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在中国真实世界中评估过敏性哮喘患儿使用奥马珠单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6日至2020年9月30日在中国17家医院接受奥马珠单抗治疗的6~11岁过敏性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采集数据包括患儿接受治疗前的人口学特征、过敏史、家族史、总免疫球蛋白E(IgE)与特异性IgE、皮肤点刺试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合并症;描述性分析奥马珠单抗治疗模式, 包括首次剂量、注射间隔频率和疗程与说明书推荐模式的差异;分析奥马珠单抗治疗后疗效整体评估(GETE), 比较治疗前后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率的差异、吸入糖皮质激素(ICS)剂量的变化、肺功能变化, 基线与奥马珠单抗治疗后第4、8、12、16、24、52周时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和儿童哮喘生活质量问卷(PAQLQ)的变化、合并症改善;安全性评估数据包括不良事件(AE)与严重不良事件(SAE)。对"中重度哮喘年化发作率"以及"ICS减量"指标采用t检验进行差异分析, 显著水平为0.05。其他指标均为描述性分析。共纳入200例患儿, 其中男151例(75.5%), 女49例(24.5%);...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气道过敏性疾病患儿气传过敏原致敏分布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北京儿童医院2019年1月至12月诊断为气道过敏性疾病并进行气传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的2557例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年龄分为≤5岁组、6~11岁组、≥12岁组;按疾病分为过敏性鼻炎组、哮喘组、过敏性鼻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尘螨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ublingual specific immunotherapy,SLIT)对儿童支气管哮喘内型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行SLIT的5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1、2、3年时哮喘控制治疗反应性分为控制稳定组和控制不稳定组,比较两组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 59例患儿治疗达1年,40例达2年,26例达3年.治疗1年时,控制稳定组31例,占53%,控制不稳定组28例,占47%;控制稳定组IL-33、IL-23水平均低于控制不稳定组[(21.25±22.06)pg/ml比(31.61±30.48)pg/ml,P=0.017;(4.10±5.26)ng/ml比(5.01±4.97)ng/ml,P=0.023].治疗2年时,控制稳定组IFN-y水平显著低于控制不稳定组[(23.00±13.04)pg/ml比(26.69±8.11) pg/ml,P=0.020],控制稳定组IL-17A水平显著高于控制不稳定组[(15.03±17.44) pg/ml比(14.68±5.13)pg/ml,P=0.020].治疗3年时,两组间细胞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尘螨致敏的支气管哮喘患儿经SLIT后临床疗效显著,IL-33、IL-23、IFN-γ、IL-17A可作为特异性免疫治疗早期临床疗效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皮下免疫治疗何舌下免疫治疗对哮喘患儿免疫应答功能影响的差异。方法 收集尘螨致敏哮喘患儿86例,分为舌下免疫治疗组(SLIT组,n=29)、皮下免疫治疗组(SCIT组,n=13)、结束皮下免疫治疗足疗程组(结束SCIT组,n=14)以及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n=30)。体外水平检测各组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螨蛋白浸液刺激后CD4+ T淋巴细胞中调节性T淋巴细胞比例(Treg%)的变化;比较SCIT组和SLIT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体液免疫学指标和临床疗效指标变化的差异。结果 未给予抗原刺激时,SCIT组患儿CD4+ T细胞中Treg%显著高于SLIT组、对照组;给予抗原刺激后的4组CD4+ T细胞中Treg%均显著性降低。在免疫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SCIT组患儿其血清sIgE和sIgG4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SLIT组患儿仅血清sIgE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IgG4水平未见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结论 不同免疫治疗途径在引发哮喘患儿内在免疫学应答反应上存在时间差异性,其中SCIT免疫治疗患儿免疫应答反应出现的时间更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解决临床科研过程中数据获取难、人工清洗数据耗时长、统计分析工具难掌握等问题,为研究人员提供高质量的儿童哮喘研究临床诊疗数据,提升临床科研效率和水平。方法:基于医院临床数据中心,整合儿童哮喘临床数据,运用大数据相关技术建立儿童哮喘数据分析平台,并基于该平台实现临床和科研的多场景应用。结果:实现了儿童哮喘专病数据管理、数据质控、统计分析等功能,支持研究者同时进行多个课题研究。结论:儿童哮喘数据分析平台提高了临床研究的效率和水平,为建立健全儿童哮喘慢病管理体系奠定了科研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过敏原致敏模式下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为进一步明确不同变应原致敏哮喘患儿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差异提供更多依据。方法:入组374例在北京儿童医院过敏反应科确诊的哮喘患儿,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确定患儿致敏模式,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T细胞(CD3+CD19+)、CD4+T细胞(CD3+CD4+)、CD8+T细胞(CD3+CD8+)、Tregs(CD4+CD25+FOXP3+)、Th1(CD4+IFN-γ+T)、Th2(CD4+IL-4+T)以及Th17细胞亚群(CD4+IL-17A+T),横断面比较上述免疫学指标在不同致敏模式哮喘患儿组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根据SPT检出阳性过敏原数量,将哮喘患儿分为未致敏哮喘组、单一致敏哮喘组及多重致敏哮喘三组。