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正> 自Itano等首先将两种人类异常血红蛋白(Hb)进行种内分子杂交,后又将犬Hb和人Hb进行种间分子杂交,用以鉴定人类Hb的异常肽链以来,人们在分子杂交技术及其应用方面做了许多工作:陆续发现了人—兔、羊—兔乃玉蝌蚪—象等多种Hb分子杂交对;将分子杂交技术逐步改进,用于研究不同动物Hb中亚单  相似文献   
3.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变异型Ph易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对1984年~1989年5年间2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变期染色体核型的异常及与预后的关系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急非淋变18例,急淋变7例。Ph染色体阳性24例占96%,其中变异Ph易位3例。急变期出现新的克隆性改变者16例占64%,最常见的为:8号三体,双Ph,17号等臂。20例接受了治疗,完全经解6例,占30%,部分缓解2例占10%。多因素分析发现:急粒变出现新的克隆性改变,如i(179)、双PL8三体,骨髓中原始细胞数比例低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20×109/L者,化疗效果差。急变后生存期短,文中仅3例生存期时间起点过一年。  相似文献   
5.
目的 进行白血病染色体制备方法的探讨。方法 通过对影响染色体培养结果的各种因素的比较。结果 与结论细胞在1.0~20×109/L浓度下.经3TU水浴箱培养24小时,收获前l~2小时加入终浓度为0.04ng/L的秋水仙素,就可获得满意的分裂相。189例患的染色体检查成功率为97%.异常核型检出率为87.5%。  相似文献   
6.
<正> 我们在安徽省人血红蛋白病初次调查中,对所发现的15例异型血红蛋白(Hb)除进行了一系列常规检查外,还进行了肽链解离、种间分子杂交等实验分析,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 15例异型Hb系自人群普查中检出者,均为安徽籍汉族人。普查方法为取耳垂血制备皂素溶血液,进行pH8.5 TEB缓冲液醋纤薄膜  相似文献   
7.
病例介绍女性,56岁。因颈部皮损约5周于1986年4月29日入我院。患者于入院前35d发现右颈部出现铜钱大皮损,逐渐增大,不痛不痒,后在左颈部亦出现同样皮损,在某院皮肤科诊断为Sweet综合征,当时WBC4.5×10~9/L,N0.44,先用螺旋霉素治疗无效,后给倍他米松0.5mg3次/d,和消炎痛25mg3次/d口服,共5d,皮损一度停止发展。发病后3周有咽痛,不能进水,并有短时发热感,但当时未测体温。入院前10d,发现WBC55×10~9/L,有幼稚细胞。病人在室内工作,病前亦无感染病史。体检:T36℃,贫血貌,皮肤无出血点,左右颈部各有一4×5cm~2和5×6cm~2大小的暗红斑块,在后颈部融合,红斑中心有轻度脱屑和色素沉着,周边隆起,表面呈乳头状,可见假性水疱,无触痛。浅表淋  相似文献   
8.
本组用G显带法对42例急性非淋白血病(ANLL)核型进行研究。FAB分类:M_228例、M_311例、M_1、M_4、M_6各1例。正常核型16例,占38.1%,异常核型26例,占61.9%,其中t(8:21)7例,占总数16.7%,占M_2的25%;t(15:17)7例,亦占总数16.7%,占M_3的64%;乃外还发现少见核型t(7:11)2例,ph( )2例,3q21断裂2例,各占4.7%;—y6例,其中4例与t(8:21)同时存在。t(8:21)7例中4例有—y;超二倍体7例,多于亚二倍体,以 8 13多见,伴有t(8:21)、t(15:17)各1例。42例中35例经维甲酸(RA)诱导分化(M_3)或化疗(DA,HAT,HOAP)(其它FAB类型),16例完全缓解,总缓解率为45.7%,中位生存期在缓解病例为9~ 月,未缓解病例为3月(P<0.01)。所有缓解病例的核型都在正常核型、t(8:21)、t(15:17)、t(7:11)和—y范围内,而超二倍体、ph( )及3q21断裂核型中无1例达到完全缓解。本组研究除发现数例罕见核型外,显示ANLL核型检查对予后判断有明显价值。  相似文献   
9.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染色体核型变化与预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探讨无t(15;17)易位而伴有其它染色体改变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分子生物学变化与预后的关系,应用短期细胞培养、胰酶消化、G显带技术进行骨髓细胞染色体检测及使用巢式PT/PCR技术检测PML/RARa融合基因及HRX基因。在被检测的32例ARL患者中,发现1例46,XX.inv(11)(p12q23)易位的APL患者。分子生物学见PML/RARa融合基因转录本,未见HRX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