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中生A型人格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时间管理倾向是一种时间维度上的人格特点,由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构成。本研究对高中生A型人格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重庆和四川两所重点中学与两所非重点中学的高中生共405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对抗分枝杆菌相关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对分枝杆菌菌种鉴定为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的菌株应用绝对浓度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测定药物及其浓度(μg/ml)分别为:异烟肼(1、10)、利福平(50、250)、链霉素(10、100)、乙胺丁醇(5、50)、阿米卡星(10、100)、力克肺疾(1、10)、卷曲霉素(100、1000)、环丙沙星(1、10)、莫西沙星(1、10)、左氧氟沙星(1、10)和克拉霉素(10、100).结果 26株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的菌株依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阿米沙星、力克肺疾、卷曲霉素、环丙沙星、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排序对各种药物低浓度的敏感率分别为:0、0、34.86%、65.38%、69.23%、3.85%、26.92%、7.69%、7.69%、7.69%、96.15%;对各种药物高浓度的敏感率分别为:23.08%、92.31%、76.92%、88.46%、96.15%、11.54%、88.46%、34.62%、84.62%、38.46%、96.15%.未发现对低浓度敏感对高浓度耐药的药物依赖型菌株.结论 在测定药物中,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对乙胺丁醇、阿米卡星和克拉霉素三种药物的高、低浓度和利福平、链霉素、卷曲霉素及莫西沙星四种药物的高浓度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联合应用这些药物治疗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感染可望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我所现行采血模式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我所治疗室护士真空采血及送检、检验室接收标本及前处理的过程进行分析。结果采血模式存在缺陷。结论通过加强科室间的沟通避免采集缺陷、改变采血环境等措施,使血标本从采集到上机的分析前质量控制达到最真实最准确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与MTB同属与分枝杆菌属,其主要侵犯脏器也是肺部,因此在临床上NTM肺病易被误诊为肺结核,而肺结核也可同时合并NTM感染[1].据文献报道,我国从MTB分离株中鉴定出NTM菌株的构成比从1979年的4.3%( 29/682)升至2000年的11.1% (49/441)[2].为加强NTM肺病与肺结核的鉴别诊断,我们对91例经NTM和MTB培养均为阳性病例的临床特点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培养阳性病例的预后.方法 对收治的NTM培养阳性病例37例,经治疗半年后再进行一年及以上的随访观察,对比前后NTM培养、临床症状改善、肺部病灶吸收等情况.结果 37例病例经半年治疗后,NTM培养仍阳性18例,32例临床症状有改善或消失,15例肺部病灶有吸收,但在一年及以后的随访中,NTM培养阳性病例有27例,有15例病例临床症状反复出现并加重,前后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93、6.852,P=0.032、0.009).结论 NTM培养阳性病例近期治疗效果尚可,但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 BacT/Alert MP、MGIT 960 7 mL、MGIT 4 mL 3种液体培养基检测分枝杆菌的效果.方法收集肺结核病疑似患者的149份抗酸染色涂阳、188份涂阴痰标本,分别采用BacT/Alert MP、MGIT 960 7 mL、MGIT 4 mL以及罗氏培养基(L-J)进行分离培养效果比对.另...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利福布丁交叉耐药株与利福平耐药/利福布丁敏感株rpoB全基因突变特征的差异.方法 测定rpoB全基因序列,比较278株利福平/利福布丁交叉耐药(rifampicin/rifabutin cross-resistant,RIF/Rfb-R)株和40株利福平耐药/利福布丁敏感(rifampicinresistant/rifabutin-susceptible,RIF-R/Rfb-S)株,30株利福平/利福布丁敏感(rifampicin-susceptible/rifabutin-susceptible,RIF-S/Rfb-S)株及标准株H37 Rv之间的rpoB全基因序列突变差异.结果 利福平/利福布丁敏感株和H37Rv rpoB全基因未发现突变;利福平/利福布丁交叉耐药株的常见突变位点是531(70.5%)和526( 20.9%).223( 80.2%)株单点突变株分别含有S531L、S531W、H526D、H526Y、H526R、Q513K、Q513P、Q510H、V176F、P287R、Y395C及H404Y单点突变,55( 19.8%)株多重突变株分别以S531L、H526R、H526Y、H526D、D516G和Q513K位点与其他位点联合突变为主.利福平耐药/利福布丁敏感株的常见突变位点分别是516(65.0%)、526( 17.5%)和533( 10.0%).21(52.5%)株单点突变株分别含有L533P、H526L、H526S、S522L、D516V、D516Y和D516F单点突变,19(47.5%)株多重突变株分别以D516V和L533P位点与其他位点联合突变为主.结论 本批标本中,利福霉素耐药株rpoB基因突变率为100%,利福平/利福布丁交叉耐药株与利福平耐药/利福布丁敏感株rpoB全基因单点突变株的突变位置或氨基酸替换类型、多重突变株的突变位置或组合类型以及常见突变位点或其氨基酸替换类型完全不同,rpoB全基因DNA序列分析对临床科学应用利福平和利福布丁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并分析血浆置换治疗24例阿维菌素中毒患者的效果、实验室检查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集并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24例急性阿维菌素中毒患者资料。结果 24例患者全部经血浆置换治疗,其中22例痊愈出院,1例遗留慢性肾功能不全,1例合并多器官衰竭死亡。结论阿维菌素中毒目前尚无特效的解毒剂,死亡率高,早期行血液净化治疗联合多种支持综合治疗是成功救治的关键。而血浆置换具有高效性、易操作性及可重复性等多种优点,可作为首要治疗方案联合其他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9.
1994-2003年广州老城区门诊病人耐药结核病流行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广州市老城区10年耐药结核病的流行状况和流行趋势,为今后结核病控制的有效开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结核病肺部肿瘤防治所1994-2003年结核杆菌耐药性测定资料。结果 10年间,9044株临床分离结核菌株的总耐药率、初始和获得性耐药率分别为23.7%、20.7%和34.6%,总耐药率、初始耐药率呈总体缓慢下降趋势,获得性耐药率反之;2145株耐药株的耐药顺位为:H(20.3%)、R(10.2%)、S(9.5%)、E(5.0%),其中初始耐药率顺位为:H(17.7%)、n(8.3%)、S(8.1%)、E(4.1%),获得性耐药率顺位为:H(29.8%)、R(16.7%)、S(14.3%)、E(8.3%),耐单药、耐二药、耐多药率分别为:10.8%、3.4%和9.0%,其中其初始耐药率分别为:9.8%、3.0%和7.6%,获得性耐药率分别为:14.4%、4.6%和14.0%,10年间获得性耐H、R、S率及获得性耐多药率呈总体上升趋势,初始耐单药率则呈总体下降趋势。结论 耐H和R菌株率和初始耐多药率的居高不下、获得性耐药率与获得性耐多药率的上升趋势、初始耐单药率总体下降趋势表明未来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发生更趋向于耐多种药物,必须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控制耐药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的流行与蔓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并探讨腹腔镜下子宫骶骨韧带悬吊术在女性盆底重建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确诊收治的40例子宫脱垂需行盆底重建术的女性患者,给予患者腹腔镜下子宫骶骨韧带悬吊术,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排气时间以及术后疗效。结果:40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70.8±16.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81.3±19.6)ml,平均术后排气时间为(22.8±5.5)h。患者术后跟踪随访12~24个月,其中治愈33例,好转4例,有效率为92.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骶骨韧带悬吊术在女性盆底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排气早,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