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罗灵娜 《校园心理》2013,(5):352-354
<正>来访者由于左侧脸颊有一处红色胎记而产生自卑、焦虑情绪,正常的人际交往受到影响,因此前来咨询。咨询师根据来访者的情况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经过6次咨询,来访者的自卑、焦虑情绪基本得到缓解,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1一般资料来访者,女,19岁,汉族,独生女,大学一年级学生,未婚,身材娇小,穿着朴素。一出生左侧脸颊带有一处红色胎记(不  相似文献   
2.
旁观者效应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经典发现,它是指当一个人面对他人的困境时,如果有他人在场并可以提供帮助的情况下,个体会表现出比独自一人条件下更少的助人反应。简言之,他人的出现抵制了助人行为[1]。最早引起心理学家对旁观者效应探索的是1964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凯蒂小姐遇害案,随后,人们相继探讨了各种情境下的旁观者效应, Latané和Dabbs最先通过“癫痫发作”这一紧急事件探讨旁观者效应,发现当被试认为有他人知道另一房间的癫痫患者发作情况时,助人行为明显少于被试认为只有自己一人知道这一紧急事件时的助人行为,即出现了旁观者效应[2]。后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在非紧急情境下也发现了旁观者效应,如Bushman和Bonacci[3]的研究发现,在虚拟网络情景中,随着求助邮件抄送地址中人数的增多,收信者对研究者的求助邮件回复的就越少。Latané和Dabbs的实验中发现,无论男女,随着在场人数的不断增多,帮忙捡起散落在电梯里的硬币或铅笔的行为也不断减少[2]。这些研究均发现了助人行为中存在着旁观者效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