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星状神经节配合椎旁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Vertebral Arteriopathy,CSA)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椎动脉受压和发生弯曲、痉挛,或伴有椎动脉粥样硬化及转动牵拉椎动脉时,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星状神经节阻滞能改善颈总动脉血流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并总结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成功救治危重症患者心脏急症的经验。方法对340例伴发多种类型心律失常的患者在动态心电监测下采用床旁经锁骨下静脉穿刺法行心脏临时起搏器安置术。评估临床可操作性、适应症、起搏后疗效、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及处理等。结果 318例次经床旁盲插导管成功,成功率93.5%。平均操作时间3~15 min。应用于心脏疾病及心脏疾病以外因素导致的心律失常的急救,导管置入都能成功起搏心脏。起搏器安置术中、起搏应用过程中发生室颤、心脏穿孔、血气胸、导管脱落以及感知起搏不良等相关并发症25例,占7.35%。结论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术在心脏急症的治疗中具有快捷、损伤小、灵活性高、疗效好以及并发症少等特点,为危重症患者的综合救治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干性坐骨神经痛受累部位在椎间孔以外,以盆腔出口处最多见,例如梨状肌综合征。患者常感患肢沿坐骨神经的某一段呈放射性疼痛,多在臀部以下沿坐骨神经走行方向有压痛点,棘突旁无明显压痛,咳嗽、打喷嚏等增加腹内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观察罗米地辛对效应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方法:取CFSE标记的淋巴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作为反应细胞,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梯度(1、3、5μmol/L)的罗米地辛及CD3/CD28单抗进行淋巴细胞培养,以仅加入CD3/CD28单抗作为阳性对照组,另设空白对照组。培养72 h后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以淋巴细胞作为反应细胞,实验组、阳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设定同上,72 h后检测各组中CD4+Foxp3+T细胞与CD4+T细胞的比例变化。同时采用ELISA检测培养液中相关细胞因子,如TNF-α、IL-10及TGF-β水平的变化。结果:罗米地辛剂量依赖性地抑制CD3/CD28单抗诱导的淋巴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增殖(P0.05)。在CD3/CD28单抗存在的条件下,1μmol/L的罗米地辛不能诱导CD4+Foxp3+T细胞的比例上调(P0.05)。但提高罗米地辛的浓度至3μmol/L和5μmol/L后,CD4+Foxp3+T细胞的比例显著提高(P0.05)。随着罗米地辛浓度的增加,TNF-α和IL-10水平呈剂量依赖性降低,但各实验组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而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TGF-β在阳性对照组虽稍有升高,但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随着罗米地辛浓度的增加,TGF-β水平呈剂量依赖性升高,3实验组间及与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体外实验研究显示罗米地辛不仅能够有效抑制效应性T细胞的增殖,而且一定浓度的罗米地辛可上调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这可能与TGF-β升高有关,而与IL-10变化无关。  相似文献   
5.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20例均符合肩背部肌筋膜炎的诊断标准,其中男5例,女15例,年龄35.4±11.2岁,病程4.4±1.8g,发病前曾有局部损伤史15例,受凉史3例,不明或记载不详2例。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血管病后合并肺栓塞的高危因素较多,如高龄、既往静脉血栓栓塞病史、高血压、肥胖、伴有肢体偏瘫的神经系统疾病、造成长期卧床的疾病等,其临床表现不典型,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不明原因烦躁,早期漏诊和误诊率高,治疗难度大,预后差.规范化诊疗可提高生存率.我们对5例急性脑血管病后合并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护理路径(CNP)的预防性护理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1日~2019年7月31日收治的急性STEMI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CNP的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术前准备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心理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及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前准备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治疗费用、SAS评分、SD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 01,P 0. 05);观察组对护士态度、护理技术、沟通能力、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出院指导的满意程度、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度及治疗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 0. 01)。结论:基于CNP的预防性护理可缩短急性STEMI患者PCI的术前准备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度、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鞘内布比卡因混合舒芬太尼应用于剖宫产术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剖宫产患者鞘内小剂量布比卡因混合舒芬太尼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及镇痛情况.方法:急诊ASA Ⅰ~Ⅱ级,单胎,术前不伴妊高征、糖尿病等妊娠并发症.心肺功能正常,无眩晕和呕吐病史的剖宫产患者40例,分为A(布比卡因)、B(布比卡因+舒芬太尼)两组.所有患者均不用术前药.入室后鼻导管给氧(1.5 L/min),开放静脉后以500 mL/h速率输液.用腰一硬联合穿刺针于L2,3或L3-4穿刺,成功后在蛛网膜下腔注入舒芬太尼和(或)不同浓度的布比卡因,30~40 s内注完,硬膜外腔置入导管备用.注药后平卧,控制痛觉平面在T4~s以下.观察注药前即刻(to,基础值)、注药后3 min(t2)、5 min(t2)、15 min(t3)、30 min(t4)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观察感觉阻滞平面消退时间、感觉平面固定后测双下肢阻滞情况和运动神经阻滞完全恢复时间、镇痛时间;感觉阻滞及运动神经阻滞情况;注药后48 h内寒战、恶心呕吐和瘙瘁情况.结果:A、B两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麻醉操作时间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to比较,A组t1-4 SBP、DBP降低(P<0.01),B组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均无呼吸抑制出现,与A组比较.B组运动神经阻滞不全、低血压的发生率降低,瘙痒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升高,感觉阻滞平面消退时间及运动神经阻滞完全恢复时间缩短(P<0.05);A、B两组痛觉阻滞不全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A组比较,B组的镇痛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剖宫产患者鞘内12.5 mg布比卡因混合5μg舒芬太尼麻醉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少,并可以起到一定的术后镇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0.5%左旋布比卡因重比重液腰麻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ASAI~Ⅱ级妇产科择期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左旋布比卡因组(L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入室开放静脉通道,输注平衡液10 ml/kg,30 min输完后,选择L_(3~4)间隙用笔尖式腰硬联合穿刺针,先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刺入配置好的腰麻针,见脑积液流出后,用5 ml OT针筒以0.1 ml·S~(-1)的速度注入配制好的药物(0.75%左旋布比卡因或0.75%布比卡因2 ml 10%葡萄糖1 ml),退出腰麻针,改平卧位。观察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运动阻滞和恢复时间、麻醉效果以及血压、心率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L组的起效时间(82.61±22.10)S,B组的起效时间(59.30±21.50)S;5 min内SBP、DBP、HR的变化明显轻于B组;维持时间、运动阻滞和恢复时间及麻醉效果差异不显著。结论:0.5%L-Bup重比重液腰麻后能取得与0.5%Bup重比重液同样的麻醉效果,循环更稳定。0.5%L-Bup重比重液作为腰麻用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