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连续恒量硬膜外注射镇痛法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其副作用。方法8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持续硬膜外输注镇痛组(CCEA组)和对照组(M组)。CCEA组术后保留硬膜外导管,采用负荷量+连续恒量法镇痛,给子负荷量后采用艾克孚镇痛泵2 ml/h持续输注低浓度吗啡、布比卡因、氟哌利多混合液镇痛。M组术毕拔出导管返病房,疼痛时肌注哌替啶1mg/kg。比较两组镇痛效果、术毕及术后生命体征和副作用发生率。结果 术后各时点VAS评分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两组产妇术后平均血压、呼吸频率及副作用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剖宫产术后用CCEA法镇痛安全有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60例妇科手术三种椎管内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进行了临床比较,探讨妇科手术的最佳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减轻或消除产痛以及对产程、胎儿、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305例无产科及麻醉禁忌症的初产妇,在产程进入活跃早期宫口开大3—4cm时,给予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并与同期条件相似、未给予任何镇痛方法的305例初产妇进行对比(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产痛程度、产程进展速度、分娩方式及对胎儿的影响。结果:观察组镇痛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又活跃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宫颈口扩张速度加快,经阴道分娩助产率增高(P<0.05)。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发生率两组则无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EA可有效用于分娩镇痛、加速产程,且对胎儿及产妇无不良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七氟醚与瑞芬太尼静-吸复合全麻下老年患者维库溴铵的肌松效应。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30例,ASAⅠ或Ⅱ级,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5~80岁)和青年组(25~45岁),每组15例。七氟醚和瑞芬太尼诱导后,维持七氟醚呼气末浓度1.0MAC,瑞芬太尼0.05~0.1μg·kg-1·min-1持续输注。维持PETCO2 35~38mmHg。观察T1最大抑制时间(起效时间),T1恢复至25%的时间(T125%)、T1恢复至50%的时间(T150%)、恢复指数(RI)、TOFr(T4/T1)=0.7的时间。结果老年组起效时间、T125%、T150%、RI、TOFr(T4/T1)=0.7的时间均明显长于青年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吸入七氟醚全身麻醉中,适当减小维库溴铵的剂量即能达到满意的肌松效果,使患者术后肌力尽早恢复,提高老年患者围术期麻醉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盐酸右美托咪定(Dex)单次剂量在老年患者全麻拔管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手术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成D组(右美托咪定组)和c组(生理盐水组)。麻醉方法为静脉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静注维库溴铵维持肌松。手术结束前10minD组给予Dex0.5ug/kg(生理盐水稀释至50ml),C组给予5ml的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拔管期间的HR、SBP、DBP、SPO2,记录各时点的Ramsay镇静评分、拔管时间及其他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础值相比,用药后D组HR显著降低(P〈0.05),SBP、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HR、SBP、DBP均略有上升,拔管后5、10min时HR、SBP、DBP与诱导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HR、SBP、DBP在苏醒拔管期间均显著高于诱导前,且高于D组(P〈0.05)。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苏醒期间D组Ramsay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5)。所有患者在拔管期间均无缺氧、呼吸抑制和气道痉挛发生。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苏醒期拔管,血流动力学稳定,且不影响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全身麻醉深度的准确性及实用性。方法 2007年10月-2009年10月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40例ASAⅠ或Ⅱ级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B组,两组均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诱导和维持。A组以BIS值判断麻醉深度并指导调整用药,B组根据经验调整用药,使BIS值维持在50±5、MAP和HR维持在基础值±20%范围内。常规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BIS,计算用药总量,记录苏醒时间;诱导期进行改良警觉/镇静(OAA/S)评分,评价BIS对全身麻醉手术期间麻醉深度的监测和指导意义。结果麻醉期间,B组SBP、DBP、HR和BIS波动明显大于A组(P〈0.05);A组的苏醒时间(7.5±2.5)min明显短于B组(9.8±3.9)min(P〈0.05);拔管后,A组躁动、嗜睡、恶心、呕吐患者少于B组;A组无1例发生手术中知晓,B组1例发生手术中知晓。结论 BIS可动态反映大脑生理功能的变化,有助于临床判断全身麻醉深度,指导麻醉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围术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配合控制性降压(CH)应用于老年患者的可行性。方法40例ASAI~Ⅱ级的全髋置换术老年病人随机分为AHH联合CH组(Ⅰ)和对照组(Ⅱ)各20例。术中监测MAP、CVP、HR、SPO2,分别在术前、AHH后1h和术后24h抽血测定Hb、Hct、Plt,记录术中出血量、输液量、输血量和尿量。结果Ⅰ组MAP显著低于术前(P<0.01)和Ⅱ组(P<0.01),两组CVP均明显升高(P<0.01),Ⅰ组低于Ⅱ组(P<0.01),两组HR无明显变化,Hb、Hct、Plt均显著下降(P<0.005~0.01),仍在正常范围内。Ⅰ组出血量明显少于Ⅱ组(P<0.05)。结论AHH联合CH可安全地应用于一般情况良好,无心肺疾患的老年患者,并有效的减少出血量。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观察了三种不同麻醉时手术病人全血吞噬功能的变化,结果发现静脉麻醉(硫喷妥钠诱导,普鲁卡因静脉复合维持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硫喷妥钠诱导、氟烷吸入维持麻醉)能使全血化学发光峰值显著下降,表明有吞噬功能明显抑制,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时人体吞噬功能无明显变化。同时发现,两种全麻手术时血浆免疫调理蛋白FN、C_3水平的降低可能是麻醉引起吞噬功能抑制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在创伤、感染早期,往往出现与机体应激反应有关的急相反应现象,表现为发热、白细胞增加、红细胞沉降率增高以及多种急相反应蛋白快速而非特异性变化。这些变化受某些多肽类介质的调节。临床及实验研究表明,急相反应蛋白及调节其变化的急相反应介质在创伤、感染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对开胸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芬太尼用量的影响。方法32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开胸手术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例。观察组于手术切皮前及关闭胸腔时分别静脉注射氯诺昔康8mg。两组术毕均用芬太尼PCIA,镇痛配方为芬太尼10μg/kg,氟哌利多5mg,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负荷剂量芬太尼1μg/kg,背景输注2ml/h,PCA每次1ml,锁定时间10min。镇痛期间定时行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AS)。结果两组病人镇痛效果接近,VAS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24h内芬太尼用药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诺昔康超前镇痛能明显减少PCIA芬太尼的用药量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