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嗅鞘细胞/细胞外基质夹层支架的制备和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嗅粘膜嗅鞘细胞在细胞外基质夹层支架内的生长特性,为治疗神经系统损伤寻找新的移植供体。方法嗅鞘细胞/细胞外基质夹层支架由四层毯状细胞外基质支架和三层嗅粘膜嗅鞘细胞相间叠加构成。纤维蛋白原、层粘连蛋白和纤粘连蛋白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在新鲜大鼠血浆促凝作用下,构建单层毯状细胞外基质支架,在支架表面种植嗅粘膜来源的嗅鞘细胞。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嗅鞘细胞在支架上/内的生长过程,培养3d后,在细胞表面再次滴加上述细胞外基质混合胶以构建第二层毯状支架,依次重复两次。夹层支架制成组织切片和超薄切片后,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和分析夹层支架的内部结构以及嗅鞘细胞在支架内的生长情况。结果由顶层至底层,支架内的嗅鞘细胞数量逐渐增多,细胞突起逐渐延长,细胞内分泌颗粒逐渐增多及其电子密度逐渐增高;细胞可在支架之间迁移,其水平排列方向具有一致性;嗅鞘细胞的细胞膜可与支架紧密粘附,支架内局部区域出现组织间隙。结论嗅粘膜嗅鞘细胞可在细胞外基质夹层支架内正常增殖和分化,细胞与支架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该夹层支架可作为嗅鞘细胞三维生长的载体,用于移植治疗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CETD-T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25例行CETD-T方案化疗的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CETD-T方案为环磷酰胺0.2 g qd,鬼臼乙叉甙100 mg qd,吡柔比星10 mg qd,地塞米松10 mg qd,以上药物均在第1~4天连续静脉滴注维持96 h,沙利度胺100 mg~200 mg/d,每晚顿服。4周为一个疗程,至少连续接受2个疗程化疗后评定疗效。结果 25例患者中非常好的部分缓解占12.0%(3/25),部分缓解52.0%(13/25),疾病稳定24.0%(6/25),疾病进展12.0%(3/25),总有效率64.0%(16/25)。结论 CETD-T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有效、能耐受的挽救性治疗方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恶性血液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化疗后血小板计数≤20×10^9/L的25例急性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患者,接受方案和剂量相同的两周期化疗,采用病例自身对照研究方法,第一周期(对照组)化疗后出现血小板计数≤20×10^9/L时给予输注血小板悬液;第二个周期(治疗组)化疗结束后,在前述治疗基础上,当血小板计数≤50×10^9/L时给予皮下注射rhTP0 15 000 u,每日1次,连续7d,若未见效,最多延长至14 d;血小板计数≥75×10^9/L或血小板绝对数升高50×10^9/L时停药.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心电图.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血小板最低平均值为12.4±6.7×10^9/L和(10.8±9.0)×10^9/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20×10^9/L的持续时间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8±1.3 d和6.5±1.7d(P<0.05).血小板恢复至≥50×10^9/L、≥75×10^9/L、≥100×10^9/L所需的天数治疗组分别为7.4±1.4 d、9.5±1.5d、11.7±1.8 d,短于对照组的10.3±1.6 d、12.4 ±2.0 d、15.4±2.8 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小板输注量为13.0±6.8u,对照组血小板输注量为18.5 ±7.6 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rhTPO能有效促进血小板的恢复,减轻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程度和持续时间,减少血小板的输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Y-盒结合蛋白(YB-1)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nvision两步法检测50例DLBCL和10例反应性淋巴结增生(RLH)患者石蜡标本中YB-1与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分析YB-1表达与临床参数及PCNA表达的关系。结果 DLBCL组与RLH组的YB-1胞质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LBCL组的YB-1胞核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RLH组(P<0.05);DLBCL临床Ⅲ~Ⅳ期患者的YB-1胞核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结外淋巴组织侵犯组的YB-1胞核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结内病变组(P<0.05);骨髓浸润组的YB-1胞核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骨髓浸润组(P<0.05);YB-1的胞核阳性表达与PCNA积分呈正相关(P<0.05);化疗无效组的YB-1核阳性表达率及PCNA积分均明显高于化疗有效组(P<0.05)。