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肿瘤异常蛋白(tumor abnormal protein,TAP)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确诊的237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进行随访,检测患者治疗前外周血中TAP表达情况,利用卡方检验分析TAP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收集患者外周血传统肿瘤标志物CEA和CA19-9的表达数据,分析外周血TAP表达与CEA和CA19-9的关系。利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TAP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237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TAP阳性率为59.92%。不同分化程度、不同肌层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不同Dukes分期的结直肠癌患者之间,外周血TAP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TAP表达与CEA和CA19-9的表达无关(P>0.05)。TAP阳性表达组结直肠癌患者的总生存期低于阴性表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校正了年龄、性别、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CEA表达和CA19-9表达等因素后,外周血TAP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总生存期依然显著相关(HR=2.511,95%CI=1.494~4.221,P<0.05)。此外,外周血TAP对结直肠癌患者生存预后预测的风险比大于传统肿瘤标志物CEA和CA19-9。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TAP的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相关,外周血中TAP的表达可以作为结直肠癌独立的预后指标,对患者的总生存期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整形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病原学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整形外科手术术后感染提供治疗依据和参考.方法 选取整形外科手术后感染患者186例,取感染部位的分泌物行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23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59株占67.09%;革兰阳性菌59株占24.89%;真菌19株占8.02%,检出排名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阴沟肠杆菌,分别占28.69%、12.66%、10.13、9.28%和8.02%;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美岁培南以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相对较高,且除了鲍氏不动杆菌外均对亚胺培南敏感,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及头孢唑林表现出了较高的耐药性;革兰阳性菌均对万古霉素敏感,未发现耐药菌株,同时对于呋喃妥因的敏感性也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对呋喃妥因的敏感率分别为90.00%、100.00%和91.67%.结论 整形外科手术患者发生感染的因素复杂,一旦发生感染,应立即给予经验性抗菌药物应用,并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提上睑肌缩短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结果:术中、术后及时处理,大多数病例在功能、外观上均达到理想疗效。结论: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中N-乙酰基转移酶10(N-acetyltransferase 10, NAT10)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 3HRP法分别检测NAT10及EMT相关蛋白E-cadherin、β-catenin、vimentin在95例结直肠癌癌组织及30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NAT10与EMT相关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NAT10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NAT10的阳性率[70.5%(67/95)]高于癌旁组织[10%(3/30)]。结直肠癌组织中E-cadherin的阳性率[56.8%(54/95)]低于癌旁组织[96.7%(29/30)](P<0.001),β-catenin的阳性率[74.7%(71/95)]高于癌旁组织[0(0/30)](P<0.001),viminten的阳性率[35.8%(34/95)]高于癌旁组织[0(0/30)](P<0.001)。结直肠癌组织中NAT10与E-cadherin表达呈负...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究细胞DNA定量、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甲胎蛋白(AFP)等多指标联合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本院进行早期宫颈癌筛查的265例高危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研究组,所有患者均进行细胞DNA定量分析技术及HR-HPV检查,以病理学检测结果作为参照标准,对不同检查方式的检测价值进行比较分析。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检查的100例宫颈良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不同组别患者AFP、肿瘤生长因子(TSGF)、胸苷激酶(TK1)水平进行检测与比较,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以上指标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结果:(1)病理学检测结果显示,265例患者中阳性153例、阴性112例。细胞DNA定量分析结果显示,阳性158例、阴性107例;HR-HPV检查结果显示,阳性156例、阴性109例;两者联合检查结果显示,阳性154例、阴性111例。(2)细胞DNA定量分析+HR-HPV对宫颈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准确度显著高于细胞DNA定量分析(P<0.05),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显著高于HR-H...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