上的表面标记。采用异基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allo-MLR)检测DC刺激健康供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的功能,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特异性杀伤白血病细胞的活性。结果:在不同细胞因子组合诱导下分别培养诱导8 d后的DC,其特征性表面标记(CD80、CD86、HLA-DR、CD83、CD1a)的表达率均高于培养前的DC(P<0.05);但培养8 d的两组DC表面标记的表达率无明显差异。allo-MLR在DC与淋巴细胞之比为1∶10时,B组的刺激指数高于A组(P<0.05)。DC能够刺激异体T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的CTL。结论:CML患者的BMMNC在GM-CSF IFN-α诱导下培养后分化的DC可较强地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并可杀伤患者的白血病细胞,有望用于CML的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TCF3-PBX1融合基因阳性急性前体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20年12月福建省5家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福建省南平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 287例初诊B-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TCF3-PBX1融合基因检测结果, 将患儿分为TCF3-PBX1阳性组与TCF3-PBX1阴性组, 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早期治疗反应[诱导中及诱导结束时的微小残留病(MRD)]及远期疗效[总生存(OS)及无事件生存(EFS)], 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 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TCF3-PBX1阳性B-ALL的预后影响因素。83例TCF3-PBX1阳性ALL患儿中, 62例治疗方案、危险分层、疗效评价采用中国儿童白血病协作组(CCLG)-ALL 2008方案, 21例采用中国儿童肿瘤协作组(CCCG)-ALL 2015方案, 比较两组疗效及严重不良事件(SAE)发生率。结果 1 287例B-ALL患儿中, 83例(6....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危重症手足口病并神经源性肺水肿(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NPE)病例的临床特征,寻找早期干预治疗指征.方法 选取2008年5月1日至2010年12月30日就诊于我院儿科的危重症手足口病并NPE患儿41例(NPE组)及同期重症手足口病未并发NPE患儿70例(非NPE组),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NPE组中收缩压升高值为(35.78±13.72) mm Hg(l mm Hg=0.133 kPa)、舒张压升高值为(26.43±11.95)mmHg,明显高于非NPE组[(15.44 ±9.57) mm Hg、(8.50±8.02)mm Hg],且呼吸节律改变例数(39/41)及肠道病毒71型感染发生例数(41/41)明显高于非NPE组(9/70、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NPE组与非NPE组患儿的年龄、CRP、CK-MB水平及抖动/惊跳、嗜睡、抽搐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典型NPE组收缩压升高值为(43.46±14.49) mm Hg、舒张压升高值为(33.31 ±11.29) mm Hg,明显高于早期NPE组[(30.33 ±10.33) mm Hg、(21.56±10.00) mmHg],且死亡、严重并发症及后遗症例数明显高于早期NP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易发生NPE,血压升高、呼吸节律改变是危重症手足口病并发NPE的早期信号,早期干预处理可以降低危重症手足口病并NPE的病死率及严重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1974年Schmidt等[1]首次报道从美国加利福尼亚爆发的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中分离到肠道病毒71型(EV71).目前已知EV71的感染可以导致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和脊髓灰质炎样的麻痹性疾病、神经源性肺水肿等多种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  相似文献   
5.
患儿男,7 d,因气促1 d收入院.G2P2孕40周顺产,Apgar评分:9分/1 min、10分/5 min、10 分/10 min;羊水清,出生体重3.2 kg,胎盘无异常,生后混合喂养,进食多,奶约700 ml/d左右,尿量多,约500 ml/d左右.大便正常.1 d来气促,伴发热,体温38.0℃,无咳嗽、呕吐、腹泻等.无糖尿病的家族史,母亲42岁,孕期无疾病史;父亲44岁;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临床注射用α-干扰素(interferon-alpha,IFN-α)和粒巨-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ring factor,GM-CSF)在诱导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细胞向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分化过程中的影响,以建立临床应用稳定的培养体系。方法:取6例CML慢性期患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BMMNCs),用含10%人AB血清的RPMI 1640同时加入不同细胞因子组合(A组:GM-CSF+IL-4;B组:临床注射用IFN—α+临床注射用GM—CSF)作为培养体系,培养7~9d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析CML-DCs数量,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采用异基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allogeneic 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allo—MLR)分析检测DCs的免疫刺激功能。结果:经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分别培养诱导5d和7~9d后的细胞,其特征性表面标志(CD80、CD86、HLA-DR、CD83、CD1a)表达率均高于培养前的细胞(P〈0.05);在培养的第5天,B组细胞表面标记CD83的表达率高于A组(PG0.05);但培养7~9d后两组表面标记的表达率无明显差异,CML-DCs计数值也无统计学意义。allo-MLR在DC细胞与反应细胞之比为1:10时B组刺激指数高于A组(P〈0.05)。结论:CML患者的BMMNCs在体外经临床注射试剂组合培养后可以分化为具有典型形态、免疫表型和一定功能的DCs,这一结果为培养更适合回输人体的“临床型”DCs提供了新的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7.
