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9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汶川地震亲历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8,他引:3  
目的:研究汶川地震后受灾群众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等测量工具,对灾后一月内四川省什邡地区及转入本院的受灾群众共342人进行评估。结果:灾后一月内PTSD症状的发生率为45.9%,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两个群体PTSD症状的发生率差异不明显,但什邡地区症状程度较重,消极应对、脱离灾后环境等因素是PTSD症状的影响因素。结论:地震后受灾人群,PTSD症状发生率较高,其中女性群体应受到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疗(Psycho-educational Multifamily Group,PMFG)是一种有效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Family Psycho-Education,FPE)干预模式,广泛地应用于重性精神疾病,特别是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的社区康复领域中。在PMFG模式中,治疗师将5-8个拥有共同问题的家庭聚集起来,提供精神疾病的相关信息,并训练其使用结构化的问题解决方式,以促进患者的症状康复,降低复发率和再住院率,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同时减轻主要照料者的负担。大量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证实了PMFG作为一种循证研究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目前,PMFG的研究与应用扩展到了精神障碍的各个领域中,并在使用中依据治疗目标进行了修订与改良。在国内,各种针对重性精神疾病的社区管理与康复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还需要更多研究来建立起适应中国文化的PMFG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完美主义的双重过程模型的理论框架下,考察不同完美主义维度对抑郁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湖南省某高校的在校大学生206名,每位参加者被要求先后参加两次测试,两次测试时间间隔4个月.第—次测试选用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FMPS)、Hewit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HMPS)、近乎完美主义量表(APS-R)、贝克抑郁问卷(BDI)、Rosenberg自尊量表(SES)、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状态焦虑问卷(S-AI)和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第二次测试选用贝克抑郁问卷(BDI).结果:偏相关分析显示,适应不良完美主义与心理症状学指标显著正相关(Pr=0.36,0.46,0.58;P<0.001),而适应性完美主义与积极心理指标显著正相关(Pr=0.22,0.32,0.33;P<0.01).横断面研究显示,适应不良完美主义中的差异性、社会决定完美主义因子能显著正向预测抑郁症状(β=0.372,P<0.001;β=0.264,P<0.01);适应性完美主义各因子均不能显著预测抑郁症状(P>0.05).纵向研究结果显示,完美主义各因子均不能显著地预测4个月后抑郁水平的变化(P>0.05).结论:本研究支持了完美主义的双重过程模型.适应不良完美主义中的差异性、社会决定完美主义因子能显著的正向预测抑郁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述情障碍在大学生儿童期创伤与抑郁症状间的作用。方法: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CTQ)、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以及贝克抑郁量表(BDI)对湖南省某高校4 37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伴儿童期创伤组述情障碍与抑郁得分显著高于不伴儿童期创伤组(t=15.48,P0.001;t=12.82,P0.001)。儿童期创伤总分及各维度与述情障碍总分及各维度、抑郁之间显著正相关(P均0.05)。述情障碍在儿童期创伤与抑郁间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8.06%。儿童期创伤中的情感虐待、情感忽视和躯体忽视可以直接预测抑郁(β=0.229,0.123,0.082;P0.001),也可以通过述情障碍间接预测抑郁(β=0.178,0.094,0.035;P0.001)。结论:大学生述情障碍在儿童期创伤与抑郁症状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分化、社会支持和社会适应对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大学生被试3097名,采用大学生自我分化量表、大学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大学生适应性量表及自杀意念量表进行调查,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以及独立样本t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自杀意念(发生率3.9%)与自我分化、社会支持和社会适应均呈显著负相关(r=-0.24,-0.17,-0.29,P〈0.001)。社会适应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预测力最强(β=一0.19,P〈O.001),自我分化次之(β=一0.13,P〈0.001),社会支持最小(口=-0.08,P〈O.001)。与无自杀意念组大学生相比,有自杀意念组大学生的人际适应、社会支持、自我分化的总体水平均显著降低。