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评价检测深度对肝脏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的影响,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在肝脏的合适检测深度。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2年1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89名健康体检者。在肝脏不同深度[贴近肝包膜(距肝包膜0 cm),距肝包膜1、2、3、4、5、6、7 cm]行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测,每组重复检测3次。比较不同检测深度的检测成功率及弹性模量,以及检测成功者与不成功者的体重指数、胸壁软组织厚度。结果距肝包膜0、1、2、3、4、5、6、7 cm的检测成功率分别为0、98.9%(88/89)、98.9%(88/89)、98.9%(88/89)、71.9%(64/89)、24.7%(22/89)、3.4%(3/89)、0(0/89),距肝包膜1、2、3 cm的检测成功率较高,距肝包膜4、5、6 cm时,随着检测深度的增加,检测成功率逐渐下降,且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 cm vs 4 cm,χ2=25.94, P<0.001;4 cm vs 5 cm,χ2=39.68,P<0.001;5 cm vs 6 cm,χ2=16.79,P<0.001)。距肝包膜1、2、3、4、5 cm的弹性模量分别为(4.77±0.99)、(4.68±0.99)、(4.76±0.95)、(5.19±1.10)、(5.41±0.95) kPa。距肝包膜4、5 cm的弹性模量较距肝包膜1、2、3 cm的弹性模量均明显增大,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 cm vs 1 cm,t=-2.85,P=0.005;4 cm vs 2 cm,t=-3.49,P=0.001;4 cm vs 3 cm,t=-2.76,P=0.006;5 cm vs 1 cm,t=-3.13,P=0.002;5 cm vs 2 cm,t=-3.66,P <0.001;5 cm vs 3 cm,t=-3.05,P=0.003)。距肝包膜4 cm时,检测成功者与检测不成功者体重指数分别为(20.70±2.87)、(22.07±2.42) kg/m2,胸壁软组织厚度分别为(1.45±0.25)、(1.60±0.29) cm;距肝包膜5 cm时,检测成功者与检测不成功者体重指数分别为(19.82±2.76)、(21.49±2.72) kg/m2,胸壁软组织厚度分别为(1.35±0.21)、(1.54±0.26) cm。距肝包膜4、5 cm时,检测成功者与检测不成功者体重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83,P=0.108;t=0.77,P=0.709),胸壁软组织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51,P=0.012;t=79.57,P=0.004),且检测成功者胸壁软组织厚度较厚。结论检测深度对肝脏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影响较大,距肝包膜1~3 cm为较理想的检测深度。  相似文献   
2.
具有实时报警和定位功能的心电监测仪的研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便携式心电监测仪.它以MSP430F149微控制器为核心,实现了对心电数据基于小波分析的实时判病、报警功能,并可利用Falcom C2D GSM/GPRS/GPS无线模块将心电数据及患者位置信息发送到医院监护中心由医生处理,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在危急情况下缩短患者从发病到得到抢救的时间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现有的各种研究肌肉硬度的方法有其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在过去的此类研究中,很少使用肌肉最大自主收缩(Maximum Voluntary Contraction,MVC)扭矩的百分比来表达相对收缩水平,而且缺少高收缩水平(40%MVC以上)下测量肌肉硬度的手段.本文采用了一种基于振动-超声法测量剪切波波速,继而计算肌肉翦切模量的新方法,解决了高收缩水平下肌肉硬度的测量问题.我们以右腿股巾间肌为目标,测量了从0%~100%MVC共11个不同等长收缩水平下的肌肉剪切模量.两组年轻的健康男性和女性受试者(各10名)自愿参加了本次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股中间肌沿肌纤维方向的剪切模量,与肌肉的相对收缩水平正相关,它们之间的拟合结果接近二次多项式关系.在相同的相对收缩水平下,男性的肌肉硬度大于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平面波发射/接收原理的超快超声成像技术近年来已成为国际医学超声领域的研究热点,有望取代传统的聚焦扫描式超声成像技术。传统方式受其成像模式的限制,无法实现高帧频成像,而通过平面波发射以及相干复合方法,可大大提高超声成像的帧频。本文提出一个新的设想,即采用高程方向无聚焦换能器(non-elevation-focused probe,NEFP),相对于传统的高程方向有聚焦换能器(elevation-focused probe,EFP),可能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超快超声成像技术的成像效果。方法首先简要介绍平面波相干复合成像的原理和方法,进而通过FieldⅡ软件仿真,验证相干复合成像方法对平面波成像图像质量的提升效果。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实现探头高程方向的发射声束聚焦模式,并对上述2种模式换能器的平面波成像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使用平面波复合成像算法得到很好的成像效果,两种探头经对比,NEFP探头成像图像的对比度相对于EFP探头明显增强。结论对于超快超声成像方法,使用NEFP超声探头可以取得更优的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5.
现有的各种研究肌肉硬度的方法有其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在过去的此类研究中,很少使用肌肉最大自主收缩(Maximum Voluntary Contraction,MVC)扭矩的百分比来表达相对收缩水平,而且缺少高收缩水平(40%MVC以上)下测量肌肉硬度的手段。本文采用了一种基于振动-超声法测量剪切波波速,继而计算肌肉剪切模量的新方法,解决了高收缩水平下肌肉硬度的测量问题。我们以右腿股中间肌为目标,测量了从0%~100%MVC共11个不同等长收缩水平下的肌肉剪切模量。两组年轻的健康男性和女性受试者(各10名)自愿参加了本次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股中间肌沿肌纤维方向的剪切模量,与肌肉的相对收缩水平正相关,它们之间的拟合结果接近二次多项式关系。在相同的相对收缩水平下,男性的肌肉硬度大于女性。  相似文献   
6.
目前,医学超声技术正逐渐从传统的基于波动效应的组织器官结构成像,以及基于热效应和空化效应的病变组织毁损等治疗方式,逐步向多功能诊疗技术融合的方向发展。超声力学效应 (即声辐射力),作为其最重要的生物学效应之一,越来越受到科研和医疗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受益于对超声力学效应理论和机制的不断深入了解,以及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涌现出多种基于声辐射力的超声诊疗新技术,如能够对组织力学参数进行定量测量的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以及能够对脑部等神经细胞的活动抑制状态进行无创调节的超声神经调控技术,极大地拓展了超声在医学临床领域的应用,为肝硬化、乳腺癌等重大疾病的早期筛查,以及脑疾病治疗和脑科学研究提供了独特的方法和工具。本文将对这些基于超声力学效应的医学超声新技术近年来的代表性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性介绍,并分析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