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0篇
  免费   246篇
  国内免费   98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100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406篇
内科学   110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41篇
特种医学   135篇
外科学   176篇
综合类   698篇
预防医学   295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225篇
  12篇
中国医学   259篇
肿瘤学   95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题释义: 细胞膜片技术:是在体外接种培养高密度的细胞,使其相互融合生长至100%而形成的透明致密膜状物。该技术不需要胰酶消化即可收集细胞,因此保留了大量的胞外基质、细胞间连接以及细胞-基质连接等结构。目前细胞膜片技术已成为组织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已被推广应用于牙周膜、角膜、心脏、软骨、食管等多种组织器官修复。 成骨细胞:主要由内外骨膜和间充质始祖细胞分化而来,在复杂的骨形成过程中发挥着主要的功能,承担着骨基质的合成、分泌和矿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能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其成骨分化过程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细胞因子的调控、遗传因素和激素水平等。背景:现阶段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2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增殖、成骨分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还尚未可知,如何将生长因子与组织工程细胞膜片技术相整合,最终将其用于骨缺损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探讨单独及联合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2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鉴定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构建细胞膜片,选用不同质量浓度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2单独及联合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CCK-8法结合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确定2种因子促进膜片增殖和成骨分化的最佳有效质量浓度;然后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进行成骨诱导,通过大体及显微镜观察、Vonkossa染色、茜素红染色、RT-PCR检测相关成骨标志物来评估诱导效果。 结果与结论:单独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2可增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最佳质量浓度为100 μg/L(P < 0.001),单独应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2能加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的增殖,最佳质量浓度为20 μg/L(P < 0.001),而联合应用既可以促进膜片增殖又能提高其碱性磷酸酶活性(P < 0.001);经成骨诱导后,4组膜片在形态学上无明显差异,均能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的成骨分化,其中联合组钙结节最明显(P < 0.001),可显著促进膜片晚期成骨分化并抑制其早期成骨分化,具有明显的协同促进作用(P < 0.001)。结果表明,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2联合应用时具有协同作用,既可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增殖,又能显著增强其成骨诱导能力。ORCID: 0000-0003-1918-579X(何惠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急腹症的一种,小儿急性阑尾炎在临床中的发生率较高,而部分急性阑尾炎患儿可出现穿孔情况~([1])。与其他类型阑尾炎相比,小儿穿孔性阑尾炎属于特殊性阑尾炎,是最为严重的一种,一旦确诊应及时行阑尾切除术~([2])。穿孔性阑尾炎的主要诱因为阑尾壁的缺血坏死,从而导致穿孔~([3])。根据相关研究可知,小儿穿孔性阑尾炎的死亡率较高,给预后、术后恢复带来严重威胁~([4])。由于小儿患者具有特殊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对其手术提出了更高要求。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小儿腹腔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分析T1期(肿瘤直径<2cm)原发性乳腺癌女性患者绝经前后在肿瘤大小、病理分类、淋巴结转移率和数目。方法:常规病理检验以及应用免疫组化、HE法分别测定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和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者的ER、PR。结果:两组患者在肿瘤大小上无明显差异,但绝经前乳腺癌患者浸润导管癌的百分比为 84. 7%,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浸润导管癌百分比为 62. 2%,经χ2 检验,P<0. 01。两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 39. 3%和 25. 5%,经χ2 检验,P<0. 01。两组ER和PR阳性伴淋巴结转移的比例经χ2 检验,P<0. 05。结论: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和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在病理分类、淋巴结转移率及数目、ER、PR阳性伴淋巴结转移上有显著性差异。对于T1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均应行癌肿切除伴Ⅰ、Ⅱ级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乳腺癌生存情况的种族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种族因素在妇女乳腺癌中的预后价值。方法 把1990~1999年间的6771例原发性乳腺癌患分成汉族组和少数民族组,进行包括年龄、TNM分期、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情况、组织学类型、月经情况和生存期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少数民族组乳腺癌的死亡风险较汉族组高,在确诊时的平均年龄更小,TNM分期更高,ER、PR表达阳性率低,更多的人处于绝经前期,更易患分化低且易转移的髓样癌、硬癌和炎性癌。结论 在现今社会经济状况下,种族可以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独立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病人,男,84岁,因左侧肢体活动不便14h,加重伴短暂意识不清2h,于2005年9月22日以脑出血收入院,病人体型消瘦。10月3日病人发热,体温38.5℃左右,遵医嘱给予消炎痛栓一枚肛入,30min后体温降至36.0℃,继之全身湿冷,大汗淋漓,表情淡漠,脉搏细弱,呼吸急促,测血压7/5.3kPa,立即给予吸氧5L/min、706代血浆、复方氯化钠注射液补充血容量,多巴胺注射液入液静脉输注,并及时更换被汗浸湿的被褥,擦干身体,有效保暖。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1h后测体温35.6℃,脉搏100/min、血压10.7/8.0kPa,尿量50mL。15h后病人意识清楚,表情正常,测体温36.8℃,脉搏82/min,呼吸19/min,血压13.3/10.0kPa,考虑为低血容量性休克,该对症治疗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7.
腹膜转移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膜转移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穿刺活检证实的35例腹膜转移瘤的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结果对照,35例做CT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行MR I检查。结果(1)腹膜转移瘤常表现为大量腹水(22/35);(2)腹膜结节状增厚(23/35);(3)大网膜饼形增厚(16/35)和大网膜污垢样改变(12/35);(4)肠系膜污垢样改变(12/35)及结节状改变(9/35);(5)腹腔单发或多发囊性改变,有占位效应(4/35)。结论CT/MR I是发现腹膜转移灶的重要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临床资料本组5例中,男3例,女2例。年龄48~64(平均58.1)岁。心衰病程1~3年。心功能Ⅲ级3例,Ⅳ级2例。心脏均扩大。其中风心病2例,扩张型心肌病1例,冠心病2例。治疗方法在强心、利尿及或扩血管药物治疗无效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6.25mgqd,逐渐增至6.25mgBid,连续治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80例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作了11临床回顾性分析,讨论了病因,诊断及治疗问题。作者认为将本病分为轻、中、重型更符合临床实际,指出前两型以内科治疗为主,重型应作外科手术治疗。本组病死率3.8%。  相似文献   
10.
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本组 2 4 6例 ,均为女性 ,年龄最大 69岁 ,最小 2 1岁 ,38~ 5 0岁 1 72例。术中冰冻病理证实为乳头状癌 1 4例。双侧病变 8例 ,单侧病变 2 38例。5年后癌变 2例 ,1年后复发 1例。所有病例均排除生理状态、内科疾病或其它因素。术前 2 d禁止挤压乳房 ,避免排净积液。2 手术方法 患者硬膜外麻醉后取仰卧位 ,患侧肩胛下垫枕 ,患侧上肢外展。沿乳晕顺序轻压 ,当看到乳头有血性溢液溢出时 ,即确定此处为病变部位或病变乳管开口所在 [1]。然后用硬膜外麻醉用置管从溢液的乳头导管开口处旋转插入 ,动作应轻柔缓慢 ,避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