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凋亡关键蛋白酶caspase-3与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在外阴营养不良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法(SP法)检测caspase-3和ki-67在外阴营养不良与正常外阴皮肤中的表达。结果 正常外阴皮肤中caspase-3阳性表达率低于硬化苔藓型营养不良中caspase-3阳性表达率(P=0.026);硬化苔藓型营养不良中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增生型营养不良中caspase-3阳性表达率(P=0.023);增生型营养不良中ki-67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硬化苔藓型营养不良中ki-67的阳性表达率(P=0.019)。结论 外阴营养不良存在表皮细胞凋亡和增殖平衡紊乱。  相似文献   
2.
卵巢类固醇细胞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15岁,因闭经9个月余入院.患者初潮8岁,周期7/20天,月经量中等,颜色正常,无血块,无痛经,白带正常,无异味,末次月经:2007年8月中旬.于2007年10月29日因月经延迟就诊于兰州军区总医院,查B超提示:子宫略小,双侧卵巢多囊,血内分泌示睾酮16.12 nmol/L,未做特殊治疗.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41岁,发现右乳肿物9个月余而就诊于我院.查体:全身状况良好,心、肝、肺均无明显阳性体征.乳腺专科检查:右侧乳晕旁1 cm处可触及一核桃大小肿物,表面皮肤如常,偶伴疼痛,与周围界限尚清,活动度尚可,临床考虑为乳腺纤维腺瘤而行局部病灶楔形切除术,术中冷冻,病理报告为乳腺平滑肌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兰州地区孕妇孕期各阶段补充叶酸与子痫前期发生的相关风险.方法 回顾2010-2012年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建卡并随访到分娩结局的14 591名孕妇为研究对象,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围孕期补充叶酸与子痫前期的关联性.结果 30%的孕妇在怀孕前补充叶酸,可降低子痫前期的风险(OR值:0.70;95%可信区间...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52岁.发现外阴肿物10余年,近日体检B超示子宫肌瘤.妇检:外阴已婚已产型,于右侧大阴唇处可见一约2 cm×2 cm大小的包块,触之光滑、质中、活动度好,无压痛;阴道通畅,伸展度好;宫颈Ⅱ°糜烂;宫体前位,正常大小,于子宫前壁可触及一约2 cm×2cm大小的包块,阴道后壁用力时可见其前后壁自然脱出于阴道口;双侧附件未触及异常.行子宫全切术和外阴部肿物剔除术,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液基细胞学(TCT)与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相联合在卵巢癌腹水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液基细胞学技术检测卵巢癌腹水,并同时用普通涂片与之比较.结果 TCT比普通涂片在诊断中有明显优势.对可疑癌细胞且与反应性间皮细胞不易鉴别的疑难腹水标本,TCT制作薄片并做免疫细胞化学,依照鉴别诊断的需要分别标记抗体,结果比单纯TCT诊断恶性腹水的诊断率提高,并根据不同抗体的表达可鉴别腹水中恶性肿瘤细胞是原发性卵巢癌还是转移性腺癌,为临床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结论 液基细胞学与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相结合在疑难卵巢癌腹水鉴别诊断中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筛查中非典型鳞状细胞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ASC)自1943年被首次提出,历经1988,1991和2001年TBS (the Bethesda System)三版修订,非典型鳞状细胞被分为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和不除外高度上皮内病变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 cannot exclude 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HSIL),又称为ASC-H],这两个术语已得到临床实践证实,用其作为诊断分类明显提高了宫颈巴氏细胞学临床使用性。诊断为ASC-US和ASC-H的患者行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risk types of human papillomavirus,HR HPV)检测后分组管理,使后续的处理及治疗更加人性化,提高了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筛查的可靠性,降低了人为的过度治疗,使宫颈细胞学筛查更具科学性、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患儿男婴,2个月龄,剖宫分娩,出生体重3.6 kg,出生后纳奶、排便未见明显异常,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排便困难,平均2天排便1次,最长间隔5天1次,排便困难时需给予开塞露等纳肛予以协助,入院前1天,无明显诱因血便1次,量较多,血液成分呈暗紫红色,与大便分离,病程中患儿一般情况尚可,无发热、恶心、呕吐,吃奶良好,小便正常。体检未见异常。X线示下腹部多发小气液平面,肠瘀胀,不除外不全性肠梗阻。术中探查腹腔,见小肠广泛充气扩张,距回盲部约15 cm处探及一段质硬小肠,似有肿物围绕肠管生长,大小3 cm×2 cm×1 cm,切开后见内容暗红色陈旧血凝块,肿物远端肠管纤细,无气体充盈。  相似文献   
9.
脉管癌栓与肿瘤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及预后关系密切.近年多采用免疫组化CD31/D2-40 标记血管、淋巴管内皮细胞,然而仅使用单项的免疫组化标记,仍无法确定脉管内细胞团是否有癌细胞,免疫组化鸡尾酒双染法是一种可以在组织中同时标记两类不同抗原的方法,可同时双染脉管内皮细胞和其内癌细胞[1 -2].本实验联合检测CD31/D...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后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Snail和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并筛选具有肝炎病史的HCC患者83例、18例正常肝组织标本制成48点共5块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Snail和NF-κB的表达并比较其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Snail和NF-κB在正常肝组织中几乎不表达,而在HCC中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7%(67/83)和85.52%(71/8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506,χ~2=47.502,P均0.01)。Snail和NF-κB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部位等无明显关系(P0.05),而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远处转移(包括门静脉癌栓及淋巴结转移)和AJCC分期有关(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Snail和NF-κB在HCC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730,P0.01)。结论在慢性肝炎向HCC转化的过程中,Snail和NF-κB的高表达与HCC的发生、转移关系密切,可能参与HCC的上皮-间质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