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9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局部应用地塞米松对脊髓损伤后大鼠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 (dexamethasone,DXM)局部应用对实验性脊髓损伤后大鼠早期继发性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雄性SD大鼠 81只 ,按改良Allen’s法制造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SCI)模型。随机分成 4组 :正常对照组、损伤对照组、标准用药组和损伤脊髓局部给药组。进行各组动物不同时点行为学评分 ,对损伤脊髓组织的水含量、自由基进行测定 ,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局部应用DXM对SCI后动物行为有一定改善作用 ,抑制脊髓组织过氧化反应 ,改善脊髓继发性水肿 ,改善继发性病理变化 ,与标准用药组同时点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DXM局部应用于SCI大鼠能显著抑制脊髓组织水含量的增加 ,对其他脊髓继发性变化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可以作为SCI后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迈之灵治疗创伤性肢体软组织肿胀9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伤性肢体软组织肿胀患者150例。采用双盲、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90例,给迈之灵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云南白药治疗。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迈之灵治疗创伤性肢体软组织肿胀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与七叶皂苷钠(SE)联合应用对脊髓牵拉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72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CNTF治疗组及CNTF+SE治疗组,牵拉致伤T10-12脊髓建立脊髓牵拉损伤模型.CNTF组经尾静脉注入CNTF20μl;CNTF+SE组除同法应用CNTF外,术后次日始腹腔内注射七叶皂苷钠1.5 mg·kg-1·d-1,连续应用7 d;模型对照组以相同方法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伤后1 d、3 d、7 d、14 d进行BBB行为学评分,每组6只,然后处死动物取脊髓分别作HE染色、免疫组化及TUNEL,观察神经细胞结构的变化,并检测bcl-2、Bax阳性细胞及凋亡细胞.结果 (1)bcl-2:实验组7 d达高峰,CNTF组为(44.27±5.93)%,CNTF+SE组(46.26±6.01)%,模型对照组为(27.46±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bax:实验组3d达高峰,CNTF组为(39.15±5.91)%,CNTF+SE组(32.63±5.34)%,模型对照组为(46.69±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各时间点治疗组细胞凋亡指数较模型对照组低.结论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与七叶皂苷钠对大鼠脊髓牵拉造成的损伤有保护作用,二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神经源性膀胱扩大术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保留膀胱黏膜的双层肠管浆肌层膀胱扩大术的远期疗效.方法 病例选择条件:术前有明确支配膀胱的神经性损害,膀胱容量明显小于同龄儿童的正常值,同时伴有Ⅳ度以上膀胱输尿管反流,经过一段时间的口服抗胆碱能药物、清洁间歇导尿等保守治疗后,膀胱内压仍然较高,输尿管反流无明显改善,我们对符合上述条件的75例神经源性膀胱患儿行切除部分逼尿肌保留膀胱黏膜的双层肠浆肌层膀胱扩大术,同时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性联合应用膀胱输尿管移植抗反流、膀胱颈紧缩、膀胱颈悬吊等手术方式,术后对患儿进行长期随访,对手术前后临床症状、肾脏功能、尿流动力学(膀胱容量、残余尿、逼尿肌压和顺应性)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75例手术患儿中6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4.3年,术后无一例发生肾脏功能衰竭,45例获得一定的临床治疗改善.23例术后在尿流动力学、临床症状方面无明显改善.结论 术后膀胱容量不能有效扩大是导致术后疗效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保留膀胱黏膜的双层肠浆肌层膀胱扩大术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一种方法,但该方法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6.