与健康对照组儿童相比,未致敏哮喘组、单一致敏哮喘组以及多重致敏哮喘三组哮喘患儿的外周血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比值、Th1细胞、Th2细胞、Th1/Th2比值、Tregs、Th17细胞、Tregs/Th17比值等指标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对三组患儿进行两两比较发现,Tregs、Th17细胞以及Tregs/Th17比值在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据SPT阳性检出过敏原种类,将入组哮喘患儿致敏谱主要分为尘螨组、霉菌组、动物皮屑组、花粉组及其他组。与健康对照组儿童相比,尘螨组、霉菌组、动物皮屑组、花粉组以及其他组过敏原致敏患儿的外周血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比值、Th1细胞、Th2细胞、Th1/Th2比值、Tregs、Th17细胞、Tregs/Th17比值等指标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样地,行两两比较发现,五组患儿的外周血Th1细胞、Th2细胞、Th1/Th2比值、Tregs、Th17细胞以及Tregs/Th17比值在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致敏模式的哮喘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状态存在差异,因此应注意不同致敏模式的哮喘患儿免疫应答状态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儿经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后早期临床疗效的动态变化, 并探讨疗效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2年2月至11月于北京儿童医院确诊的尘螨致敏的轻中度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儿70例, 对其进行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联合哮喘和鼻炎的药物治疗, 并进行病例自身对照研究。结果 54例患儿完成了1年的随访, 治疗后3、 6、 9和12个月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2.2%、 75.9%、 81.5%和87.0%; 治疗后1年SMS较基线期显著降低[(5.28±2.28) vs. (2.87±1.96),P<0.05],VAS较基线期显著降低[(5.59±3.35) vs. (4.04±3.68),P<0.05],肺功能呼气流量峰值(PEF% pred)较基线期显著升高[(95.41±15.18) vs. (99.24±16.24),P<0.05]。结论 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联合控制药物治疗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儿的早期有效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升高, 哮喘病程短、 基线期PEF%pred低、 基线期症状用药计分高的患儿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早期临床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哮喘患儿应用便携式肺功能仪监测通气功能指标的准确度、日常自主监测的可行性及其影响因素,为探索哮喘患儿进行慢病个体化管理奠定基础。方法 选择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过敏反应科确诊的53例哮喘患儿,其中男性41例(77.4%),女性12例(22.6%);年龄5~14岁,平均年龄8.34岁。应用便携式肺功能设备(呼吸家A1型,简称A1)测定肺通气功能,获得用力呼气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最大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pred)、最大呼气中期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MEF%pred)、用力呼出25%、50%、75%肺活量时的瞬间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F25%pred、FEF50%pred、FEF75%pred)共8项参数;与同日在肺功能检查室经压差传感器肺功能仪(Jaeger-Masterscreen型,简称MS)测定常规肺通气所得的上述参数结果进行一致性比较,获得A1测定肺通气功能的准确度。对以上患儿启用初始哮喘控制治疗,其中27...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协同诊疗管理用于儿童气道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变应性鼻炎)的效果情况。方法:采用整群试验病例登记的方法进行观察性研究,纳入2015年4至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过敏反应科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确诊的气道过敏性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每间隔3个月随访,管理12个月,采用“上下气道协同诊疗管理转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最大用力呼气流量- 容积曲线法(MEFV)测定学龄期儿童肺功能的质控符合情况。方法 将行MEFV 次数≥ 2 的862 例患儿按年龄分为6 岁~ 组(n=379)、8 岁~ 组(n=210)、10 岁~ 组(n=164)和12~17 岁组(n=109), 比较MEFV 测定各组患儿肺功能质控参数和质控标准符合率。将诊断为哮喘的417 例患儿分为肺功能异常组(n=262)与肺功能正常组(n=155), 比较两组间肺功能质控参数的差异性。结果 862 例患儿共行2 367 次肺功能检测用于质控分析;符合起始标准外推容积(VBE)<0.15 L 百分率为97.8%, 其中6 岁~ 组符合率最高, 12~17 岁组符合率最低;符合结束标准呼气时间(FET)百分率为44.2%, 其中10 岁以上患儿符合率低于10 岁以下患儿(P<0.05);符合可重复标准最佳两次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差(⊿ FEV1)<0.15 L 与最佳两次用力肺活量差(⊿ FVC)<0.15 L 的百分率分别为91.9% 和84.8%。肺功能异常的哮喘患儿肺功能质控参数均优于肺功能正常组(P<0.05)。结论 MEFV 检测肺功能起始标准与可重复性标准符合率较高, 结束标准符合率较低, 建议进一步优化提高FET 标准符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