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第四跖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第二足趾再造手指后供区趾蹼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2月,均为切取第二足趾再造手指时携带面积不等的跖背皮瓣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13例转移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时间为3~16个月,皮瓣质地、感觉良好,趾蹼外形满意,供足行走功能满意。结论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供足的功能,减少了植皮后并发症,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在临床上,前臂中上1/3伸侧损伤常见于伸肌腱的损伤,但同时常伴有桡神经深支的损伤,其临床表现均为伸指、伸拇功能障碍,如早期不能明确是否存在桡神经损伤,则易出现漏诊,影响手术效果及日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4.
指中节带指背神经的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同指指端缺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自2003年起,我科用带指背神经的指背逆行岛状筋膜瓣修复指端缺损11例15指,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并颈椎管狭窄颈椎后路单开门保留肌肉韧带复合体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并颈椎管狭窄患者120例,都进行颈椎后路单开门保留肌肉韧带复合体的椎板成形术治疗。结果治疗优良率为87.5%,JOA评分也有了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并颈椎管狭窄颈椎后路单开门保留肌肉韧带复合体对于其发挥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对抗颈部前屈而产生的张应力,预防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寒区新兵适应期训练伤低场磁共振表现及损伤分布规律.方法:对寒区某部2011年度所有参训新兵适应期训练有损伤者进行MR检查,观察其MR表现及损伤规律.结果:某部2011年度参训新兵适应训练期共损伤23人,其中损伤膝关节9人(39.1%),损伤踝关节(含胫腓骨下段)8人(34.8%),损伤足部5人(21.7%),损伤髋关节1人(4.3%).结论:新兵适应期训练的时间、强度及方法均对训练伤有一定影响,建议部分训练科目分散进行,各种训练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注意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7.
手部Ⅱ区屈肌腱损伤修复后鞘内置入法的回顾:413例随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屈肌腱缝合后鞘内置入法与腱鞘修补法不同,它将肌腱缝合口和腱鞘损伤处错开,并置于健康的鞘管内.肌腱损伤处完全被健康的腱鞘包绕,其滑动床、滑液营养环境及生物屏障作用等均接近于正常的生理状态,有利于内源性愈合.目的:对Ⅱ区屈肌腱损伤患者进行随访,回顾性分析手部Ⅱ区屈肌腱损伤修复后鞘内置入法的临床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回顾性分析,于1994/2006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手外科完成.对象:413例患者,男112例,女24例,年龄2~52岁,根据受伤时手指位置将屈肌腱损伤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届曲型98例127指,伸直型38例77指.方法:伸直型屈肌腱修复:按功能要求作延长切口,充分显露掌侧腱鞘,经腱鞘伤口轻轻拉出指深屈肌腱近断端并用注射针头固定,用Tsuge法或改良Kessler法缝合肌腱,最后缝合腱鞘伤口.肌腱修复后,手指呈屈曲位,肌腱缝合部即自然退至近端完整的鞘管内.屈曲型屈肌腱修复:伤后伤指呈伸直位,指深屈肌腱远端已退至远段鞘管内.此时透过腱鞘可见肌腱远断端,即在离远断端约0.5 cm以远处另外切开腱鞘.在近侧伤口用津下法先缝合肌腱近断端,并将其穿过鞘管引至远端切口处,用注射针头固定肌腱近端后,对肌腱近、远端行直接缝合,最后缝合远近两腱鞘的切口及伤口.肌腱修复后,手指呈屈曲位肌腱缝合口退至2个切口间完整的鞘管内.主要观察指标:患者治疗后疗效评定.结果:术后随访到136例204指,随访时间为1~8年,按测量关节总活动度的方法评定疗效,优级120指,良级52指,余为中差级,总优良率为84.31%.锐器切割伤150指,疗效优良145指,占96.67%,机械损伤54例,疗效优良18指,占33.33%.结论:本术式对锐器切割伤引起的急性屈肌腱损伤治疗效果很满意,但对腱鞘缺损过大、在肌腱吻合口滑动区内无法保留腱鞘者则不具备行本术式的条件,腱鞘及周围组织损伤严重者效果也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正常壶腹部影像解剖,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8-08-01—2009-01-01行MRCP检查的正常志愿者42例,用多个指标进行测量、观察其壶腹部结构。结果:胰胆管汇合呈"Y"型的占71.4%(30/42),"V"型的占16.7%(7/42);"U"型的占11.9%(5/42),部分测量参数个体差异较大;十二指肠大乳头的出现率为19.0%(8/42),多为半圆形。结论:熟悉正常壶腹部影像解剖对于病灶的发现及一些征象的鉴别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检查探讨胰胆管汇合情况与急性胰腺炎发病关系.资料与方法 搜集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行MRCP检查者113例,分为急性胰腺炎组与正常病例组,采用病例对照试验,回顾性分析急性胰腺炎与胰胆管汇合类型、胰管变异、共同通道长度、汇合角度等有无关系.结果 除胰胆管汇合类型外,胰管变异、共同通道长度、汇合角度与急性胰腺炎发病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在解剖上与胰胆管的汇合情况有一定关系,如有胰管变异、共同通道较长、胰胆管汇合角度过大都是急性胰腺炎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小指近侧指间关节掌腱膜挛缩症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小指近侧指间关节掌腱膜挛缩症的治疗方法。方法2000年以来,我院共治疗9例(15侧)小指近侧指间关节掌腱膜挛缩症的患者,采用指掌侧挛缩皮肤“Z”字成形,并在扩大切除掌腱膜的同时,切除受累小指的中央索、螺旋索、侧方指膜、小鱼际肌向小指近侧指间关节移行的尺侧腱膜及小指近侧指间关节处骨化的腱膜。结果术后14侧切口Ⅰ期愈合;1侧皮肤部分坏死,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时间8个月~2年,平均1.6年,小指能完全伸直,皮肤无挛缩,手指屈伸活动基本正常,术后无其他并发症,无1例复发。结论小指掌腱膜切除的同时,应将受累指的中央索、螺旋索、侧方指膜、小鱼际肌向小指近侧指间关节移行的尺侧腱膜及小指近侧指间关节处骨化的腱膜一并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