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8篇
综合类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足背和足底的动脉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解剖了100个足标本,观察了足背和足底动脉的分布。足背动脉的外径平均2.47mm,其中外径小于1.5mm的有8%。典型足背动脉缺乏的为4%。足背动脉起点异常的5%。此外,作者还观察了足背动脉的行程,动脉主干与(足母)长伸肌腱、以及腓深神经的位置关系。足背动脉的分支中,内、外踝前动脉均以起在踝关节水平者较多见。跗内侧动脉较细,数目及大小均多变化,通常有1~2个较显著的分支。跗外侧动脉较粗,位置亦较恒定,其外径平均1.56mm,以位于距骨头颈连接水平者为最多见。低位弓状动脉出现35%,其中发出第二至四跖背动脉的典型弓状动脉仅见17%。跖背动脉的起始变化最多,基本上可归纳为背侧、跖侧、跖背侧起始三类。第一跖背动脉起自背侧及跖侧者数字相近。第二至四跖背动脉自跖侧起始者稍多于背侧,但同时起自跖背侧者并不少见。所谓跗骨窦动脉实际上应包括来自外踝前动脉和跗外侧动脉的二个分支,二支常同时存在。足底动脉主干的位置、行径比较恒定。胫后动脉的外径平均2.6mm,其分歧部位恒位于分裂韧带下缘附近。足底外侧动脉大于足底内侧动脉的有82%。在足底动脉弓的形成中,足底深支常居优势(71%)。跖底动脉均以起自足底动脉弓者居多数,相邻跖底动脉可共干起始,起自足底内侧动脉或足底外侧动脉者为数较少。第一至三跖底动脉的外径很少变化,但第四跖底动脉的行径则有变异。最后,作者重点讨论了有关足背动脉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以及足底浅动脉弓在人类的残遗。  相似文献   
2.
近二、三十年来,随着生理学、生物化学等的进展,解剖学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解剖学研究方法已从古老的单纯解剖方法进展到以实验方法为主体,新的研究方法从光镜、电镜到生物物理方法、组织化学方法、同位素示踪、细胞组织的活体研究以及体外培养等方法的应用。因此,近代的解剖学,主要是在其与组织细胞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相交界的边缘方向上发展。生物力学则是研究生物与力学有关的问题,也是年轻的边缘学科之一。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有限元数值计算与实验应力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建立力学模型,有效地解决接骨板刚度和骨上应力水平之间的关系问题。此模型可用于对临床上骨—接骨板系统的应力场进行分析和估价,并为接骨板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足背皮神经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关于足背皮神经的研究有潘铭紫,朱兴仁的报导。此外,日本人山下也曾调查过中国人的足背皮神经。这些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分歧。就腓深神经而言,据潘铭紫在北京地区收集的材料,其中变异型占9.5%,据朱兴仁在东北地区调查的结果,变异型占  相似文献   
5.
作者解剖了200个成人足标本,观察了足背静脉的分布。1.在足背诸静脉中,大隐静脉是足背皮肤和足趾(特别是(足母)趾和第二趾)静脉回流的主干。其口径粗大,位置固定,极少变异。小隐静脉在足背的变异多而口径小,在足背皮肤和足趾的静脉回流中,处于次要地位。足背浅静脉为分布于皮下组织浅层中的静脉支,其口径通常细小,与大、小隐静脉、足背静脉弓及跖背静脉间常存在吻合,可成为大、小隐静脉间的侧支循环途径。2.足背深静脉有二条,与足背动脉伴行。主要接受足背深部的静脉属支,表面覆盖着足背深筋膜。静脉主干与浅静脉间的吻合少,对足背皮肤及足趾的血液引流所起的作用不大。位于第一跖骨间隙基底部的穿通支,为连接足背深静脉与足背静脉弓的主要途径。3.足背静脉弓以单弓形式出现最多,占93%,呈现双弓的6%,典型静脉弓缺乏的仅见1%。足背静脉弓的内侧端恒延续于大隐静脉,而其外侧端则变化较多。其中主流续于小隐静脉外踝前支的较多,续于足背外侧缘静脉者次之。即足背静脉弓的外侧端指向外踝前缘的较多见。4.各个跖背静脉均以注入足背静脉弓的最多,通常均位于相应的跖骨间隙内,其近端常稍偏向内侧,但显著向内侧偏移的较少。其中第一跖背静脉转向内侧,越过(足母)长伸肌腱与(足母)趾胫侧趾背静脉汇合的占10.50%。5.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的瓣膜均向近侧开放。足背静脉弓的外侧部无瓣膜存在。但足背静脉弓的内侧部,在第一跖骨间隙基底部穿通支的外侧,常有瓣膜存在,显示第一跖背静脉的血液主要是回流入大隐静脉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人工全髋关节设计国际标准的要求,建立了一种股骨参数测量方法,在这个基础上,对华东地区250根成人干股骨进行了正位和侧位X光片的测量,通过计算得到了每个测量参数的平均值、标准差及任意两参数间的相关系数。这些结果是人工全髋关节系列化、标准化设计的基础和根据。  相似文献   
7.
股骨滋养孔及滋养动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测量170对股骨,共340侧,包括骨的长度、中点矢状径、横径及周径。观察了滋养孔,孔的数目、位置及方向都比较恒定。滋养孔无一例缺乏,但四孔和五孔滋养孔罕见。滋养孔在纵向上,多位于股骨的中1/3(71.50%);横向上多位于股骨后面(98.62%),两侧股骨滋养孔在纵向及横向上都对称的不多(7.06%)。滋养孔口径一般比较大。绝大多数(98.44%)的滋养孔通向近侧。二、解剖出股骨滋养动脉100例。股骨滋养动脉大多数起自股深动脉各穿支,发现部分滋养动脉由股深动脉终末支直接形成或由股动脉下段发出,长度平均为1.16 cm,外径平均1.51 mm。其行径较为恒定,居大收肌深面,多半在股骨粗线处进入滋养孔。三、经动脉造影的婴幼儿股骨标本X线照像上,观察了股骨滋养动脉在骨内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8.
第一跖背动脉的分布及吻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解剖、动脉造影和铸型方法,观察了第一跖背动脉和跖底动脉供应(足母)趾和第二跖的情况。第一跖背动脉的位置深浅不一,浅型与深型的出现率近似,细弱型少见。第一跖背动脉不仅发出趾背动脉,还参与趾底动脉的形成。第一跖底动脉可分为深、浅二部,浅部外径小于跖背动脉。趾底动脉通常粗于趾背动脉,分布范围亦较大,在(足母)趾和第二趾的血供中起主要作用。本文对上述解剖特点在(足母)趾或第二趾游离移植中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作者观察了国人460侧颈外静脉的合成,区分为6个主型和14个亚型,其中以面静脉注入颈外静脉的Ⅰ型较多见,占40.22%。颈外静脉缺乏或重复的很少。面静脉直接或与下颌后静脉汇合注入颈内静脉的占43.91%。下颁后静脉前支以行经二腹肌后腹及茎突舌骨肌深面,然后直接或与面静脉汇合注入颈内静脉的居多数,共见83.70%。此外,作者还规察了颈外静脉的注入部,以及该静脉与肩胛舌骨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