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统计、分析了儿童心理咨询门诊602例的病史、诊断、治疗等资料,并着重分析了在本门诊占69.37%的儿童多动症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2.
抗抑郁剂治疗2型糖尿病伴发抑郁障碍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抗抑郁剂的应用对 2型糖尿病伴发抑郁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 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 14的 2型糖尿病患者 6 2例 ,分为氟西汀组 (2 0例 ,2 0mg/d)、阿米替林组 (19例 ,5 0~ 15 0mg/d)和空白对照组 (2 3例 ) ,治疗 6周及 12周后用HAMD及副反应量表 (TESS)作评定 ,并检测空腹和餐后 2小时血糖 (FPG ,2hPG)、糖化血红蛋白 (HbAIC)等生化及体查指标。结果 氟西汀组及阿米替林组治疗 6周及 12周后HAMD总分均显著下降 (P <0 0 0 1) ,且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 0 5 ) ;前两组FPG、2hPG在6周和 12周后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空白对照组 (P <0 0 5~ 0 0 0 1) ;HbAIC6周后均未见显著下降 ,12周后前两组显著下降 ,组间比较则仅氟西汀组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氟西汀组TESS总分明显低于阿米替林组 ,并显示氟西汀组不良反应 9例 (45 0 % ) ,阿米替林组 16例 (84 2 % ) ,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氟西汀及阿米替林对于 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障碍患者的抑郁症状及血糖水平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且氟西汀对血糖的控制作用以及药物副作用等方面优于阿米替林。  相似文献   
3.
作者将以往用于运动员选材及评价的“体格及机能素质检测”应用于学龄前儿童,对广州市部分幼儿园4~7岁儿童进行检测。对其中11项体格指标及两项素质指标作统计学处理,得出均值和标准差,并作分析讨论,以期为儿童体格发育及体育界选材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广州市中学生个性、心理健康调查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广州市中学生个性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抽取广州市城区1467名中学生,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及“心理测查表(MMH)”作测评。结果与结论 ①EPQ提示广州市中学生倾向于温顺、善意、情绪稳定、理智、纯朴,初中生较内向,高中生较外向;重点高中生与非重点比较,前者较为内向、淳朴;②MMH显示自觉健康较差、恐怖、强迫、焦虑较为多见;③EPQ中N分(稳定性)与MMH中神经症因子分呈高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抗抑郁药对 2型糖尿病伴发抑郁障碍患者的疗效。 方法 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总分≥ 14的 2型糖尿病患者 6 2例 ,分为氟西汀组 (2 0例 ,2 0mg/d)、阿米替林组 (19例 ,5 0~ 15 0mg/d)和对照组 (2 3例 ) ,治疗 6周及 12周后检测HAMD、副反应量表 (TESS)、空腹和餐后 2h血糖 (FPG ,2hPG)、糖化血红蛋白 (GHbAIC)等生化及体查指标。 结果 氟西汀组及阿米替林组治疗 6周及 12周后HAMD总分均显著下降 (P <0 .0 0 1) ,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前两组FPG、2hPG在 6周和 12周后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 (P <0 .0 5~ 0 .0 0 1) ;GHbAIC6周后均未见显著下降 ,12周后前两组显著下降 ,组间比较仅氟西汀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ESS显示氟西汀组不良反应 9例 (4 5 .0 % ) ,阿米替林组 16例 (84 .2 % )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氟西汀及阿米替林对 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障碍患者的抑郁症状及血糖水平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但氟西汀的血糖控制作用以及耐受性、治疗依从性等方面优于阿米替林。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患者精神症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是一种发病率高、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心身疾病。在我国,尤其是广东等经济较发达地区,更呈不断上升趋势。这除了与生活方式(如运动与饮食等)的改变有关外,应激等社会心理因素也不容忽视。而且在糖尿病的整个病程中,均可见到多种精神障碍。为较详尽了解糖尿病患者精神障碍的发病情况,作者进行了以下研究。1 资料1.1 对象:糖尿病组取自广州医学院糖尿病中心门诊及病房的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采用《心理健康测查表》(NAAH)对广州市城区1664名中学生作测评,并复查其中“阳性”者,结果提示:①NAAH显示自觉健康较差,恐怖、强迫、焦虑为较多见的症状。②复查显示神经症、心因性障碍、精神分裂症、儿童多动症、情感性精神病等为较常见的精神障碍。  相似文献   
8.
9.
目的了解广州市中学生个性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方法抽取广州市城区1467名中学生,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及"心理健康测查表(MMH)”作测评. 结果与结论①EPQ提示广州市中学生倾向于温顺、善意、情绪稳定、理智、纯朴,初中生较内向,高中生较外向;重点高中生与非重点比较,前者较为内向、淳朴;②MMH显示自觉健康较差、恐怖、强迫、焦虑较为多见;③EPQ中N分(稳定性)与MMH中神经症因子分呈高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患者心理卫生调查分析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心理卫生、心理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SCL-90评定54例糖尿病患者,并与50例健康者作对照。结果 糖尿病组的躯体化、抑郁、焦虑三项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强迫、敌对、两项因子分均无显著差异,而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四项因子分显著偏低;糖尿病组的“阳性”检出率为40.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4%。结论 糖尿病患者有较高的心理、精神障碍发生率,并以躯体化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