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便于学生观察学习、提高教学貭量、节约尸体材料,我们在查閱学习有关资料的同时,經过反复实践和不断地改进,总結出了几种干燥标本的制作法。用这些方法制作的标本美观洁淨、富有弹性、接近自然状态,无毒无臭,可供手持示教,还可封存瓶內作为陈列观摩,多年来  相似文献   
2.
<正> 标本系一男童尸,身长97厘米。左胸导管较粗且长,右胸导管细而稍短,它们分别列于胸主动脉的左侧、右侧。左胸导管似为主管,长180毫米,宽2.5毫米,管的下端作念珠形膨大为左乳糜池。  相似文献   
3.
上牙槽前、中、后神經分布于上牙、牙齦和上頜竇,前人已有許多記述。1937年Wood Jones发表論文通論了上牙槽前、中、后神經;着重对上牙槽前神經的行径和分布作了探討,但对上牙槽中神經的存在作了断然地否定,认为如其出现毕竟是十分偶然的。由于他采取这种态度,对英国当时的某些教科书产生影响。直到1956年Fitzgerald发表了上牙槽中神經的文章。作者观察了实驗室保存的上頜竇标本和干燥的上頜骨标本,証明上牙槽中神經还是存在的,其出现率为54%。这个看法比較合宜。为多数学者所接受,但在一些教科书中,此神經或是未被提及,或是被說成极  相似文献   
4.
<正>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是儿童高发病,这与儿童耳咽管及其周围的解剖结构以及儿童免疫力相对低下有关,如果治疗不当,可致病情迁延不愈,病程超过3个月称之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chronic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COME)可致听力损失及后遗症,影响语言和学习,从而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1]。近年来随着先进技术的普及,人们对分泌性中耳炎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发现腺样体肥大(adenoid vegetation,AH)与分泌性中耳炎关系密切。我科近年来以切除肥大的腺样体为主要手段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淋巴结肿大     
<正>淋巴结分布全身,一般分为浅表淋巴结和深部淋巴结。作为症状或体征的淋巴结肿大,通常指浅表淋巴结。正常情况下这些淋巴结很小,直径约为0.2~0.5cm,质地柔软,表面光滑,与邻近组织无粘  相似文献   
6.
<正>鼻腔、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IP)是临床耳鼻喉科比较常见的良性肿瘤,是一种真性上皮瘤,发病率为0.4%~4.7%,其病理特点为上皮内翻性生长于其下的基质中,而不是从表面向外增生,是  相似文献   
7.
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分布全身,一般分为浅表淋巴结和深部淋巴结。作为症状或体征的淋巴结肿大,通常指浅表淋巴结。正常情况下这些淋巴结很小,直径约为0.2~0.5cm,质地柔软,表面光滑,与邻近组织无粘连,不易触及,亦无压痛。当淋巴结质地增加或体积增大,病人自己能够摸到或医师在体格检查时能够触及者,均称为淋巴结肿大。[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淋巴管系統,广泛分布于全身各处,具有重要的生理与临床意义;但在教学过程中,比胸导管还要細小的淋巴管却很难用肉眼辨认出来。尽管教科书中附有图象,但多数是繪制印成的,难以在标本上亲自証实它。这是因为淋巴管壁甚薄具有无数瓣膜,只容許淋巴液向心方向流动,不能象灌注血管那样簡单地将它们的細支显示出来。自17世紀以来,許多解剖学者曾用种种填充剂从脏器的浆膜下注入組織,借助推摩手法使填充剂向大些的淋巴  相似文献   
9.
资料与方法鼻腔血管瘤患者53例中,男34例,女19例,男∶女=1.8∶1,年龄11~65岁,平均36岁。瘤体原发于鼻中隔21例,下鼻甲18例,中鼻甲8例,钩突3例,鼻前庭3例。病理分类:毛细血管病39例,海绵状血管瘤4例,混合性血管瘤10例,病程<1年20例,1~3年26例,4~6年5例,>7年2例。反复鼻出血49例,鼻塞47例,头痛17例,嗅觉减退7例,头晕6例,耳鸣和听力下降各4例。CT检查:鼻腔密度增高31例,其中有骨质破坏3例。肿块大小:直径<2.0cm29例,2~3cm14例,>3cm10例。鼻出血量少则5~10ml,多则100~200ml,最多一次出血量约350ml。治疗方法:选用鼻内镜(olympus)EBH-Ⅲ型耳鼻…  相似文献   
10.
本例标本具有双胸导管、双乳糜池,两管并行过程很长,较典型、也很少见,且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报告如下:标本系一男童尸,身长97厘米,死因不明.检查心肺及四肢枳部淋巴结管未见异常.见左管较粗且长,右管细而稍短,它们分别列于胸主动脉的左右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