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距下关节的生物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距下关节是保持足部稳定的枢轴。它承受并传导人体的体重,转换下肢的旋转应力,协同和辅助踝关节的运动,支配跗中关节和前足的活动。因此它是后足的力学中心。距下关节又是全身最复杂的承重关节之一,一些细微的生物力学和解剖学特征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虽然距下关节的运动范围远远小于踝关节,但是一些下肢运动损伤,如踝关节扭伤常常累及距下关节。如果早期对这些损伤未予重视,后期就容易引起距下关节不稳定或创伤性关节炎。跟骨骨折时也往往波及距下关节,严重时造成关节面塌陷和破坏,使足部失去后方的支撑。此外,儿麻、类风关和脑瘫患者中也经常累及距下关节。因此,运动医学和骨科医师不但要熟悉距下关节的解剖,而且必须深入研究距下关节的生物力学特征。本文就距下关节的骨性解剖、相关韧带功能、关节运动及关节的接触特征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长骨干骨痂延长骨愈合成骨方式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长骨干骨痂延长骨愈合的成骨方式及其细胞学机制。方法 健康成年山羊10只,左胫骨中段骨膜下横形截骨,以四环式外固定架固定。2周后骨延长,每日延长1mm,连续30天,延长开始至延长结束后16周分期处死动物取材,以X线摄片、光镜及电镜作连续观察。结果 骨延长开始时,骨外膜侧巳有小梁骨形成,纤维组织呈纵向排列,与牵拉方向一致;成纤维细胞合成,分泌大量胶原纤丝。早期骨形成始于骨外膜侧及两截骨端,逐渐向纤维组织深入。骨延长结束后,纤维组织最终为成熟骨组织所替代。电镜观察显示上述新骨形成和改建活动均有成纤维细胞的参与。结论 长骨干骨痂延长骨愈合过程主要通过膜内骨化方式完成,成纤维细胞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人体矩下关节接触特征研究中的具体实施。结果表明,人体矩下关节的总面积为9.52±0.40cm  相似文献   
4.
距下关节压力分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研究了10具新鲜尸体距下关节压力的分布。利用压敏片测得600N负荷下中立位距下关节的接触压力。结果表明距下关节平均接触压力为19.31.38kgf/cm2,前中关节面和后关节面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压敏片图形显示大部分负荷由后关节面外侧部分传递。文中还讨论了这些结果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后踝骨折以关节负重区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后踝骨折影响关节负重区面积及负重接触区图形的影响,以便决定后踝骨折时的手术指征。方法加载7只新鲜尸体小腿和足的标本,利用插入踝关节间隙内的压敏片,测定踝关节完整时及后踝分别切除1/4、1/3、1/2时,踝关节内的负重接触区面积,并分析压敏片着色图形的特征。结果电脑计算出踝关节负重区面积为(3.93±0.30)cm2;后踝切除1/4时负重区面积为(3.42±0.38)cm2,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后踝切除骨片的增大,负重区面积均明显缩小。压敏片图形显示两块蝶形翅膀逐渐融合,中间凹陷变浅,连接处增宽。结论后踝骨折块达关节面1/4时,须作内固定恢复踝关节完整负重区。压敏片图形提示后踝骨片增大时,阻碍了负重区中间关节液正常流动,使软骨营养受到影响。这可能是早期骨关节炎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