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分离大肠埃希菌,全自动细菌鉴定仪VITEK-2 Compact进行细菌的鉴定,纸片扩散法(K-B法)做药敏试验,用WHONET 5.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分离的775株大肠埃希菌,来自临床送检的各类标本,主要以痰液、尿液及脓液标本为主,分别占43.1%、28.8%及11.5%;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为63.7%;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率为100.0%,对头孢替坦、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呋喃妥因耐药率较低,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氨曲南耐药率均>60.0%,产ESBLs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大部分高于非产ESBLs菌株.结论 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严重,应加强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2.
彻底消毒前后神经内科病房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神经内科病房彻底消毒前后病原菌构成与耐药性的变化,为院内感染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神经内科病房进行彻底消毒并空闲至少3个月后,只收新患者,并严格按照院内感染防治方法进行管理,标本按常规方法留取,送检.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K2-compact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菌株鉴定与药敏测定.结果:消毒后病原菌检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荞麦花叶芦丁(RBFL)对糖尿病大鼠肝损害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用高脂高热量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二甲双胍组(0.15g/kg)、荞麦花叶芦丁低剂量组(0.1g/kg)和荞麦花叶芦丁高剂量组(0.2g/kg),均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6周。结果:与2型糖尿病模型组比较,RBFL高、低剂量组均可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值,RBFL可降低甘油三酯(TG)(P<0.05)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H-C(P<0.05),对血浆总胆固醇(TC)有降低趋势,RBFL可提高肝脏SOD活力(P<0.01),对血清SOD活力有提高的趋势。血清和肝脏MDA含量相对模型组均有显著性降低(P<0.01)。糖尿病组光镜下主要为肝细胞脂肪变性,大量胶原纤维形成。电镜下主要表现为包浆内含大量脂滴,线粒体空化,胶原纤维增生。RBFL治疗组肝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好转。荞麦花叶芦丁的起效剂量为0.1g/kg,剂量范围为0.1g/kg到0.2g/kg。结论 :荞麦花叶芦丁对高脂饲料和STZ所致糖尿病大鼠肝脏损害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糖、降脂和抗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2009年2月,我们从1例患者血液和痰液中同时检出黏液型肺炎链球菌,现报道如下. 1 病例 患者,男,55岁,主因间断性全身浮肿24年,肾功能异常10年,发热、咳嗽1 d于2009年2月16日入院.检查:体温39.6℃,白细胞21.3×10~9/L,中性粒细胞0.92%,双肺布满哮鸣音及散在湿哕音,胸片示右肺下叶炎症,肺不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神经危重症感染患者肺炎克雷伯病原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同源性与基因组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2018年神经危重症感染患者中经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同源性鉴定的非多重耐药性KP病原菌共5株(编号P20、P39、P66、P90、P91),其中P90和P91为相同克隆株,P66、P90、P91为同一流行克隆系,P20、P39与其他菌株无同源性关系,进行二代+三代全基因组测序,应用多种生物信息软件进行基因组学分析,了解菌株间基因组基本信息、染色体、质粒分布情况,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差异,基因家族聚类特征,并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网站注册分析的(2013年至2016年)国内、外18株KP菌株构建系统发生树,分析菌株间进化亲缘性关系。结果 P20、P39、P66、P90、P91全基因组大小分别为5 469 543 bp、5 480 332 bp、5 768 352 bp、5 745 666 bp、5 722 999 bp;GC含量分别为57.07%(1 559 929+1 561 432)/5 469 543、57.27%(1 566 970+1 571 424)/5 480 322、56.96%(1 640 438+1 645 432)/5 768 352、56.88%(1 634 285+1 634 038)/5 745 666、56.95%(1 627 360+1 631 781)/5 722 999。与P20参考菌株进行比对,P39、P66、P90、P91的SNP总数量分别为32 682、34 226、34 292、34 375,基因编码区序列总突变比率分别为87.18%(28 491/32 682)、86.71%(29 679/34 226)、85.26%(29 238/34 292)、86.22%(29 638/34 375),非同义突变占一定优势,比率分别为44.57%(14 566/32 682)、44.01%(15 063/34 226)、48.01%(16 465/34 292)、48.75%(16 758/34 375),同义突变分别为42.61%(13 925/32 682)、42.70%(14 616/34 226)、37.25%(12 773/34 292)、37.47%(12 880/34 375)。P90与P91均有6个特有基因家族,P66有4个特有基因家族。同一流行克隆系P66、P90、P99在系统发育树同一进化分支上,相同克隆株P90、P99在同一子分支上,无同源性关系的P20、P39分别在不同的进化分支上。