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药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内动脉夹层相比颅外动脉夹层较少见,且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既可以表现为缺血性 事件,也可以表现为出血性事件,多发生于年轻人。由于夹层发生部位、形成时机以及病变严重程度 不同,临床表现各种各样,影像学对于确诊动脉夹层至关重要。颅内动脉夹层易复发,且死亡率较高, 除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或随访观察外,对于症状较重或进展性动脉夹层患者,应 给予积极治疗,包括血管内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分析颅底高血运脑膜瘤患者外科手术前瘤体供血动脉栓塞术,评估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08年至2015年6月接受全脑DSA检查并证实血运丰富的73例颅底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就外科手术前瘤体供血动脉栓塞及栓塞相关并发症,瘤体切除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进行分析.结果 外科手术前31例患者(栓塞组)中接受Glubran胶栓塞16例,聚乙烯醇(PVA)颗粒栓塞14例,Glubran胶联合PVA颗粒栓塞1例;42例患者未接受栓塞(未栓塞组).外科手术中平均出血量在栓塞组为693 ml,未栓塞组为903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瘤体完全切除率在栓塞组为87.1%,未栓塞组为66.7(P=0.134).栓塞组无栓塞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颅底高血运脑膜瘤外科手术前栓塞可有效地降低术中出血量,是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入世给中国档案事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为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档案人才需做好各方面的准备,笔着重论述了入世后档案人才的一些基本素质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血管内治疗大脑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采用血管内治疗的8例大脑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Hunt-Hess分级Ⅰ级3例,Ⅱ级4例,Ⅲ级1例;动脉瘤位于P1段1例,P2段5例,P3段2例;动脉瘤直径4 ~10 mm.行载瘤动脉及动脉瘤栓塞术5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3例.结果 术后造影显示动脉瘤均为致密栓塞.除1例出现左侧肢体肌力下降外,其余患者均无手术相关的并发症.8例患者均获得6~12个月随访,其中7例未见动脉瘤复发;1例初次治疗后动脉瘤复发的患者,再次行载瘤动脉及动脉瘤闭塞治疗后6个月,DSA提示载瘤动脉再通,再次置入2枚弹簧圈闭塞载瘤动脉,6个月后动脉瘤再次复发.1年后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0分7例,1分1例.结论 血管内治疗大脑后夹层动脉瘤安全,短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拯救肠道病毒A组71型(enterovirus group A type 71, EV-A71)VP1蛋白突变型毒株(Val147→Ala), 探究该位点对病毒毒力的影响。方法以SDLY107构建的质粒pMD19-T-EGFP-107为模板, 利用定点突变和反向遗传学技术构建重组质粒pMD19-T-EGFP-107(VP1-1), 重组质粒转染至BSR-T7/5细胞, 转染产物在RD细胞中连续传代3次, 成功拯救突变型毒株SDLY-EGFP-107(VP1-1), qRT-PCR检测病毒复制力, 细胞增殖(CCK-8)和乳酸脱氢酶(LDH)实验检测病毒致细胞损伤力。结果重叠融合PCR扩增得到目的片段, 大小约3.4 kb;重组质粒经双酶切鉴定, 测序验证突变成功。重组质粒转染BSR-T7/5细胞24 h观察到明显荧光, 所收培养物上清接种至RD细胞24 h观察到明显荧光。qRT-PCR检测到突变型毒株SDLY-EGFP-107(VP1-1)在RD细胞中的复制能力弱于强毒株SDLY107(t=9.58, P<0.001)。CCK-8、LDH实验检测到突变型毒株SDLY-EGFP...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单纯弹簧圈栓塞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大型/巨大型动脉瘤的复发率及远期血管造影随访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90例(91枚)大型或巨大型(>10 mm)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接受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NAC组)52例(52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SAC组)38例(39枚),统计分析两组间术后动脉瘤复发率差异及复发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动脉瘤复发率、再治疗率分别为38.5%(35/91)、20.9%(19/91),其中SAC组分别为35.9%(14/39)与17.9%(7/39),NAC组分别为40.4%(21/52)与23.1%(12/52),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破裂动脉瘤(OR=0.284,95%CI=0.083~0.978,P=0.046)、单纯弹簧圈栓塞(OR=5.03,95%CI=1.04~24.44,P=0.045)、伴有高血压(OR=0.13,95%CI=0.036~0.51,P=0.003)及远期随访(OR=1.002,95%CI=1.001~1.003,P=0.002)是大型/巨大型动脉瘤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可降低颅内大型/巨大型动脉瘤复发率,动脉瘤破裂、单纯弹簧圈栓塞、远期随访及伴发高血压是动脉瘤栓塞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探究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中Gc及其N-糖基化位点与病毒感染性的关系, 构建了含有SFTSV Gc糖基化位点突变体的重组假病毒。方法利用定点突变和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了SFTSV Gc及3个N-糖基化位点突变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Gc、pcDNA3.1(+)-Gc(N291Q)、pcDNA3.1(+)-Gc(N352Q)和pcDNA3.1(+)-Gc(N374Q)。验证其在293T细胞中成功表达后, 感染VSVΔG-Fluc*G假病毒, 构建4株重组假病毒并检测其对细胞感染力的影响。结果双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证实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Gc、pcDNA3.1(+)-Gc(N291Q)、pcDNA3.1(+)-Gc(N352Q)和pcDNA3.1(+)-Gc(N374Q)。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4个重组质粒均成功表达。SFTSV Gc重组假病毒对Vero细胞有感染特异性。糖基化位点突变后假病毒感染能力明显降低, 且352位糖基化位点突变株感染水平最低(P<0.001、P=0.001)。结论 SFTSV G...  相似文献   
8.
介入栓塞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临床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和总结后循环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5年3月介入栓塞治疗21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均经DSA检查证实为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Hunt-Hess动脉瘤临床分级0~Ⅱ级12例,Ⅲ~Ⅳ级9例.单纯弹簧圈栓塞16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5例.结果 17例完全致密栓塞(100%栓塞),4例接近完全栓塞(95%栓塞),术中无动脉瘤破裂.根据Glasgow预后量表(GOS)评分,术前15分、13~14分、9~12分、3~8分者分别为9例、3例、2例、7例,术后15分、13~14分、3~8分者分别为13例、5例、3例.18例患者术后随访6~48个月,15例无复发,2例于术后6个月,1例于术后12个月复发.全部患者均无再出血.结论 介入栓塞术是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明胶空心胶囊中铬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微波两步消解一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快速测定胶囊中的铬。结果该方法线性关系良好,r=0.9994,检出限为0.47ng/mL,平均回收率为97.6%。结论该方法测定空心胶囊中铬的含量快速、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可实现明胶空心胶囊中铬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0.
颅内动脉夹层相比颅外动脉夹层较少见,且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既可以表现为缺血性
事件,也可以表现为出血性事件,多发生于年轻人。由于夹层发生部位、形成时机以及病变严重程度
不同,临床表现各种各样,影像学对于确诊动脉夹层至关重要。颅内动脉夹层易复发,且死亡率较高,
除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或随访观察外,对于症状较重或进展性动脉夹层患者,应
给予积极治疗,包括血管内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