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刺干预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随机对照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对于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针刺联合基础治疗与单纯基础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单侧KO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础治疗组和针刺联合基础治疗组,每组30例。基础治疗组采用患者教育和患膝局部涂抹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每天涂抹3次,连续2周。针刺联合基础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组的基础上,针刺患侧阿是穴、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内膝眼和犊鼻,每次留针30min,每周一、三、五治疗1次,连续治疗2周。于治疗前后测评患者的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及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量表评分,并在治疗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膝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针刺联合基础治疗组治疗后评分低于基础治疗组(P0.05),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基础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膝WOMAC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针刺联合基础治疗组治疗后评分低于基础治疗组(P0.05),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基础治疗组(P0.05)。治疗后基础治疗组的愈显率为73.33%(22/30),针刺联合基础治疗组的愈显率为83.33%(25/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基础治疗对于早期KOA比单纯基础治疗更能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活动度,有潜在的临床疗效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眶内及眶外针刺对兔眼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组织Bax/Bcl-2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抗NAION细胞凋亡的机制,验证选择眶内腧穴治疗的必要性。方法:雌性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模型组、眶内针刺组、眶外针刺组、眶内+眶外针刺组,每组5只。以右眼为实验眼,光动力法制备兔眼NAION模型,选取模型组5只左眼为正常组。眶内针刺组腧穴选取"睛明""承泣""球后",眶外针刺组腧穴选取"攒竹""鱼腰""窍明",眶内+眶外针刺组腧穴即为以上两组之和。造模成功后次日,3个针刺组开始针刺干预,每次留针30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3d。通过TUNEL免疫荧光检测病变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调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ax、Bcl-2及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视网膜神经节的细胞凋亡个数、Bax及Caspase-3阳性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P0.05),Bax/Bcl-2值增高(P0.01),Bcl-2阳性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眶内针刺组细胞凋亡个数显著降低(P0.01),Caspase-3阳性表达降低(P0.05);眶外针刺组细胞凋亡个数、Bax/Bcl-2值均显著降低(P0.01),Bcl-2阳性表达显著增加(P0.01);眶内+眶外针刺组细胞凋亡个数、Bax/Bcl-2值及Caspase-3阳性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Bcl-2阳性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眶内针刺组比较,眶外针刺组及眶内+眶外针刺组Bcl-2阳性表达增高(P0.05),Bax/Bcl-2值降低(P0.05)。与眶外针刺组比较,眶内+眶外针刺组Caspase-3阳性表达降低(P0.05)。结论:针刺对NAION组织Bax及Caspase-3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Bcl-2表达有促进作用,以眶内+眶外针刺为优。  相似文献   
3.
探讨专家经验类文献中提及的针刺疗效的影响因素.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PubMed从建库至2020年9月4日收录的专家经验类期刊文献,提取针刺疗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共纳入499篇文献,包括495篇中文和4篇英文文献.针刺疗效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诊断方式、针刺取穴、针刺操作、针刺调神、针刺时间5个方...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疗法治疗艾滋病合并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Sino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建库以来至2020年2月收录的有关于中医药疗法治疗艾滋病合并抑郁症的随机对照试验,并对其进行筛选和资料提取。采用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对纳入试验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对研究数据进行合并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涉及45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方剂联合心理干预较单纯心理疗法明显降低抑郁患者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MD-2.06,95%CI-3.24,-0.87;Z=3.4,P<0.01);温针灸联合逍遥散较帕罗西汀可显著降低抑郁患者HAMD评分(MD-4.68,95%CI-6.11,-3.25;Z=6.41,P<0.001)。结论低质量证据显示,使用温针灸联合中药方剂等纯中医疗法,在改善患者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可能有优势。但由于纳入文献质量不高,该结论需要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为艾滋病合并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兔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动物模型,为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相关研究提供可参考的模型制备方法。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兔12只,均以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空白对照,本研究以孟加拉玫瑰红(90%纯度)为光敏剂,选用532 nm绿光、功率75 mW、光斑直径为1000μm的激光制备兔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模型。通过眼底镜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FFA)观察视盘情况;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观察了兔眼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兔眼的表现:(1)视盘水肿;(2)FFA检查示造影早期可见家兔视盘上方低荧光,中、晚期高荧光;(3)HE染色病理可见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出现增生现象,排列十分紊乱,内核层明显变薄,细胞数目明显减少。结论孟加拉玫瑰红诱导下激光照射法可以作为兔眼AION模型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6.