肛门外括约肌重建术后盆底肌训练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盆底肌训练在肌原性大便失禁肛门外括约肌重建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大便失禁患儿27例,年龄5~12岁,男17例,女10例,均为先天性肛门闭锁术后.临床评分均为差,全部病例行股薄肌肛门外括约肌重建术,术后3个月16例行盆底肌生物反馈训练,2周后在家中自行盆底肌收缩训练.11例未坚持行盆底肌训练.结果 术前训练组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持续收缩时间分别为(16.7±4.9)mmHg、(61.6±14.6)mmHg和(2.3±0.7)s,未训练组分别为(15.5±4.1)mmHg、(59.3±13.0)mmHg和(2.2±0.7)s,两组间无明显差别;1年后训练组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持续收缩时间分别为(35.4±8.7)mmHg、(150.6±17.8)mmHg和(7.2±1.2)s,肛门功能评价优12例,良3例,差1例,未训练组分别为(21.1±3.1)mmHg、(94.7±12.7)mmHg和(4.6±0.8)s,肛门功能评价优3例,良6例,差2例,均好于术前,但训练组治疗效果要明显好于未训练组.结论 股薄肌肛门外括约肌重建可改善肌原性大便失禁的肛门控便功能,但手术后坚持行盆底肌训练对于手术疗效的提高有重要价值.在大便失禁的治疗时不能单纯依赖手术,还要充分重视重建括约肌的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鼠脊髓拴系综合征术后后肢运动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出生后20 d的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术后24 h、7、30 d)及相应的对照组.实验组行腰骶部椎板切除加终丝缝合固定,对照组仅行椎板切除术,术后采用改良的Tarlov分级法,观察大鼠后肢行为学功能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术后24 h无明显后肢功能障碍,术后7 d后肢肌力有所下降,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0 d大鼠双后肢肌力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且30 d与7 d的Tarlov评分与对照组相比亦差异显著(P<0.01),伴有后肢肿胀、溃疡.结论 为脊髓拴系综合征疾病的治疗和临床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儿童神经源性膀胱可以引起尿失禁、尿路感染、上尿路功能损害, 甚至肾衰竭等。主要治疗方针是保护上尿路功能和改善尿失禁症状。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以及膀胱功能严重受损的患儿, 以膀胱扩大为主的手术能够有效扩大膀胱容量, 提高生活质量, 保护上尿路功能, 但围手术期和远期并发症较多。为此, 人们尝试过多种方法扩大膀胱容量, 每种方法各有其优点和缺点。本文就儿童神经源性膀胱的手术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背景:糖尿病和卵巢去势是骨质疏松发生的两大主要原因,均会出现一氧化氮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变化。目的:探讨雌激素、一氧化氮、转化生长因子β1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模型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于造模后4,8,12,16周,进行骨密度检测,并应用放免法检测血清雌激素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一氧化氮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骨中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结果与结论:随着链脲佐菌素诱导时间的延长,糖尿病大鼠股骨骨密度逐渐降低(P<0.05或P<0.01);血清一氧化氮水平逐渐降低(P<0.05或P<0.01);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逐渐升高(P<0.01);血清雌激素水平轻度降低,与同时间点正常大鼠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转化生长因子β1主要表达于成骨细胞的胞浆中,其阳性表达随链脲佐菌素诱导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P<0.01)。说明糖尿病大鼠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和骨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的变化导致了骨吸收增加,骨形成减少,使骨密度降低,参与了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臀大肌瓣移位治疗大便失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臀大肌瓣移位肛提肌加强术在治疗儿童神经源性大便失禁中的作用。方法:2006年1月—2009年12月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行臀大肌瓣移位肛提肌加强术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7~16岁,平均12.4岁。其中,患有先天性肛门闭锁8例,脊髓拴系综合征13例(骶尾部畸胎瘤5例,脊髓脊膜膨出6例,椎管内囊肿2例),外伤1例。术前行盆底肌电图、结肠传输试验及盆底肌MR检查,手术前后均进行肛门直肠测压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全部病例中有18例术后获得随访。术前盆底肌电图均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结肠传输试验示混合型14例,正常型4例;盆底肌MR示16例患儿肛提肌发育不对称或肛提肌不能清楚显示,2例患儿肛提肌未见明显异常;肛门直肠测压手术前后均无明显变化;临床评价结果示18例患儿均表现为完全性大便失禁,术后患儿的临床表现—优0例,良11例,差7例。结论:臀大肌瓣移位肛提肌加强术对神经源性大便失禁的患儿既有利于控制排便,又有利于排便,该种术式有利于改善大便失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