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初步探讨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43例AL初诊(A组)、经化疗完全缓解(CR,B组)25例及20例健康志愿者(C组)外周血中CD4 CD25 T细胞所占比例;荧光定量RT-PCR分析各组外周血中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mRNA的表达水平,并逐层分析比较.结果 B组CD4 CD25 T细胞比例及Foxp3含量均明显高于A、C组(P<0.01).A组Foxp3表达明显高于C组(P<0.01).在AL各亚型之间CD4 CD25 T细胞及Foxp3表达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在初治AL或CR患者外周血中比例增加,可能是AL免疫抑制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的主要并发症,探讨干预的方法。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9年9月收入我院NICU的114例VLBWI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出生体重分3组,对其并发症的发生率、转归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儿均有1种或多种并发症,主要包括感染51例(44.7%),呼吸窘迫综合征(RDS)39例(34.2%),呼吸暂停42例(36.8%),高血糖症30例(26.3%),低体温27例(23.7%),贫血21例(18.4%),动脉导管未闭(PDA)21例(18.4%),脑室内出血(IVH)18例(15.8%)。RDS、呼吸暂停、PDA、IVH的发生率在不同体重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不同体重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VLBWI的存活率为81.6%,死亡的主要原因为RDS、感染和先天畸形。结论对VLBWI必须密切监护,及时处理并发症,从而提高其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应用持续鼻饲喂养(CNG)和间断鼻饲喂养(IBG)的优缺点.方法 将2007年1月至2008年8月收住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VLBWI随机分成CNG组和IBG组,均同时予以部分胃肠外营养,直至达到完全胃肠内喂养.比较两组患儿喂养耐受性、达到完全胃肠内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停止静脉补液时间、后期体重增长速率、出院时宫外发育迟缓率及平均住院日,并分析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CNG组与IBG组比较,出现喂养不耐受的比例少(6/36比15/38),达到完全胃肠道喂养时间早[(18.6±2.4)d比(24.0±2.5)d],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早[(11.2±2.0)d比(13.5±2.5)d],静脉补液时间短[(19.6±3.3)d比(25.6±2.5)d],体重增长快[(15.7±2.5)g·kg-1·d-1比(13.4±3.5)g·kg-1d-1],宫外发育迟缓率低(44.4%比68.4%),并发症减少,P均<0.05.结论 VLBWI更耐受CNG喂养,CNG优于IGB.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 (IL-10)、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在血液肿瘤化疗后并发脓毒血症患儿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血液肿瘤化疗后出现发热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脓毒血症相关指南将其分为普通感染组(74例)和脓毒血症组(28例),比较两组发热6 h内所测得的IL-6、IL-10、CRP、PCT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液肿瘤脓毒血症患儿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IL-6、IL-10、CRP、PCT对血液肿瘤化疗后并发脓毒血症患儿的诊断价值。结果 脓毒血症组IL-6、IL-10、CRP及PCT水平均高于普通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IL-6、CRP、PCT是血液肿瘤化疗后发热患儿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IL-6、IL-10、CRP、PCT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1、0.655、0.849和0.764,血清IL-6、CRP、PCT三者灵敏度分别为0.778、0.722、0.833,三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