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2篇
肿瘤学   5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蛋白与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bcl-2,ABC和TUNEL双标记技术检测细胞凋亡,ABC和SABAP双标记方法检测MIB1、TopoⅡa、Rb和p21在62例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组织芯片中的表达.结果62例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中35例bcl-2阳性,在62例非肿瘤性背景细胞中均有凋亡小体,而在H-RS细胞仅有10例胞质内见凋亡小体;H-RS细胞bcl-2表达与细胞凋亡呈负相关性(P<0.05);MIB1及TopoⅡa高表达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性(P<0.01),反之,Rb及p21高表达与临床分期呈负相关性(P<0.01).所有抗原的表达与霍奇金淋巴瘤的组织学亚型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bcl-2的过度表达可以阻断H-RS细胞的凋亡;CD30阳性H-RS细胞中MIB1及TopoⅡa表达指数随病程的进展而升高,而Rb及p21表达指数随病程的进展而降低,他们可作为霍奇金淋巴瘤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程进展可能与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组织芯片技术研究bcl蛳10、TopoⅡα及Ki蛳67在MALT型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包含84例MALT型淋巴瘤、7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17例其他肿瘤及18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共252点阵的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蛳P法)检测bcl蛳10、TopoⅡα及Ki蛳67在MALT型淋巴瘤中的表达。结果Ki蛳67、TopoⅡα的表达在ⅠE期与Ⅱ2E+Ⅲ期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且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0.423,P=0.000;r=0.299,P=0.016)。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中生发中心B细胞胞质大量表达bcl蛳10,边缘区中等量表达,在套区B细胞较少表达;在MALT淋巴瘤中,bcl蛳10核型表达7例(8.33%),胞质型表达27例(32.14%)。bcl蛳10胞质表达在低度和高度恶性MALT型淋巴瘤中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与临床分期无关。核型表达者与肿瘤细胞浸润有关。结论MALT型淋巴瘤中TopoⅡα与Ki蛳67的作用相似,它们可作为预后评价的指标。bcl蛳10表达广泛地存在于MALT型淋巴瘤中,该基因异常表达可能与肿瘤恶性程度有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核表达可能与病情的进展有关,与肿瘤侵袭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3.
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手术前后自然杀伤(NK)细胞、T细胞亚群及辅助性T细胞(Th)1、2亚群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对40例肺癌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期外周血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和TH1、TH2亚群细胞因子的变化进行检测。结果 肺癌患者术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明显异常,CD+3、CD+4、CD+8 T细胞及NK细胞均较术前降低[(52.6±4.2)%、(31.2±1.3)%、(23.8±3.5)%],而CD+4 CD+25 CDlow127调节性T细胞水平则较术前明显增高[(10.6±2.1)%]。肺癌患者术后TH1亚群细胞因子较术前明显降低[(8.62±0.93)%、(6.83±1.35)%、(6.34±1.02)%],而TH2亚群细胞因子水平则较术前升高[(2.87±0.38)%、(2.87±0.76)%、(2.46±0.48)% ]。结论 围手术期T细胞亚群、NK细胞和Th1、Th2亚群细胞因子的监测是反映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变化的客观指标,对指导患者的临床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NOS)中FGR和TP73的基因改变,验证前期基于芯片的比较基因组杂交(a-CGH)研究结果,为PTCL-NOS的发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间期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34例PTCL-NOS(其中19例经过a-CGH检测)中FGR和TP73的基因改变,所用探针为缺口平移法自制的FGR和TP73特异位点探针以及商品化1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CEP1)。结果 34例中出现基因改变者7例(20.6 %),其中FGR扩增1例,TP73扩增2例;FGR和TP73同时出现基因改变4 例(11.8 %),其中同时杂合性缺失(LOH)1例,同时扩增3例。CEP1扩增 4例(11.8 %),与TP73/FGR基因扩增同时存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基因改变组较基因无改变组以及TP73改变组较TP73无改变组均有预后不良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FISH结果部分验证了前期a-CGH的研究发现;淋巴瘤相关基因FGR和TP73改变以及1号染色体多倍体可能在PTCL-NO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hoi和Hans分型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评价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山西省肿瘤医院病理科有详细随访资料的DLBCL 99例,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bcl-2、bcl-6、CD10、FOXP1、GCET1、MUM-1的表达情况。