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基于B细胞淋巴瘤-2(Bcl-2)相关X蛋白(Bax)/胱天蛋白酶-3(Caspase-3)/消皮素E(GSDME)通路探讨丹酚酸F改善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HK-2)损伤的机制。方法 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2.5、5、10、20 μmol·L-1)丹酚酸F对高糖诱导的HK-2细胞相对活力的影响及给予丹酚酸F不同干预时间条件下HK-2细胞的相对活力;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试剂盒分别检测细胞培养基上清中LDH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流式细胞术结合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 V-FITC)/碘化丙啶(PI)和Hoechst 33342/PI染色检测丹酚酸F对高糖诱导的HK-2细胞PI阳性率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评价丹酚酸F对高糖诱导的HK-2细胞中Bax、Bcl-2、细胞色素C(Cyt C)、胱天蛋白酶-9(Caspase-9)、Caspase-3、GSDME蛋白表达及激活情况的影响。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荧光探针法(DCFH-DA)及线粒体膜电位(JC-1)考察丹酚酸F对高糖诱导的HK-2细胞中活性氧(ROS)产生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1),乳酸脱氢酶、炎症因子IL-1β、PI阳性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P<0.01);Bax、Cyt C、Caspase-9、Caspase-3、GSDME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HK-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ROS产生过量蓄积。与模型组比较,丹酚酸F组有效改善高糖诱导所致HK-2细胞的损伤(P<0.05),明显降低细胞培养基上清中LDH及IL-1β含量(P<0.05,P<0.01),显著减少PI阳性细胞的比例(P<0.01);丹酚酸F组降低Bax、Cyt C、Caspase-9、Caspase-3、GSDME蛋白表达,明显升高Bcl-2蛋白表达(P<0.05,P<0.01),HK-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升高,ROS的过量蓄积减少。结论 丹酚酸F通过减少ROS的产生,改善线粒体膜电位失衡,抑制Bax/Caspase-3/GSDME信号通路介导的细胞焦亡发挥改善高糖诱导所致HK-2细胞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杨显娟  付尹  王佳俊  王建  肖琳萱  徐卓  王立映  龚道银 《中草药》2021,52(15):4587-4597
目的研究黄连-厚朴配伍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获取UC基因表达谱数据,并综合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黄连-厚朴治疗UC的潜在机制。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法建立UC大鼠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黄连(2g/kg)组、厚朴(2g/kg)组、黄连-厚朴配伍(4g/kg)组和柳氮磺胺吡啶(0.4 g/kg)组,每组8只。造模24 h后,各给药组ig相应药物,1次/d,连续6 d,采用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和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计算并评价各组大鼠结肠质量/长度、脾脏指数和肠黏膜损伤指数(colon macroscopic damage index,CMDI)评分;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并进行病理损伤评分;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PI3K、Akt和剪切型半胱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磷酸化Akt(p-Akt)、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 2,Bcl-2)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生物信息学预测显示,黄连-厚朴抗UC的潜在靶点有49个,可能与调控生物过程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信号通路、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和PI3K/Akt信号通路等有关。实验验证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血清中IL-1β、IL-6、TNF-α水平和MPO活性显著降低(P0.01);结肠质量/长度、脾脏指数、CMDI评分、结肠组织病理损伤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结肠组织PI3K、Akt和cleaved Caspase-3阳性表达显著减少(P0.01);结肠组织中p-Akt/Akt、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其中黄连-厚朴配伍组疗效最佳。结论黄连、厚朴及其配伍能够有效缓解TNBS诱导的UC,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通路相关,且黄连-厚朴配伍疗效最佳,体现了中药"相使"增效的配伍关系。  相似文献   
3.
王佳俊  陈青垚  王建  袁健梅 《中草药》2021,52(19):5984-5995
目的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分析以黄连Coptidis Rhizoma为核心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用药特点及规律,并阐明含黄连核心药物组治疗UC的分子机制,为其实验验证及新型方剂的研发奠定基础。方法运用Apriori关联规则分析用于治疗UC的含黄连方剂,设置同时满足支持度≥0.25,置信度≥0.9且提升度≥1的药对为含黄连核心药物组,利用TCMSP、HERB和TCMID数据库检索活性成分并收集相应靶点,在GeneCard和OMIM数据库中以"ulcerative colitis"为关键词检索疾病靶点,运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中药-成分-潜在靶点"网络图,通过STRING11.0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并利用"微生信在线"网站对潜在靶点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可视化,采用分子对接软件AUTODOCK 4对关键靶点和成分进行对接验证。结果数据库筛选得到161首目标方剂,主要涉及72味药;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提示黄连与木香、甘草、白术、茯苓、当归是具有强关联性的5组药对,这6味核心药物一共含有144种成分、潜在靶点165个,其中有83个靶点分布在骨髓和淋巴组织,关键靶点有31个,包括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serine/threonine kinase 1,AKT1)、肿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P53,TP5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MAPK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MAPK8。KEGG分析结果显示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IL-17、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ecept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RAGE)等通路与含黄连核心药物组治疗UC密切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受体蛋白与中药成分的对接活性好,作用较稳定且与原配体的结合能相近,其中β-谷甾醇与原癌基因JUN具有最低的结合能。结论初步分析了含黄连方剂治疗UC的配伍规律,并且在分子水平揭示了含黄连核心药物组治疗UC的机制,为后续含黄连方剂治疗UC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背景:颈总插线法和颈外插线法制备的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是脑缺血临床前研究常使用的模型,但既往关于2种插线方法在模型制备难易度、缺血性脑损伤中微循环灌注量的差异及其相关机制的对比研究较少。目的:比较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插线制备的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在模型制备难易度以及微循环灌注量的差异。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颈总动脉插线组和颈外动脉插线组分别应用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插线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假手术组大鼠麻醉后除不结扎血管和插入线栓,其他操作与上述2种方法相同。记录各组大鼠插线时间、插线成功率、模型术后死亡率以及造模成功率。插线后采用激光散斑成像技术观察大鼠缺血90 min内和再灌注90 min内缺血半球脑血流灌注量以及缺血半暗带血管直径的变化;LONGA法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法分别评价术后2,24,48,72 h大鼠神经功能缺缺损情况;TTC染色法、干湿质量法以及伊文思蓝染色法分别计算术后72 h大鼠脑梗死率、脑组织含水量以及血脑屏障通透性;ELISA法检测大鼠术后72 h血清内皮素1、降钙素基因肽、环磷酸腺苷、前列腺素E2和一氧化氮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1)与颈外动脉插线组相...  相似文献   
5.
