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 女,37岁。左额部隐痛2年余,呈阵发性,无放射。体检:心、肺听诊(-),神经系统(-)。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散发性血管母细胞瘤(sHBM) MRI征象,并与病理对照分析,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收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月至2019年7月16例手术病理证实的sHBM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本组sHBM均为单发,周围可见范围不等水肿带环绕。囊结节型9例,实性肿块型7例。壁结节和实性肿块T1WI等或稍低信号,部分内见斑片状出血;T2WI等、稍高或高信号,DWI等或低信号。增强扫描,壁结节和实性肿块显著强化,囊腔、囊壁未见明显强化。镜下,壁结节和实性肿块由间质细胞及毛细血管构成,免疫组化CD34、CD31、Vimentin、NSE、S100、CD56、GFAP和Ki-67阳性表达。结论 MRI对中枢神经系统sHBM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CTVPA在肺栓塞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下肢静脉和肺动脉联合成像(CTVPA)在肺栓塞(PE)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8例临床疑诊PE患者进行CTVPA检查。所有患者先行增强后肺动脉扫描,延迟180~240s后再行下肢静脉扫描。结果:CTVPA示PE和DVT均表现为血管腔内充盈缺损。48例中CTVPA检出PE和下肢DVT并存者24例,其中双下肢DVT7例,左或右下肢DVT17例;单纯PE4例,单纯下肢DVT15例,右髂外静脉孤立性DVT2例,下腔静脉孤立性DVT1例,2例无明显栓塞征象。和PE并存的下肢DVT中,右下肢(15例)明显多于左下肢(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P<0.05)。结论:CTVPA可同时诊断PE和下肢DVT,具有良好的成本-效益比;右下肢DVT比左下肢更易发展为PE。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intracranial solitary fibrous tumor,ISFT)的MRI特征,并与病理对照,以提高对其MRI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对我院2012年5月~2017年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ISFT患者的MRI、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4例,女2例,年龄45~73岁,平均59.67岁。结果本组6例肿块最大径2.5~6.3cm,均具有颅内脑外肿瘤特点:1)发病部位:左额部1例,右顶枕部1例,右顶后部1例,左侧跨越小脑幕生长者1例,左侧额顶部镰旁1例,延髓左后方1例;2)MRI表现:所有肿块以圆形、类圆形为主并灶周水肿,局部分叶致肿块外形不规则。信号不均,5例以稍长/等T1、不均质长T2信号为主,内部见T2WI低信号区,增强扫描该T2WI低信号区明显强化;1例为短T1短T2信号。2例见"脑膜尾征",1例病灶内见粗大迂曲血管;3)病理及免疫组化:镜下均为梭形细胞肿瘤,免疫组化:Vim(+~++),CD34++,bcl-2(+~++)/(-),CD99(+~++),Ki67+(增殖指数10%),EMA(-),S-100(-),SMA(-),GFAP(-)。结论 ISFT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是其病理基础的必然反映,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对外伤性颈内动脉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16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损伤患者,经DSA造影证实为假性动脉瘤3例、岩部巨大蛇性动脉瘤及颈内动脉起始部动脉瘤各1例以及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1例,分别采用可脱落球囊、电解可脱式弹簧圈(GDC)或带膜内支架对损伤部位进行动脉内栓塞治疗。结果对3例假性动脉瘤及1例岩部巨大蛇性动脉瘤患者以可脱落球囊闭塞患侧颈内动脉成功。9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在保持颈内动脉通畅的情况下采用球囊成功栓塞瘘口,1例CCF予以GDC填塞海绵窦;其余1例CCF两次球囊栓塞均失败,但术后24h患侧凸眼明显回缩,间断按压患侧颈内动脉1周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1例颈内动脉起始部动脉瘤行带膜内支架成功植入,动脉瘤被旷置,颈内动脉保持通畅。结论血管内治疗是外伤性颈内动脉损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发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HE)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HEHE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资料.结果 男性3例,女性6例,临床表现主要为右上腹不适,其中3例于体检时发现.1例为单发结节,8例为多发.镜下瘤细胞上皮样或树突状,呈小巢状、片状、条索状生长.多数瘤细胞内可见胞质内空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I对下丘脑错构瘤的诊断价值,提高对下丘脑错构瘤的MRI表现和临床表现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下丘脑错构瘤的MRI和临床表现资料。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1.8-12岁。全部病例在3岁前均出现临床症状,其中2例在6个月前出现症状,临床表现为性早熟7例,痴笑样癫痫4例。8例均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MRI表现为鞍上下丘脑区结节或肿块,直径为9.12mm,呈类圆形、不规则形,均以宽基底附于第三脑室底部、灰结节和乳头体,T1WI上与脑灰质信号一致,T2WI上呈稍高信号,信号均匀,增强后均未见肿块强化。结论下丘脑错构瘤是导致儿童性早熟的常见原因之一,MRI是目前诊断下丘脑错构瘤的最佳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和不典型脊柱结核的MRI表现,提高对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能力。方法对经X线、CT检查为阴性或不典型,而临床证实为脊柱结核的92例患者,用MRI行矢状位T1WI、T2WI、PDWI及冠状位T1WI,个别加扫轴位,其中68例行Gd-DTPA增强扫描,观察椎体、终板、椎间盘和冷脓肿的信号变化和增强后改变。结果 (1)椎体骨炎及终板破坏呈长T1长T2信号;(2)椎旁或椎前冷脓肿呈长T1长T2均匀无结构信号,且上下跨越范围较大;(3)早期椎间盘信号正常或只出现退变;(4)Gd-DTPA增强扫描可清楚显示冷脓肿周围纤维肉芽组织及椎管内侵犯;(5)骨内小脓肿和/或椎旁脓肿、椎体终板破坏是MRI诊断早期脊柱结核的重要依据。结论 MRI可清楚显示脊柱结核的椎体骨炎、椎旁脓肿、椎体终板破坏和神经损害情况,对早期和不典型脊柱结核具有确切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鼻骨正常变异和鼻骨骨折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CT和X线平片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提高对鼻骨正常变异的认识。方法80例鼻骨骨折病人,均做鼻骨CT横断面、冠状面和正侧位X线平片检查。结果CT全部诊断正确,阳性率为100%,X线平片诊断65例,阳性率为81%。80例CT诊断的骨折中,单纯性鼻骨骨折35例(占44%),粉碎性骨折12例(占15%),复合性骨折33例(占41%)。在18例健康志愿者的鼻骨CT检查中,发现2例鼻额缝缝间骨和1例鼻骨尖的“鹰嘴样”变异,其发生率为17%(3/18)。而CT均清晰显示骨折存在;18例健康志愿者中有3例存在不同类型的鼻骨变异。结论CT扫描在鼻骨正常变异和鼻骨骨折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单纯性非出血性胼胝体损伤的MRI/CT及临床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维军  张效智  石士奎 《放射学实践》2008,23(10):1164-1165
胼胝体外伤性改变以出血性损伤的文献报道多见,且都见于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而胼胝体非出血性损伤文献报道较少。本文搜集8年来27例单纯性胼胝体非出血性损伤(指颅内脑组织部分,但可合并有头皮软组织损伤)的影像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