根据Choi和Hans两种分类法分别将所有病例分型。其中35例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bcl-6基因重排情况。结果 按Hans分类法生发中心B细胞(GCB)型21例,非GCB(nonGCB)型78例;按Choi分类法GCB型23例,nonGCB型76例。GCB型生存率明显优于nonGCB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FOXP1蛋白阳性表达与预后呈负相关(P=0.011),GCET1阳性表达则与预后呈正相关(P=0.027)。在35例DLBCL患者中,bcl-6基因重排阳性高发于nonGCB型患者,bcl-6基因重排与bcl-6蛋白的表达没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Choi和Hans两种分类法免疫分型GCB型预后都优于nonGCB型。bcl-6、FOXP1、GCET1的表达与预后有相关性。Choi及Hans分类法对DLBCL的免疫分型、临床预后估计均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研究免疫组织化学(IHC)法检测乳腺癌组织拓扑异构酶Ⅱα(TOP2A)蛋白表达水平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TOP2A基因状态,并探讨FISH法和显色原位杂交(CISH)法检测TOP2A基因状态的临床意义。方法用IHC法和FISH法分别检测9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TOP2A蛋白水平和TOP2A基因扩增状态(已有CISH结果),并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本组96例乳腺癌组织TOP2A蛋白阳性表达52例(54%),阴性表达44例(46%);TOP2A基因扩增15例(16%),无扩增81例(84%),2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7号染色体多体在TOP2A蛋白(+)和(-)2组中的发生率分别为46%和27%,2组多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7号染色体在本组96例乳腺癌中总发生率为38%。FISH法与CISH法检测TOP2A基因结果的一致性尚可(Kappa=0.66,P<0.05)。结论以FISH法检测TOP2A基因状态,用于指导临床选择蒽环类药物的辅助化疗方案,可能更有助于提高乳腺癌的治疗疗效;CISH法能否替代FISH法用于临床检测TOP2A基因状态尚需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7.
正患者男性,66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持续性绞痛3个月,可自行缓解,无发热、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排便排气停止症状。于当地医院行CT检查提示胰腺前缘空肠癌,横结肠受侵。2018年9月10日就诊于山西省肿瘤医院。术中见肿瘤位于空肠起始处,大小7 cm×7 cm×4.5 cm,与横结肠远端、胰尾粘连,向后与肠系膜下静脉,向右与肠系膜上血管粘连,无法游离,予以姑息切除肿瘤,一并切除部分空肠、横结肠。术后PET-CT检查未见其他肿瘤病灶。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从蛋白和基因水平研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3q27染色体状态和不同亚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对有随访资料的73例DLBCL进行CD3、CD10、CD20、bcl-6、MUM-1标记,根据Hans的分类方法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型(GCB型)和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non-GCB型),其中54例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bcl-6基因所在的3q27染色体的断裂和扩增情况.结果 73例DLBCL患者GCB型16例(21.9%),non-GCB型57例(78.1%).54例DLBCL患者中3q27染色体断裂11例(20.4%),扩增14例(25.9%).5年总体生存率GCB型(78%)高于non-GCB型(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bcl-6阳性表达较阴性者预后好(P=0.041);3q27断裂阳性组病例总体生存率低于3q27断裂阴性组.结论 DLBCL的GCB型比non-GCB型预后好.bcl-6蛋白表达有助于DLBCL的预后判断,3q27染色体断裂阳性病例总体生存率低于3q27断裂阴性组.目前仍有必要区分DLBCL的B细胞的起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淋巴结细针吸取细胞学(FNAC)诊断中改进普通涂片操作方法的优越性进行评价。方法 FNAC获取标本注入装有清洗液的离心管内轻微振荡离心,弃上清液,充分振荡管底沉淀物,取样,制成涂片。95 %乙醇固定,HE染色。同一标本同时行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测作对照,对肿瘤的分类和分型不够准确的涂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 149例淋巴结穿刺标本中,TCT法检出癌95例,可疑癌26例,改进普通涂片检出癌92例,可疑癌29例,灵敏度均为81.20 %,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P>0.05)。特异性均较强。结论 改进普通涂片方法检查对淋巴结穿刺标本进行诊断可达到与TCT相同的灵敏度,且可弥补TCT费用昂贵的缺陷,同时应用免疫细胞学技术检测可明显提高病理细胞学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BSAP MUM1在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SAP、MUM1在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表达情况。方法对81例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进行BASP、MUM1、BCL-6、CD10、CD3、CD20、CD15、CD30的标记。结果CD3、BCL-6、CD10全部阴性,BASP、MUM1、CD20、CD15、CD30的阳性率分别为58.02%、100%、7.41%、59.26%、100%。结论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H/RS细胞起源于生发中心后期分化的B细胞,它是一种活化的B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