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卵泡抑素样蛋白1(FSTL1)与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 20例RA患者纳入观察组,20例非RA患者纳入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20例RA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FSTL1水平;魏氏法测定患者治疗前红细胞沉降率(ESR),免疫透射比浊测定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抗CCP抗体,并进行疾病活动指数28(DAS28)评分。用免疫印迹法测定两组被试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s)中FSTL1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FSTL1水平与ESR、CRP、RF、抗CCP抗体及DAS28呈较好的相关性(P<0.05);观察组关节组织FSTL1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FSTL1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FSTL1可作为RA患者疾病活动度的新炎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碳增强的聚醚醚酮作为髋臼假体材料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评价碳纤维增强的聚醚醚酮(CFPEEK)作为髋臼假体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耐磨损性。方法:(1)采用国产材料和工艺研制出碳纤CFPEEK复合材料,在模拟体液环境下对其本身以及与不同磨擦偶的耐磨损性能进行测试,并与传统髋臼假体材料超高分子聚乙烯(UHMWPE)作比较。(2)体外研究CFPEEK磨屑对巨噬细胞ANA-1释放白细胞介素1(IL-1_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并与传统的人工关节材料比较,以确定各材料间生物学反应的差异。结果:(1)CFPEEK的体积磨损率只为UHMWPE的1/2,耐磨损性能明显优于UHMWPE(Alpha=0.01水平)。CFPEEK与钴铬钼合金(CoCrMo)对磨将产生最少的磨屑(Alpha=0.01水平)。CFPEEK与CoCrMo对磨时的摩擦系数最低。(2)各实验组IL_(-1β)和TNF-α的释放都有增高,实验结果总体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1),UHMWPE组明显高于CFPEEK组(Alpha=0.01水平)。结论:CFPEEK材料具耐磨损、生物相容性好的特点,是一种未来髓臼假体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股骨滑车轴( trochleare line,TL)作为全膝置换股骨假体旋转对位标志的可靠性. 方法 对89例正常成人膝关节CT扫描,在横断面图像上定位外科经股骨上髁轴(surgical transepicondylar axis,STEA)、股骨后髁轴(posterior condylar line,PCL)和TL.测量TL相对于STEA旋转的角度(TSA)、TL相对于PCL旋转的角度(TPA)、PCL相对于STEA旋转的角度(PCA),比较它们相对STEA的可靠性. 结果 TSA为(6.77±3.12)°、TPA为(4.22±2.64)°、PCA为(2.95±1.77)°,三种角度2×2析因分析性别、左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秩和检验( HC=66.837,P<0.01)结果 提示三组角度总体分布不同.TSA的变异系数较小,但标准差较大(3.12°).结论 TL仅可作为股骨假体旋转对位的辅助性标志.  相似文献   
4.
椎板减压钛网椎管成形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椎板减压后钛网椎管成形,后路脊柱融合的方法和体会,评价其在椎板减压临床病例中的效果.[方法]26例需椎板减压患者在常规椎管减压解除神经根及硬膜囊压迫后,应用钛网行椎管成形,后路脊柱融合.分别于术后3、6、9、12个月、1.5 a进行X线片、CT、MRI检查1次.[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3个月钛网被自体骨固定,位置良好,椎体稳定,硬膜外无明显瘢痕压迫.[结论]椎板减压后钛网椎管成形后路融合有利于维持手术效果,减少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表面置换术治疗中青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采用表面置换术治疗中青年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14髋)Ficat分期为Ⅲ期或早Ⅳ期的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股骨头表面置换术,并对假体的形状进行了改进,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35~49岁。对13例(16髋)Ficat分期为Ⅲ期或早Ⅳ期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全髋表面置换术,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23~48岁。结果股骨头表面置换术患者术后随访1~5年,髋关节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39分增至91分;X线片示假体无松动移位,近段股骨和髋臼无骨吸收和骨溶解,髋关节间隙除1例轻度狭窄外余均无磨损征象,无1例翻修。