结论 YB-1的核阳性表达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发生;YB-1核阳性表达与肿瘤的高侵袭力及肿瘤细胞的高增生能力密切相关,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术(FCM)联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动态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微小残留病(MRD)和WT1基因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FCM联合RQ-PCR检测42例AML住院患者(除外M3)化疗前后349份骨髓标本的MRD值及WT1基因表达量.结果 化疗前AML患者的WT1基因表达水平与疗效无关(x2=0.166 3,P>0.5),首次诱导化疗后形态学完全缓解(CR)患者34例,其中MRD高水平11例,复发率达63.6 %(7/11),低水平23例,复发率21.7%(5/23),两组之间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29,P< 0.025).WT1基因高水平表达8例,复发率达87.5 %(7/8),低水平26例,复发率23.1%(6/26),两组之间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749,P<0.005).WT1基因的表达水平在CR后下降(t=4.669,P<0.001).CR后WT1与MRD均为低水平表达者的复发率[15.0%(3/20)]明显低于其中有一项为高水平表达者的复发率[64.3%(9/14)],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R后WT1基因及MRD表达量呈正相关(r=0.835,P< 0.001).结论 FCM联合RQ-PCR动态检测AML患者的MRD及WT1基因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AML患者MRD的监测指标,同时提高了MRD检测的阳性率,为临床开展个体化治疗及分层治疗提供一定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MDR)产生机制的研究中,mdr1基因编码的P精蛋白(P-gp)高表达是研究最深入的机制之一.阿霉素是临床常用的化疗药物之一,属蒽环类,抗瘤谱广,它能抑制DNA和RNA的合成,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临床工作中,化疗药物诱导的肿瘤细胞耐药时常发生,我们以阿霉素作用于人白血病细胞系K562细胞.观察阿霉素诱导细胞耐药产生的规律,初步探讨耐药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对地西他滨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loid leukemia,AM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出现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secondary thrombocytosis,ST)的安全性和预后判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AML/MDS患者应用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化疗(CAG、HAG或IAG)治疗后出现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效果。结果:第一疗程化疗结束后16天左右6例患者出现血小板增高,21天左右达峰值,血小板计数(526~1 236)×109/L,均达完全缓解(CR),未出现严重血栓等不良事件。1例患者死于常规化疗后骨髓抑制伴有严重感染,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复发,1例患者为停药后复发,而持续治疗的2例患者仍处于缓解状态,生存期超过2年。结论:AML/MDS患者应用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化疗后出现地治疗相关性血小板增多,一般较安全,提示预后良好,但需继续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9.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少见的血栓性微血管病,该病起病急骤,发展迅猛,常于短期内死亡。近年的研究表明,对此病早认识、早诊断,并给予血浆置换(PE)等治疗,可有效减少病死率。现将我院收治的9例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肿瘤多药耐药(MDR)的逆转作用,并探讨其初步作用机制。方法在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Adr中,应用MTT方法检测塞来昔布对多柔比星(阿霉素,DOX)的耐药逆转倍数;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基因及蛋白的变化;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膜P-gp的表达、功能、细胞周期和凋亡。结果塞来昔布作用24小时后,MCF-7/Adr细胞对DOX的敏感性明显增加,浓度为10μmol/L及20μmol/L时,耐药逆转倍数分别为1.82和3.80,呈现剂量依赖性。COX-2、mdr1、c-Jun、YB-1、survivin等在基因和蛋白水平明显下调(P〈0.01),NF-κB无明显差异(P〉0.05);20μmol/L作用24小时,P-gp的功能受抑制;G0+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P〈0.05),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塞来昔布可有效逆转MCF-7/Adr细胞多药耐药,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呈现剂量依赖性,初步机制可能涉及干预转录因子的表达而下调mdr1,阻滞细胞周期及增加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