系统发育树进化分支上P20、P39、P66、P90、P91与NCBI网站提交的法国KP52-145菌株、中国台湾ED23菌株进化等级关系较近。结论神经危重症感染患者肺炎克雷伯病原菌具有相同克隆株间特有基因家族数目一致,同一流行克隆系间特有基因家族数目和SNP总数量有较小变化,且在系统发育树同一进化分支上的特点。无同源性菌株的特有基因家族数目和SNP总数量有较大变化,且在系统发育树不同进化分支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肺炎克雷伯菌(KP)在神经危重症监护病房(NICU)环境中的传播特征,为制定NICU的病房环境消毒和KP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方案提供依据。方法监测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NICU的KP感染患者54例及病房环境中的KP定植情况,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实验(PFGE)对KP菌株间的同源性进行分析。结果两年间共检出非重复性KP 63株,其中患者感染病原菌54株,病房环境检出KP定植菌株9株,成功分型61株,分为49个型别,其中菌株数量多于1株且相似度达100%的同一克隆株共10株。结论 KP可长时间定植生存于NICU病房环境中成为隐匿感染源引发医院感染的传播,在病原菌和病房环境监测的指导下进行病房环境的有效消毒是防控KP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连续观察开滦总医院2011— 2016年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N)的分布与耐药性变化情况,回顾医院感染防治的长期效果。方法 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进行细菌鉴定与药敏实验,用改良Hodges试验筛选产碳青霉烯霉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carbapenemases,KPC)菌株。结果 6年中共分离出非重复KPN 2155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 lactamase,ESBLs)菌有715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有128株,并在2014年有小规模暴发流行。结论 KPN易在年老体衰与自身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体内引起感染,直接接触传播仍是当前最重要的院内感染传播方式,严格的院内感染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缓KPN感染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血培养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率。方法用Bact/Alert3D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培养,VITEK-2 Compact微生物仪鉴定,纸片扩散法(K-B法)做药敏试验,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临床送检的1578份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257株,阳性率为16.3%,其中革兰阳性菌占41.6%,革兰阴性菌占40.1%,真菌占18.3%;检出率最高的病原菌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4.5%)、大肠埃希菌(24.1%)、白色假丝酵母菌(10.9%);检出菌数量位居前3位的病区分别为ICU(40.5%)、血液科(8.6%)、风湿免疫科(7.8%);革兰阳性球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敏感率为100.0%;肠杆菌科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率为100.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80.0%;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敏感率分别为82.1%、71.4%。结论血培养分离的病原菌种类分布广,以条件致病菌为主,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明显,对血培养分离株进行早期检测和耐药性分析非常重要,可以为临床诊断和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可靠依据,防止抗菌药物滥用及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基因分型方法快速准确分析铜绿假单胞菌(PA)的同源性,及时监测PA院内感染的发生和发展的情况,为指导临床及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流行性病学调查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对ICU病房收集到的PA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筛选从同一部位分离,间隔5天以上,且药物敏感性有改变的菌株并随机选出的5株PA做RAPD基因分型。结果:29株PA共分出9个基因型。1位患者为单一RAPD型PA菌株感染,且耐药性较稳定;其他患者的RAPD分型都有所改变,且存在基因型互变的可能。结论:耐药表型与RADP基因型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单独的药敏不能确定交叉感染的存在;进行RAPD分型对于流行病学调查确定院内交叉感染或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淑青  王贺永  李宏芬  张树春 《检验医学》2010,25(10):789-789,793
开滦医院急诊科于2009年3月30日收治了一位因高热入院的患者,初步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诊断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一、病例 患者,女,21岁,于3 d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发热,体温最高时40.3 ℃,体温升高无明显规律性,伴轻度寒战,轻度咽痛,少量咳嗽,无咳痰、胸痛,无明显头痛、恶心及呕吐.检查神清语利,光反射敏感,咽充血,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100次/min,未闻及早搏,各瓣膜区未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未及,肠鸣音稍活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