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5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用琼脂糖凝胶高压电泳继以单相抗B因子血清免疫固定技术对81例份全身性红斑狼疮(SLE)病人血清进行了补体第二途径B因子(Bf)遗传多态性的检测。检测结果表明,SLE病人的BF F型的基因频率(0.1914)显著高于正常人(0.1159),P_(修正)<0.05。F型阳性人群SLE发病的相对危险性(RR)为1.79,亦具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2.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及C2敏感性溶血覆盖技术调查了汉、维、苗、瑶、壮5个民族的C2多态现象,他们的C2*C基因频率依次是0.9654,0.9651,0.9500,0.9336及0.9252。其中汉、维、苗的数值与白人甚为相近,瑶族近似于日本人,壮族的数值为至今所知世界最低的,并与汉人数值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1972年Alper等人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加免疫固定首先发现人群中补体第二途径B因子(Properdin Factor B,Bf)呈现遗传多态性,他们当时描述了四种Bf表型,常见的S(从slow)与F(fast),及少见的SO7(slow than S)与Fl(fast than F),并提出Bf表型受常染色体共显性等位基因控制。十余年来,各国学者对Bf的多态现象进行了  相似文献   
4.
用琼脂糖高压电泳继以单相抗备解素因子B血清免疫固定检测了武汉地区汉族献血员220人的补体第二途径备解素因子B(Bf)多态情况,发现Bf的表型分布是:SS 171人,FS37人,FF 7人,S07S 4人及一例罕见的S045S型。计出的基因频率为S:0.8727,F:0.1159,S07:0.0091,S045:O.0023。卡方检验表明,Bf分布与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补体是由20余种蛋白质构成的一个复杂的限制性蛋白解(limited proteoIysis)系统,藉蛋白解作用可将没有活性的天然补体成份裂解激活,级联式地进行下去,发挥抗感染,免疫调控等作用,在某些情况下也可造成组织损伤等病理反应。补体的激活途径有两条,分别称为第一(经典)途径与第二(旁路)途径。在这两条激活途径中,有两个结构与功能类似的丝氨酸蛋白酶原,分别参与第一及第二途径途径活化的关键步骤——C3转化酶与C5转化酶的形成,前者为C2,后者即B因子。本文就后者的目前研究进展结合我们在这方面做的一点工作作一简略回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