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药学   1篇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胶质瘤干细胞在胶质瘤耐受放射中的作用,为克服恶性胶质瘤放射耐受寻找新的干预靶点。方法干细胞培养条件下培养自建人脑胶质瘤干/祖细胞系SU-2,以及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251和SHG-44,观察不同剂量直线加速器照射前后细胞形态变化、Hoechst 33342-细胞和CD133 细胞比例、肿瘤细胞存活率和裸小鼠致瘤率等项指标,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251和人脑胶质瘤干/祖细胞系SU-2照射前后MGMT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当照射剂量为1~15Gy时,人脑胶质瘤干/祖细胞系SU-2中的Hoechst 33342-细胞和CD133 细胞比例明显增加,高达18.73%和13.70%,细胞存活率升高、致瘤率(8/8)增加、侵袭性增强,MGMT基因表达水平轻度升高。结论经一定剂量的X线照射后,胶质瘤干细胞因具有强于其他肿瘤细胞的放射耐受性而出现选择性存活且细胞比例升高,其生物学特性如细胞存活率、体内致瘤率增加,侵袭性增强。可能与胶质瘤干细胞DNA损伤修复能力提高有关,确切的分子学机制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硬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疗效与操作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5年12月采用血肿抽吸冲洗术治疗的161例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4例采用硬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内镜组),同期的另87例采用常规钻颅抽吸冲洗术治疗(常规组)。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布、头部创伤后病程、双侧血肿比率和血肿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操作相关并发症、术后即刻血肿完全清除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血肿复发率的情况。结果虽然内镜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常规组,但操作相关并发症、术后即刻血肿完全清除率、术后住院时间及血肿复发率均低于常规组。内镜组的手术时间为(112.68±34.86)min,常规组为(74.11±28.2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5,P=0.000)。内镜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为(8.23±2.01)d,常规组为(10.79±5.0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P=0.000)。内镜组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常规组有1例出现脑内血肿及运动性失语。内镜组的术后即刻血肿清除率为98.65%(73/74),常规组为86.21%(75/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4,P=0.004)。内镜组的术后血肿复发率为1.35%(1/74),常规组为18.39%(16/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9,P=0.000)。两组患者出院后均进行门诊随访,随访时间6~38个月,平均30.06个月;17例在随访期间诊断为血肿复发,其中15例再次接受手术治疗后治愈,2例口服阿托伐他汀后治愈。结论硬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治疗CSDH简单、安全、有效,优于传统的钻孔抽吸冲洗术。自制的头端可弯曲软头吸引器是进行此类手术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PBL教学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0名医学生学员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教学,观察组接受PBL教学,分析结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无论是在理论考试成绩、临床实践成绩、临床教学效果、各项能力提升、自我评价以及教学满意度方面得分明显更高,P <0.05。结论 PBL教学法有着开放性的特征,运用此教学法对学生们开展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观能动性。此法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学效果,另外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知识思维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用肿瘤组织块直接接种法建立人脑肿瘤裸小鼠原位移植模型,通过分析移植瘤的生物学特征来证明本操作方法 的可行性. 方法 取人肺腺癌脑转移瘤的新鲜组织或人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裸小鼠皮下移植瘤组织,剪成小块,置入专用套管针,通过事先钻好的颅骨孑孔,徒手推入裸小鼠右尾状核.观察致瘤率、移植瘤的组织细胞形态、相关标志物、MRI图像特征和荷瘤鼠生存期. 结果肺腺癌脑转移瘤和GBM组织在鼠与鼠之间分别传了6代和13代.荷瘤鼠生存期分别为(38.0±0.9)d和(19.0±1.3)d.肺腺癌脑转移瘤移植瘤不向周围正常鼠脑组织侵袭,分泌酸性粘液及表达癌胚抗原等生物学特征与其亲本肿瘤一致:而GBM移植瘤具有向周围正常鼠脑组织高度侵袭及高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生物学特征也与其亲本肿瘤一致. 结论 肿瘤组织块直接注入裸小鼠脑内建立的实验动物模型比肿瘤细胞悬液接种方法 相对简易.且移植瘤能更好地保持亲本肿瘤的特征.