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永红  陈青琴  王会娜 《医学信息》2009,22(10):2135-2136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与胞二磷胆碱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比较。方法将HIE患儿40例分为GM1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新生儿期采用NBNA评分,随访至1a时采用Gesell量表法对其进行发育评价。结果两组在新生几期NBNA评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Gesell量表法测定在精细运动和语言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应用GMI治疗新生儿HIE对急性期恢复及改善远期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初中生情绪应对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95名初中生进行间隔5个月的重复测量,并对数据进行交叉滞后回归分析。结果在2次测量中,4种情绪应对与心理健康总均分均成正相关。高心理症状组被试情绪应对得分高于低心理症状组被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交叉滞后分析表明,心理健康对情绪应对有较好的预测力,而情绪应对不能很好地预测心理健康状况。结论心理健康有时可能是应对方式的前因变量,应对方式受很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不同部位动脉采血方法的穿刺一次性成功率与发生瘀紫血肿情况比较.方法将600例新生儿分成4组,分别采用桡动脉,股动脉,头皮动脉、肱动脉穿刺采血,记录4组采血穿刺一次性成功率和采血后淤紫和血肿发生率.结果各组采血穿刺一次性成功率和采血后淤紫和血肿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采血穿刺一次性成功率最高为92.8%,桡动脉组采血后淤紫和血肿发生率最低为7.1%.结论新生儿采血应用桡动脉穿刺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鸟枪法分析细粒棘球蚴(Echinococcus granulosus)囊液蛋白(hydatid cyst fluid protein,HCFP)组分,寻找其中具有潜在调控免疫失调性疾病功能的活性组分.方法 无菌收集细粒棘球蚴病患者肝囊肿中的细粒棘球蚴囊液,采用鸟枪法进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鉴定,采用MaxQua...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捏脊对新生儿体重增长、吃奶量增加,大小便次数改变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6月对51名新生儿分别进行捏脊与不捏脊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进行捏脊的新生儿较不进行捏脊新生儿体重增长快,吃奶量增加,大小便次数增多。  相似文献   
6.
孔式入路体外循环(port-access procedure)的出现推动了心脏血管外科微创化的应用、普及.在临床工作及各种期刊文章中对port-access这一术语的应用、翻译甚至概念理解种类繁多,滥用、误用甚至错用的现象比比皆是,相关的术语有port-access procedure、Endo CPB、heartport system、闭式体外循环、密闭式体外循环、外周体外循环、经皮体外循环、血管内体外循环、小型体外循环、微型体外循环、微创体外循环、辅助循环、左心转流、体外膜肺氧合疗法(ECMO)、血滤等.因此,我们有必要对port-access以及相近的、相关的用法和概念作一梳理.  相似文献   
7.
内膜剥脱术和血管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成形术对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治疗结果。方法2003年12月至2006年6月,2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动脉内膜剥脱术及血管成形术。术前术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测定患者颈内动脉管腔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及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颈内动脉管腔内径达正常数值,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未见动脉瘤形成。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的方法之一,应用血管成形术可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微创心脏外科从进入心脏外科领域到全世界范围的推广和应用,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发展,心脏外科工作者理念的更新,以及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和文化需求,都给微创心脏血管外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新的要求.近年体外循环的新观点、新材料、新设备的出现,尤其port-access procedure(孔式入路体外循环)的出现,更是推动了心脏血管外科微创化的推广和普及.以胸腔镜和机器人系统为代表的微创心脏外科的发展一直都离不开体外循环的进步.国内结合具体国情经过改良和变化,正将这些技术运用到微创心脏外科.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