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以胫后动脉及其穿支为血管蒂的小腿内侧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切取小腿内侧皮瓣,其中带血管蒂转移32例,交腿转移2例,游离移植2例和穿支皮瓣带蒂转移6例,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创面。结果临床应用小腿内侧皮瓣共42例,其中完全成活39例,经6个月~2年的随访,皮瓣成活良好。皮瓣部分坏死2例,经换药和植皮,创面愈合,完全坏死1例,需另行修复。结论小腿内侧皮瓣具有供血丰富、抗感染能力强、血管蒂长的优点,特别适合用于修复小腿下段和足部的难治性创面,疗效满意;其穿支皮瓣用于修复踝部和足跟,可避免损伤主要动脉。  相似文献   
2.
创面愈合后瘢痕形成及挛缩可致各种畸形,造成严重功能障碍.创面收缩主要缘于Fb与胶原以及ECM之间的相互作用[1],创面愈合后这种作用持续存在,导致瘢痕挛缩.整合素连接激酶( integrin-linked kinase,ILK)通过整合素β1通路促进烧伤创面Fb增生,从而加速创面愈合[2].Fb内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维连接蛋白(Fn)和Ⅰ型胶原等与细胞增殖、分化、表型改变等生物学行为有密切关系,在瘢痕形成过程中亦然[3-5].本研究拟观察ILK对人增生性瘢痕Fb中Fn、α-SMA和Ⅰ型胶原以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1 材料与方法1.1 主要试剂与设备小牛血清(FCS)及DMEM培养液购自美国Gibco公司.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烧伤患者近年来真菌感染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选3 053例烧伤患者中怀疑有真菌感染的1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其创面分泌物、中段尿、痰液、深静脉导管、血液作为标本做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3 053例烧伤患者中,阳性33例,发病率为1.08%;送检的426份标本中65份阳性,阳性率为15.26%.其中,烧伤面积大于70%总体表面积(TBSA)13例,50%~69%TBSA 8例,30%~49%TBSA 7例,小于30%TBSA 5例.检出最多的是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少见菌种如曲霉菌、毛霉菌、酵母样真菌亦有发现;药敏结果提示除热带假丝酵母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三唑类药物耐药较严重外,其他真菌对目前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均较敏感.结论 烧伤患者真菌感染中,以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感染为主,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加强深部组织培养意识,并结合临床表现及培养结果,早期确诊,以尽早确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对含成纤维细胞胶原网格(FPCL)收缩的影响和机制.方法 (1)运用人皮肤成纤维细胞(Fb)构建FPCL,观察ILK-AKT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对FPCL收缩的影响.(2)运用Western blot印迹法检测ILK小干扰RNA(siRNA)转染和LY294002对Fb中ILK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结果 第24小时和第48小时LY294002组FPCL收缩率[(20.23±9.57)%、(22.47±10.93)%]明显低于对照组[(48.73±6.60)%、( 54.33±12.88)%](P<0.05),第72、96和120小时FPCL收缩率为(25.58±7.40)%、(26.67±13.76)%、(28.82±3.48)%明显低于对照组(58.00 ±7.54)%、(59.67±11.29)%、(66.95±9.98)%和DMSO组(47.34±12.41)%、(52.26±10.90)%、(56.38±10.75)% (P<0.05).LY294002组和ILK siRNA转染组α-SMA蛋白表达(0.992 ±0.255、1.225 ±0.323)与各对照组(2.009 ±0.820、2.190 ±0.577、1.758±0.732)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阻断ILK信号通路可明显抑制Fb构建的FPCL收缩和Fb中α-SMA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皮瓣转移联合负压创面治疗技术一期修复复杂压疮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医院收治的复杂压疮患者65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一期行清创、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待创面情况改善后再行二期皮瓣转移修复;观察组一期行皮瓣转移联合负压创面治疗技术修复。术后随访1年,对比两组患者皮瓣愈合优良率、皮瓣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照顾者负担[照顾者负担量表(Zarit burden interview,ZBI)]评分、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hort form 36 questionnaire,SF-36)]评分、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皮瓣愈合优良率、皮瓣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SF-36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治疗后ZB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瓣转移联合负压创面治疗技术一期修复复杂压疮创面临床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照顾者负担和经济负担、缩短总住院...  相似文献   
6.
严重组织缺损创面在烧伤科主要见于电击、热力挤压等毁损性强、作用时间长的因素所致损伤,多属Ⅳ度烧伤,清创后可见大量软组织缺损,甚至出现神经、肌腱及骨骼等深部组织外露.部分组织坏死呈渐进性,彻底清创较困难.在单纯植皮或皮瓣转移治疗过程中,常因清创不彻底发生感染、坏死组织积聚等,导致皮片或皮瓣坏死,往往需多次手术,治疗周期长、费用高,增加患者痛苦.VSD技术现已被应用于多种慢性难治性创面的治疗,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在烧伤创面中的应用近年来才得到关注[1].2008年1月-2009年12月,笔者采用VSD技术综合治疗37例烧伤患者严重组织缺损创面,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烧伤患者近年来真菌感染特点及治疗进展。方法 将2007年11月~2010年11月我院收治的3053例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怀疑有真菌感染的184例患者取其创面分泌物、中段尿、痰液、深静脉导管、血液作为标本做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在3053例烧伤患者中,阳性病例33例,发病率为1.08%;送检的436份标本中有65份阳性标本,阳性率为14.91%。其中,烧伤面积大于70%TBSA 13例,50%~69%TBSA 8例,30%~49%TBSA 7例,小于30%TBSA 5例。检出最多的是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少见菌种如曲霉菌、毛霉菌、酵母样真菌亦有发现;药敏结果提示除热带假丝酵母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三唑类药物耐药较严重外,其他真菌对目前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均较敏感。结论 烧伤患者真菌感染中,以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感染为主,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加强深部组织培养意识,并结合临床表现及培养结果,早期确诊,以尽早确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