该文基于概况性综述方法,系统检索与梳理口服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了解相关主题的证据分布概况。通过手工检索三大药物目录,获得可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口服中成药,并检索7大常用文献数据库,纳入此类中成药的临床研究,通过可视化方法分析相关临床证据概况。共手工检索到68种口服中成药,纳入1 392篇文献,其中核心期刊367篇,涉及35种口服中成药,研究类型包括随机对照试验(RCT)、队列研究、病例系列、个案报告、二次研究、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药物经济学评价、药物交互作用、共识或指南、非随机干预研究、横断面研究等,其中RCT数量最多283项(77.1%),其次是二次研究和病例系列研究,各25项(各占6.7%)。在283项RCT中,急性期的临床研究159项,非急性期65项,不明分期59项;共归纳10种干预措施对照类型;20种结局指标类型,其中复合型结局指标及替代结局指标分别使用217次(76.7%)、245次(86.6%),其次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包含3种测量量表)。未来缺血性脑卒中口服中成药的临床研究需要明确疾病分期、针对中成药干预的优势环节进行设计,且干预措施对照类型应尽量选用公认的阳性对照,在结局指标选择方面应使用临床重要结局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灸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对解释性随机对照试验(ERCT)针刺方案充分性及其影响因素的认识。方法:选取四大医学杂志于2001年1月至2021年4月发表的12篇针刺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采用焦点组访谈的方式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运用主题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将受访者提及的ERCT针刺方案充分性的影响因素归纳为研究基础、患者/疾病因素、治疗/对照组方案、结局指标、医师因素、环境因素6个主题。结论:本研究总结出ERCT针刺方案充分性的影响因素,这些影响因素有待更大范围内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在整体观与辨证论治理念指导下,脑卒中“病证结合” 防治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1980年以来,中医药防治脑卒中领域的学者们联合多学科团队,从临床需求出发,制定并不断完善脑卒中证候诊断标准,创新“毒损脑络”等病机学说,创制了以化痰通腑、解毒通络、破血逐瘀、益气活血为代表的系列方药,形成了针灸、推拿、中医康复等特色诊疗技术,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有力提升了我国中医药防治脑卒中诊疗水平。本文简要总结中医药对于脑卒中的病机认识及演变,系统回顾中医药防治脑卒中的研究历程和重要进展, 着重梳理中医药治疗脑卒中不同病期、病理阶段、关键环节的临床证据,分析当前脑卒中临床实践中尚未解决的诊疗问题, 并对未来中医药防治脑卒中的研究方向进行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9.
就近期国内期刊陆续发表的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分析类文章(其中绝大部分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鉴于此类研究本身的性质和存在的方法学局限,笔者从临床科研的角度,对无对照组的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提出合理的设计要点和报告规范,以确保此类研究结果的可信度,避免结果或推论出现偏倚。  相似文献   
10.
目的: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将针灸作为纤维肌痛(FM)的治疗策略。为评估针灸治疗该病的疗效,本证据图识别、描述和总结了当前研究现状,以寻找研究空白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共检索7个电子数据库,包括Cochrane系统评价数据库、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VIP)、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从建库开始至2022年12月19日为止。纳入了运用针灸相关干预治疗FM的临床原始研究或系统评价(SRs)。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质量评价和证据图均以图表和气泡图的形式呈现。本研究使用的质量评估工具是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加拿大卫生经济研究所(IHE)制定的病例系列方法学质量评价清单和AMSTAR-2评价工具,分别用于评价不同类型的研究。结果:共纳入50项研究,包括RCTs(39,78.00%)、病例系列报告(6,12.0%)和系统评价(5,10.0%)。这些研究分别侧重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手工针刺和常规治疗。研究结果包括:疼痛(94.9%),睡眠质量(46.2%),抑郁(46.2%),躯体功能(46.2%),僵硬(35.9%),幸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