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霞草总苷对S_(180)和H_(22)实体瘤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霞草总苷对小鼠S180肉瘤和H22肝癌的体内抑瘤作用。方法:每只小鼠腋窝皮下接种S180肉瘤和H22肝癌细胞悬液0.2 ml,24 h后每天给予腹腔注射不同剂量霞草总苷,分别连续给药10 d。末次给药24 h后处死动物,解剖瘤块并称重,计算抑瘤率,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腹腔注射7.5 mg/kg、10.0 mg/kg霞草总苷对小鼠S180肉瘤和H22肝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瘤率分别为32.8%、51.1%和42.3%、45.8%。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虽然抑瘤率不及阳性对照组,但不良反应轻。结论:霞草总苷在体内具有抑制小鼠S180肉瘤和H22肝癌实体肿瘤的作用,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老年人血压升高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应用无创性血压监测仪对15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单纯收缩压升高占55.9%,单纯舒张压升高占18.4%,混合型血压升高占25.7%;白昼血压升高占25.0%,夜间血压升高占16.4%,持续性血压升高占58.6%;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脑损害50例(32.9%),心脏、肾脏损害分别是41、20例,分别占27.0%、13.2%。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以收缩期高血压多见。高血压类型与血压升高时间与心、脑损害密切相关,与肾脏损害无关。收缩压升高及混合型血压升高对脑损害比单纯舒张压升高严重。靶器官损害中脑损害最常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2010年版药典醋青皮饮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CL法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橙皮苷的含量。结果:TCL鉴别出与橙皮苷对照品相对应的斑点;HPLC法测定出橙皮苷在0.011616~3.872μg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2%(RSD=1.2%)。结论:所建立的定性定量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以作为醋青皮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深入探讨小脑梗死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1998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3例小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病49~62岁为高发年龄段,病因及危险因素主要为高血压病及心脏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眩晕、小脑性共济失调.此外,头痛重要又易被忽视,占本组患者的39.7%.头部CT 48h内阳性率33.1%.头部MRI确诊事100%.56例经内科保守治疗,7例行外科手术治疗,总治愈率48.1%,死亡率58%,脑疝为主要死因.结论 中老年人持续出现眩晕,共济失调要注意小脑梗死的可能,头部MRI确诊小脑梗死优干头部CT,一般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病情严重者应外科手术,防治脑疝.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甲状腺肿瘤组织中p14^ARF基因变异及其产物的表达,探讨此基因与甲状腺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双重PCR和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20例甲状腺腺瘤和28例甲状腺癌组织中p14^ARF基因纯合性缺失及其蛋白表达状况.28例甲状腺癌包括11例甲状腺滤泡癌,12例乳头状癌,4例髓样癌以及1例未分化癌.结果:1)p14^ARF基因在甲状腺腺瘤及癌中的纯合性缺失率分别为5.0%(1/20)和42.9%(12/2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6.2)p14^ARF蛋白在甲状腺腺瘤及甲状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0.0%(18/20)和35.7%(10/2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结论:甲状腺肿瘤中p14^ARF基因的纯合性缺失是其蛋白表达失活的重要机制之一,与甲状腺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14^ARF可能是甲状腺肿瘤的分子标志物之一,可作为鉴别甲状腺腺瘤与滤泡癌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多发性梗死性痴呆(MID)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转归及预后。方法对于多发性梗死性患者采用长谷川修改量表(HDS)评分及Hachinsk缺血计分量表(HIS)评分,HDS〈29.5分,HIS≥7分诊断痴呆,同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者。结果脑梗死后脑软化灶总体积超过50ml即可引起痴呆。MID发病相对迅速,呈阶梯性进展,临床表现主要为记忆力、计算力、情感障碍,晚期呈全面智能衰退。早期治疗可不同程度改善认知功能,重度痴呆病死率高,预后差。结论MID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积极治疗诱发脑血管病的相关疾病,减少脑血管病发病率即可减少本病发生。  相似文献   
8.
我科应用“晴尔”(奥扎格雷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8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多发性梗死性痴呆(MID)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转归及预后。方法对于多发性梗死性患者采用长谷川修改量表(HDS)评分及Hachinsk缺血计分量表(HIS)评分,HDS<29.5分,HIS≥7分诊断痴呆,同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者。结果脑梗死后脑软化灶总体积超过50ml即可引起痴呆。MID发病相对迅速,呈阶梯性进展,临床表现主要为记忆力、计算力、情感障碍,晚期呈全面智能衰退。早期治疗可不同程度改善认知功能,重度痴呆病死率高,预后差。结论MID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积极治疗诱发脑血管病的相关疾病,减少脑血管病发病率即可减少本病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山东省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课程设置现况,收集各方意见与建议,制订课程设置改革方案并推广应用。方法通过调研,了解山东省6所医学院校课程设置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会,了解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重点学科带头人与管理人员等对课程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形成改革方案,以一家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为试点。结果大多数医学院校理论学习时间为一年,课程单一。在被调查的研究生中,86.7%的认为理论学习时间可以缩短为半年,83.3%的认为需要增加研究方法类课程,94.4%和97.2%的认为参与课题和实践对丰富知识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帮助较大。根据调研结果进行课程设置改革,将理论学习时间由一年改为半年,增加研究方法类、思维方式训练课程。结论传统医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突出问题表现在对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不足上。以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为试点,改革3年来,师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研究生获得的科技创新奖项以及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均优于改革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