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影响线栓法复制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稳定性的因素。方法: 60只雄性昆明小鼠按体重分为3组:A组(18-21 g)、 B 组(22-28 g)和C组(30-35 g)。线栓栓塞法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模型评价指标包括:PRM2激光多普勒脑血流仪检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血流,按Longa标准进行小鼠运动行为评分,TTC 染色法测量小鼠脑梗死灶体积,ELISA法检测脑皮层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与 C组相比, A、B两组模型成功率高(P<0.05),尤以B组模型成功率更高;A组死亡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A、B两组行为学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5),表现出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A、B两组小鼠脑梗死灶的体积显著高于C组 (P<0.05),表现出明显的脑损伤,损伤侧脑皮层中MDA含量明显升高,SOD活性明显下降。结论: 小鼠体重与线栓直径良好匹配、进线深度和24 ℃左右的室温是保证造模成功的3个重要因素。脑组织脂质过氧化反应可作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