感冒类药物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非处方药,患者可以自行到药店购买。但专家指出,老年人,尤其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老人,选感冒药不能盲目,需要先弄清感冒药的主要成分,再有的放矢地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安息香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及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Ras)的可能机制。方法:SD雄性成年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溶剂模型组,硝酸甘油组、安息香1.0、0.5、0.25 g·kg-1共7组,每组16只。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结扎法建立心肌梗死模型;于预给药1次后及治疗给药第7 d,采集心电ST段、QT间期、QRS时限、Q波、左室舒张压(LVDP)、左室舒张期末压(LVEDP)、左室内压上升最大速度(+dp/dtmax)、左室心肌收缩成分实测最大缩短速度(fpm);试剂盒微板法检测给药第7 d后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酶联免疫法(ELISA)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1~7(Ang1~7),心肌组织醛固酮(ALD)含量;计算心脏指数,TTC染色法计算心肌梗死率;RT-PCR法测ACE、ACE2、AngⅡ、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Mas受体(MasR)mRNA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对黄连厚朴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分析平台(TCMSP)和BATMAN-TCM数据库初步获取黄连厚朴汤的活性成分,结合TCMSP、SwissADME和SwissTargetPrediction平台筛选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并预测其靶点。借助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检索相关芯片以获得疾病基因。取药物靶点与疾病基因交集,筛选黄连厚朴汤治疗UC的潜在治疗靶点。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相互作用网络图,同时,将潜在治疗靶点导入DAVID 6.8网站做基因本体(GO)生物学过程(BP)分析以预测相关的生物学过程。最后通过动物实验对主要生物学过程进行验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黄连厚朴汤对小鼠结肠组织炎症因子的影响;使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相关凋亡蛋白B细胞淋巴瘤-2(Bcl-2)相关X的蛋白质(Bax)、Bcl-2、胱天冬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运用IVIS系统检测活性氧(ROS)在各组小鼠结肠组织的含量。结果 该研究共筛选出黄连厚朴汤19个活性成分,涉及32个UC潜在治疗靶点及158个生物学过程;动物实验结果表明,黄连厚朴汤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降低凋亡蛋白含量、调控ROS表达以发挥抗UC作用。结论 该研究揭示了网络药理学预测并指导实验设计的合理性,证实黄连厚朴汤可以通过参与免疫炎症、细胞凋亡、ROS等生物过程发挥效用,为黄连厚朴汤治疗UC的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小檗碱是黄连属植物的主要提取物,经现代研究已确证其有抗炎、抗氧化、抗菌及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特发性炎性肠病,其发病原因涉及遗传,肠道微生态和黏膜免疫系统失调等因素。该文通过查阅,梳理近年来小檗碱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通路及其作用机制,为开展小檗碱治疗UC的药物开发及机制探讨提供方法与思路。结果显示,小檗碱通过调节JAK-STAT,NF-κB,PI3K-AKT,MAPK,Nrf2,ERS和MLCK-MLC等多条信号通路,发挥保护肠黏膜屏障、恢复机体正常免疫应答、抗氧化应激等作用,进而达到治疗UC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斑马鱼在药物毒理学评估中应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其他哺乳动物相比,斑马鱼具有繁殖能力强、繁殖量大、生命周期短、养殖费用低、身体透明等特点.主要从心血管毒性、肝脏毒性、肾脏毒性、神经毒性、脾脏毒性和急性毒性6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发现斑马鱼的多个器官在形态、基因表达及生理特性方面均与哺乳动物高度相似,己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的毒性物质筛选研究.药物对斑马鱼毒性研究主要集...  相似文献   
1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近年来不少学者将其发病机制聚焦在SP/NK-1R系统,认为脑肠肽P物质(SP)与其主要受体(NK-1R)结合,通过抑制促炎基因表达和促进肠道上皮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而改善UC症状,阻断SP与NK-1R结合则会加剧肠道炎症而增加UC风险。对近10余年的相关文献研究发现,SP/NK-1R系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该系统活化可加快肠道上皮细胞的增殖与迁移以保护肠屏障完整性;而另一方面,被激活的SP与NK-1R结合后,又会引起肠道病理性血管生成和肠动力紊乱等负向作用而加剧肠道炎症。探讨VC中SP与NK-1R的变化关系并结合中医药调控SP/NK-1R系统与UC发病机制之间关系的相关文献予以了综述,以期为从事药物干预UC机制的研究者提供文献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