全髋表面置换术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3年4个月,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30分增至93分,有1例因技术原因术后半年假体松动而进行翻修,评为失败。结论表面置换术是治疗中青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液晶数字显示角度仪控制前倾角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83例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其中男28例,女55例;年龄42~81(70.4±7.9)岁。股骨颈骨折63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0例。所有患者术中使用液晶数显角度仪控制髋臼杯假体的前倾角,术后采用CT扫描,测量髋臼杯的前倾角,两者进行比较,了解使用液晶数显角度仪的准确性。结果:术后CT测量提示患者的髋臼前倾角均位于Lewinnek提倡的安全区内,术中使用液晶数显角度仪测量髋臼杯的前倾角度中位数为14.20°(12.80~15.40)°,术后CT扫描测量的髋臼杯的前倾角中位数为14.20°(13.40~15.5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25,P=0.085)。结论:应用液晶数显角仪器对术中控制髋臼杯的前倾角是一种准确可靠的方法,具有良好的辅助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414例股骨近段髓腔解剖特征的X线影像学测量,为临床合理选择股骨假体提供参数。 方法 随机选择414例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2005年3月~2008年12月期间股骨近端DR影像资料(DICOM格式),用Dicom viewer软件测量10项股骨近段髓腔径长参数和5项形态参数,分析各参数的特点、相关性及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结果 (1)年龄因素(女性)和峡部内径显著正相关,随着年龄增长,小粗隆中点下方20 mm处髓腔至峡部髓腔内径变宽大,整个股骨近端髓腔呈宽而直的烟囱型。(2) MCFI集中于1.8~2.4,占总的被测人群68.08%。(3)本组所测CFI,根据Nobel分型,烟囱型髓腔占13.0%,正常型髓腔占72.5% ,漏斗型髓腔占14.5%。(4)MCFI和CFI显著正相关,MCFI和DCFI无显著相关性;CFI和DCFI、股骨远端髓腔开大角度显著正相关,CFI和峡部内径显著负相关;DCFI和股骨远端髓腔开大角度显著正相关。 结论 (1)股骨近端髓腔形态、大小变异较大,国人之间及与欧美白种人群之间均存在一定的差异。(2)MCFI、CFI、DCFI对描述股骨近端髓腔形态各有侧重,三者结合髓腔径长参数能更准确、细致地刻画髓腔形态。  相似文献   
8.
股骨头表面置换术治疗年轻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禹基  孙俊英 《江苏医药》2003,29(2):117-119,T001
目的探讨股骨头表面置换术治疗年轻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方法和疗效影响因素。方法对FicatⅢ期、早IV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9例12个髋关节施行了股骨头表面置换术,并进行随访。结果元一例伤口感染、脱位和神经、血管损伤等手术并发症。随访9—38个月,显示全部患者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平均从术前的39分(28—62分)改善至术后的91分(85一96分)。结论股骨头表面置换术作为年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过渡性治疗,能有效延缓全髋置换术的手术时间,是治疗FicatⅢ期及早IV期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固骼生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思春  孙俊英  王禹基  吴俊 《江苏医药》2004,30(2):84-85,I003
目的 探讨固骼生治疗新鲜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78例胫骨骨折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 +固骼生植入法治疗 ,对照组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按临床和骨性愈合的评定标准评定两组的愈合时间。结果 随访 5~ 8个月 ,平均 6个月 ,实验组临床愈合时间 9~ 10周 ,骨性愈合时间 11~ 12周 ,对照组临床愈合时间 13 5~ 14 5周 ,骨性愈合时间 15 5~ 16 5周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固骼生能够促进骨折愈合 ,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组配式髋表面置换股骨头假体植入后,股骨近段及假体周围骨质区应力分布的变化。方法建立正常股骨近段、传统表面髋置换假体(本实验选用Wright假体)、组配式表面髋假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关节加载后分析假体植入前后股骨近段应力分布变化,并对股骨近端假体周围区域骨质应力分布进行分区量化研究。结果传统假体沿着杆体周围骨质上有多处的应力集中区域,在股骨颈的下方(4、10区)应力明显增加,股骨头上方假体杯下缘(1、7区)应力遮挡;组配式假体螺钉周围骨质上虽有应力集中,但是数值相对较小,股骨颈下方(4、10区)应力分布接近正常股骨。结论与传统表面髋假体置换相比,组配式假体在股骨颈下方区域有较好的应力分布,接近正常股骨,降低了股骨颈骨折的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