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男,28岁,已婚,农民,河南信阳人。自诉2003年10月初起无明显诱因发热,体温38℃左右,伴盗汗,无咳嗽、畏寒、寒战、腹痛、腹泻。既往有单采血浆供血史,检验抗-HIV(+),并经河南省CDC确证试验(+)。用去羟肌苷、司他夫定、奈韦拉平联合抗病毒治疗。自2004年4月起,病人因间断发热半年余,体温升高至39℃,并在颈部出现数个半球型丘疹,表面蜡样光泽,不伴痛痒,双侧颈部均可扪及3-4个淋巴结,活动、无触痛,口腔黏膜上腭部位出现一白色点状溃疡。  相似文献   
2.
超声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同济医科大学郧阳医学院何文,吴亚玲,石晓虹患者男,44岁。左侧腰腹痛十年,再发加剧半月。伴低热、乏力、盗汗。有肺结核史,抗痨治疗八月。X线和超声检查诊断为左肾结核.收入院。体检:BP100/70mmHg,脐左上方可触...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二例的病理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探讨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活检标本进行常规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及过碘酸一希夫染色、Gomori六胺银特殊染色,观察马尔尼菲青霉菌在组织中的形态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在组织内可见酵母状真菌,过碘酸一希夫染色、Gomori六胺银真菌染色阳性,可见呈腊肠样结构并具有横隔。结论组织病理学检查,马尔尼菲青霉菌具有较典型的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4.
胃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迄今为止,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完全明确.众多研究表明,它的发生和发展是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逃避细胞死亡是恶性肿瘤发生的一种重要机制,也是当前肿瘤治疗过程中的关键阻力[1].细胞凋亡和自噬生细胞死亡是程序性细胞死亡的两种重要形式[2],近年来成为肿瘤研究中的热点和重点.c-IAP1、c-IAP2是人类凋亡抑制蛋白IAPs(inhibitor of apoptotic proteins)家族中的两个重要成员,广泛表达于多种恶性肿瘤细胞中.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33岁,北京昌平人。发热,体温38℃-39℃,伴恶心、呕吐,尿色加深呈浓茶样12d,自行口服“抗感冒药”,症状无明显缓解。躁动、瞻妄、意识障碍6d疑诊为“脑炎”入北京某院,颅脑CT、脑脊液及血液生化检查均无异常发现,于2005年10月27日转入我院。患者否认肝炎病人接触史,无输血及吸烟嗜酒史,无长期服用损肝药物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结核及伤寒史,否认疫地居住史。  相似文献   
6.
北京地区艾滋病合并播散型马尔尼菲青霉菌病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男性,28岁.主因间断发热半年余,加重(高烧时可达39℃以上)伴口腔、外阴溃疡,无明显痒感半个月入院.患者10年前有多次单采血浆卖血史,有长期在广州打工史,已确证抗-HIV(+).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病理学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特发性门脉高压症(idiopathic portal hypertension,IPH)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9例IPH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并对其肝脏标本进行常规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研究.结果 9例IPH中,5例首发症状为上消化道出血和黑便,3例体检发现脾大脾亢而无临床症状,1例以血管瘤入院.人院检查脾肿大7例,胃底食道静脉曲张6例,腹水征4例,贫血者6例,肝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9例.病理组织学显示9例肝小叶结构基本正常.均未见假小叶形成及肝细胞坏死;9例均有不同程度汇管区纤维化,3例汇管区纤细的不全纤维间隔形成并向肝实质延伸,6例有门脉末支管壁纤维化;9例中有6例小叶内肝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变性,5例肝窦有不同程度的扩张,2例肝窦扩张较明显,肝细胞萎缩,呈血管瘤样结构,2例有轻-中度肝腺胞3区大泡脂变.脾脏组织学符合淤血性脾肿大病理表现.结论 IPH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原因所致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相似,肝穿组织病理学可除外肝硬化,并有一定的特征.诊断时应与各种原因所致肝硬化门脉高压,肝窦阻塞综合征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28岁,河南人。2个月前因饮酒后诱发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如浓茶,乏力、纳差于当地就诊,诊断为酒精性肝炎。给予一般保肝药物治疗无效,乏力,黄疸等症状加重。1个月后B超检查提示:肝硬化,脾大。血清学检测: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ALT74U/L;AST208U/L;白蛋白26.4g/L;总胆红素(TBil)222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153μmol/L。转入河南省一所市级医院。住院期间患者出现双下肢及阴囊水肿,黄疸迅速加深,TBil升至427μmol/L;DBil283μmol/L。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凋亡相关因子B i d在胃腺癌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同时分析临床意义.方法 60例胃腺癌组织为实验组,55例正常胃黏膜上皮组织为对照组,联合免疫组化SP法、蛋白印记(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综合检测Bid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Bid蛋白在胃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水平及mRNA的相对表达量减少,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蛋白水平及基因水平上,胃腺癌组织中Bid因子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临床TNM分期及浸润深度情况密切相关(P<0.05).结论 凋亡相关因子B i d在胃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有可能成为治疗胃腺癌患者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胎盘部位结节的病理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特点、鉴别诊断。方法对8例胎盘部位结节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文献。结果 8例胎盘部位结节均为偶然发现,病人年龄分布27~37岁,此前均有妊娠史。形态学上,胎盘部位结节表现为子宫内膜中的单个或多个圆形或卵圆形小结节,边界清楚,富含透明变性的基质,其中有单个或多个簇状分布的上皮样细胞,细胞境界不清,含有丰富嗜酸或透明的胞浆,细胞核多形性,核膜不规则,核仁不明显,核分裂罕见。免疫组化染色显示CK、P63强阳性,hPL与HCG局灶阳性或阴性,Ki-67阳性指数3%~8%。结论胎盘部位结节是来源于绒毛膜型中间滋养细胞的增生性病变,常需要与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鳞癌等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