此法可进一步在各种腩肿瘤动物原位移植实验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脑出血三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比较锁孔手术与内科保守治疗及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中度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65例中度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不同治疗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治疗方法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不同治疗方法对预后有显著影响。锁孔手术组的疗效优于保守治疗组及开颅组(P〉0.01),保守治疗组与开颅手术组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锁孔手术是治疗中度高血压脑出血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应用颅骨表面解剖标志指导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安全、精准、快速开颅技术。 方法 从2016年4月至2019年6月选取15具颅骨标本和8具尸头标本,定位颅骨标本解剖标志点:二腹肌沟顶点、乳突尖、星点及关键点(横窦-乙状窦移形处相对应颅外标志点),研究颅骨解剖标志点间的关系,制定开颅技术,并将该开颅技术应用于28例患者,通过评估相关指标,评价此开颅技术的可行性。 结果 (1)解剖研究及尸头验证:关键点与二腹肌沟顶点距离左侧为(16.79±3.50) mm、右侧为(14.82±2.96) mm,关键点与星点距离左侧为(19.53±3.84) mm、右侧为(22.59±4.08) mm,关键点与乳突尖的距离左侧为(33.98±3.87) mm、右侧为(32.78±3.29) mm,关键点与星点的距离左、右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将开颅技术应用于8例尸头标本,均未出现静脉窦损伤。(2)临床应用:28例患者进行开颅技术验证,23例横窦乙状窦暴露充分,无钻孔所致静脉窦破损,平均开颅时间为(23.1±2.2) min,骨瓣1.8 cm×2.0 cm,骨窗直径2.0~2.5 cm,术中骨瓣复位。 结论 以眶下缘与外耳道上缘连线为基线,过二腹肌沟顶点作基线的垂直线,在垂直线上定位二腹肌沟顶点上方14 mm(左侧)/12 mm(右侧)的点,确定此处为钻孔骨孔中心点并形成骨孔,可以获得满意的术区显露,避免静脉窦的损伤,为临床安全、精准、快速开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SAH)患者的预后及影响预后改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S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出院及术后6个月时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 并比较其差异。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SaSAH患者出院后预后改善(术后6个月的mRS较出院时降低≥1分)的危险因素。纳入独立危险因素构建联合预测模型, 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 以评估联合预测模型对SaSAH患者出院后6个月预后改善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共纳入154例患者。术后6个月, 53.2%(82/154)的SaSAH患者预后良好(mRS≤3分), 51.9%(80/154)预后有改善;出院时的mRS高于术后6个月的mRS[分别为(3.75±0.97)分和(3.13±1.57)分, 配对t=7.86, P<0.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年龄>65岁(OR=15.74, 95%CI:5.46~45.39, P<0.0...  相似文献   
8.
面神经瘫痪是听神经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采用微创的手术方法切除听神经瘤并保留面神经的功能,是现代神经外科学不断发展的要求[1]。锁孔手术是微创神经外科学的重要内容,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也符合微创神经外科的概念,有助于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回顾性分析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听神经瘤的锁孔手术治疗以及神经电生理监测对面神经的保护及面神经  相似文献   
9.
放射治疗在脑肿瘤,特别是亚性程度高的胶质瘤的综合治疗措施中占有相当地位,然而与化疗等其他治疗一样肿瘤都有抵抗性而得不到根治,而且极大多数是在照射野中复发,提示受照射的肿瘤细胞群体中一有一小部分细胞抵抗辐射是肿瘤复发的根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应用颅骨表面解剖标志指导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安全、精准、快速开颅技术。 方法 从2016年4月至2019年6月选取15具颅骨标本和8具尸头标本,定位颅骨标本解剖标志点:二腹肌沟顶点、乳突尖、星点及关键点(横窦-乙状窦移形处相对应颅外标志点),研究颅骨解剖标志点间的关系,制定开颅技术,并将该开颅技术应用于28例患者,通过评估相关指标,评价此开颅技术的可行性。 结果 (1)解剖研究及尸头验证:关键点与二腹肌沟顶点距离左侧为(16.79±3.50) mm、右侧为(14.82±2.96) mm,关键点与星点距离左侧为(19.53±3.84) mm、右侧为(22.59±4.08) mm,关键点与乳突尖的距离左侧为(33.98±3.87) mm、右侧为(32.78±3.29) mm,关键点与星点的距离左、右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将开颅技术应用于8例尸头标本,均未出现静脉窦损伤。(2)临床应用:28例患者进行开颅技术验证,23例横窦乙状窦暴露充分,无钻孔所致静脉窦破损,平均开颅时间为(23.1±2.2) min,骨瓣1.8 cm×2.0 cm,骨窗直径2.0~2.5 cm,术中骨瓣复位。 结论 以眶下缘与外耳道上缘连线为基线,过二腹肌沟顶点作基线的垂直线,在垂直线上定位二腹肌沟顶点上方14 mm(左侧)/12 mm(右侧)的点,确定此处为钻孔骨孔中心点并形成骨孔,可以获得满意的术区显露,避免静脉窦的损伤,为临床安全、精准、快速开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