结论在大学生群体中,自我分化、社会支持和社会适应程度可能是预测自杀意念水平的有效因素;校园的心理危机干预中,应考虑设置人际交往训练,改善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减轻自杀意念的程度,对预防自杀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照顾者在长期的照护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内心体验,分析其产生原因,找出减轻患者家庭负担的有效方法,为改善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创造有利于患者康复的家庭环境、开展社区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21名患者家属进行深度访谈,以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为指导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提炼出五大核心主题,分别是沉重的经济负担、恶化的家庭关系、过大的心理压力、生活内容乏味单一、对患者未来的忧虑。结论:对患者家属进行疾病教育及心理干预有利于减轻家属的负性体验、改善家庭关系,促进患者病情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高中生儿童期心理虐待和忽视经历与自尊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高中生儿童期心理虐待和忽视经历与自尊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以长沙市某中学396名高中生作为研究对象,完成一般资料问卷、儿童期心理虐待和忽视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结果:儿童期经历过心理虐待或忽视的高中生占被调查人数的45.84%;低自尊组学生心理虐待和忽视总分高于高自尊组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和忽视各个维度与自尊显著负相关.结论:儿童期心理虐待和忽视经历与低自尊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后1月内脱离/未脱离震区的亲历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筛查阳性的发生及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方法:对什邡地区235人(现场组, 称A组)、转入湘雅二医院住院的伤病员44人(伤病员组, 称B组)及家属36人(家属组, 称C组)采用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等进行心理评估。结果:(1)灾后1月内PTSD筛查总阳性率为35.56%,女性明显高于男性(χ2=16.27,P<0.001);A组、B组和C组PTSD筛查阳性率分别为39.15%, 31.82%和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mh=5.243,P<0.05);在PTSD筛查阳性者的3组人群中,A组在“麻木/回避”和“过度唤起”症状得分上明显高于B组和C组(均P<0.01)。(2)A组和B组的“焦虑”、“抑郁”和“躯体化”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C组(均P<0.05);(3)性别、居住地和是否脱离震区是PTSD症状的影响因素。结论:震后1月内对亲历者的心理影响较大,PTSD症状群、焦虑与抑郁症状是其主要心理问题,尤其是女性群体,应予更多关注。早期脱离震区环境、扩大和强化支持系统是其保护性因素。早期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亲历者的心理承受力,有效预防PTSD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采用奖赏动机和决策的行为范式,旨在探索人格障碍患者的非适应性行为和社会功能损害的潜在机制。方法:通过人格诊断问卷(Personality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4,PDQ+4)筛查和SCID—II人格障碍定式访谈,在两所高校一年级大学生中纳入170名人格障碍被试和112名正常被试,并要求其完成贝克抑郁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以及计算机版的"付出努力的奖赏任务"(the Effort Expenditure for Rewards Task,EEf RT)。结果:人格障碍组在高概率水平及中等概率水平下对困难任务的选择率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人格障碍各亚型在高概率水平下对困难任务的选择率也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广义估计方程结果表明组别、奖赏概率、奖赏幅度、期望值的主效应均显著(P0.01),组别和奖赏概率、组别和期望值的交互作用均显著(P0.01),但组别和奖赏幅度的交互作用不显著。结论:人格障碍者倾向于采用较少努力获得较小回报的奖赏相关决策,表现出明显的奖赏动机缺乏和对奖赏的钝化。人格障碍者在整合概率、期望值信息的奖赏敏感性方面与正常被试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强迫症患者是否存在抑制功能受损,及其抑制功能受损的脑影像学特征。方法16例首次发病未用药的强迫症患者(强迫症组)和18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完成测查抑制功能的Go-Nogo任务,同步采集被试者任务态脑影像数据。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强迫症组和对照组在Go条件和Nogo条件下平均反应时和反应正确率的组间差异,以及在成功反应抑制与错误监测过程中脑激活特征的组间差异。结果在Nogo条件下,强迫症组的正确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85±0.08比0.93±0.51;t=-3.06,P<0.05);在错误监测过程中,2组大脑激活模式存在差异,强迫症组双侧颞下回(左侧:t=3.11;右侧:t=2.71)、右侧额中回(t=2.52)、右侧海马旁回(t=2.53)、左侧后扣带回(t=3.03)大脑活动增强(均P<0.05);双侧壳核(左侧:t=-3.03;右侧:t=-3.12)、右侧额下回(t=-3.29)、右侧额上回(t=-3.12)、右侧中央前回(t=-2.91)大脑活动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强迫症患者存在抑制功能受损,在错误监测过程中相关脑区的功能活动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