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究表达PD1抗体的重组流感病毒株在体内外靶向杀伤胃癌细胞的效果。方法 使用MTS方法检测重组流感病毒rFlu-aPD1杀伤胃癌细胞的效果;流式细胞术检测重组流感病毒r Flu-aPD1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效果。利用小鼠胃癌模型,评价重组流感病毒在体内对胃癌的抑制效果。结果 MTS结果表明,r Flu-aPD1可选择性杀伤胃癌细胞,而对正常胃细胞无明显影响;凋亡实验显示,rFlu-aPD1主要通过激活细胞凋亡途径诱导胃癌细胞死亡。动物实验显示,重组流感病毒rFluaPD1可明显降低胃癌小鼠的肿瘤体积和质量,且肿瘤部位的病毒载量明显高于其他组织。结论 表达PD1抗体的重组流感病毒株rFlu-aPD1,在体内外均可杀伤胃癌细胞,有望为溶瘤病毒靶向治疗胃癌和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脓毒症是由于免疫系统对于侵袭性感染的应答而成为一种异质性综合征。当伴随器官系统性功能紊乱或心血管性休克,会出现严重的脓毒症或脓毒症性休克,这是严重病患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报道显示,脓毒症是非冠脉ICU病患最主要的死因~([1])。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脓毒症的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及欧美发达国家呈上升趋势。发达国家发病率为2%(所有住院病患)及6%~30%(ICU病患);发展中国家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分离的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的耐药相关基因及流行情况。方法收集2012~2013年间分离的7株经E-test确认的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提取基因组DNA,PCR检测van耐药基因型,多重PCR检测asal,gelE,cylA,esp,hyl5个毒力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7株VRE耐药基因型van均为A型;有6株检测到毒力基因esp、hyl,其余为阴性;MLST及PFGE均显示菌株2、4、5、7为主要型别(ST 17),其余3株各不相同。结论我院分离的VRE耐药基因型为vanA型,毒力基因esp、hyl检出率较高,2013上半年有小规模VRE流行,应加强对于VRE的管控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快速、灵敏、特异的定量检测曲霉菌感染的诊断方法。方法以烟曲霉菌、黄曲霉菌及黑曲霉菌的孢子配制菌液,提取RNA后,采用核酸序列依赖扩增(nucleic acid sequence-based amplification,NASBA)联合分子信标(molecular beacon,MB)技术进行荧光检测,并对该方法进行灵敏度和特异性分析。结果扩增过程中累计荧光量达到设定的荧光阈值所需循环数与标本中霉菌孢子量的对数存在线性相关关系(y=-10.7x+81.6,r=0.988)。将含有梯度数量霉菌孢子的标本提取总RNA后进行检测,可建立相应标准曲线。该方法的灵敏度可达到1个孢子;对照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新型隐球菌)与曲霉菌提取总RNA经扩增后的产物进行电泳分析,发现仅曲霉菌出现特异性条带。结论 NASBA结合分子信标检测曲霉菌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具有潜在利用价值,有望成为曲霉菌感染的临床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利奈唑胺耐药肠球菌的相关耐药机制。 方法:对临床分离到的10株利奈唑胺耐药肠球菌,分别提取基因组DNA及质粒DNA,采用PCR技术分别扩增23S rRNA的V583区片段、编码核糖体蛋白的L3、L4基因片段及cfr基因片段。阳性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并与标准菌株ATCC 29212进行比对,分析有无突变点。 结果:10株利奈唑胺耐药肠球菌均PCR扩增出V583区、L3、L4目的基因,测序未检测到23S rRNA的V583区域发生点突变G2576T以及L3、L4基因突变所引起氨基酸序列的改变。10株细菌均未检测到cfr基因。 结论:我院分离的肠球菌未发现利奈唑胺耐药机制G2576T突变,L3、L4基因突变导致氨基酸序列改变及多重耐药基因cfr基因的存在,推断利奈唑胺耐药肠球菌仍存在未知的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由于肿瘤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实体器官移植术后应用免疫抑制剂及糖皮质激素等药物〔1〕,临床上出现越来越多的免疫力低下的老年病人并使得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免疫力低下的老年病人发生侵袭性曲霉菌感染后的死亡率也一直居高不下。在侵袭性真菌感染中,曲霉菌所导致的感染占了很大的比例,2000~2008年美国一肿瘤中心发生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比例达58%〔2,3〕。抽样调查显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拯救表达免疫检查点PD1抗体的重组流感病毒株,并评价其体内外靶向杀伤肝癌的效果.方法 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选择流感病毒株A/PuertoRico/8/34(PR8)为载体,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抗体的重链和轻链分别插入到PR8病毒株PB1、PA基因片段构建重组质粒pFlu-PD1-PB1、pFlu-PD 1-P...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