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l)、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样转录因子-1(sTLT-1)水平与脓毒症患者急性肺损伤(ALI)的关系.方法 选取脓毒症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出现ALI分为ALl组(47例)和非ALI组(113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MGB1、sTLT-1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脓毒症ALI患者血清HMGB1、sTLT-1水平与相关指标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探讨脓毒症ALI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观察HMGB1、sTLT-1水平对脓毒症患者发生ALI的预测价值.结果 ALI组氧合指数[pa(O2)/FiO2]低于非ALI组,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C反应蛋白(CRP)、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及血清HMGB1、sTLT-1水平均高于非AL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ALI患者血清HMGB1、sTLT-1水平与pa(O2)/FiO2呈负相关,与SOFA评分、CRP、NT-proBNP呈正相关(P<0.05).pa(O2)/FiO2、SOFA评分及血清HMGB1、sTLT-1水平均是影响脓毒症ALI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HMGB1、sTLT-1水平联合预测脓毒症患者发生ALI的曲线下面积为0.910,联合预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于血清HMGB1、sTLT-1水平单独预测.结论 脓毒症ALl患者血清HMGB1、sTLT-1水平升高,可作为判断ALI发生的潜在血清指标.  相似文献   
2.
牟天易 《重庆医学》2016,(7):988-990
慢性创面(chronic wounds)是指机体正常皮肤及组织损伤后,因内外因素作用,接受超过1个月的正规治疗,而无法经过及时、有序、正常的修复程序,达到解剖及功能上完整、无愈合倾向的创面[1‐2]。临床上常见慢性创面有糖尿病足溃疡、创伤性溃疡、压力性溃疡、下肢静脉溃疡等。由于缺血缺氧、高血糖、失神经等情况,慢性创面中具有先天免疫功能的表皮受损,皮下组织外露,具有湿润环境,丰富营养,为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提供理想环境。近年来,细菌生物膜的形成在慢性创面中所起的作用逐渐被重视,现代研究认为,除了缺氧、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宿主内在因素外,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成为慢性创面难以愈合的主要障碍[3]。更加深入地了解细菌生物膜致慢性创面难愈合的机制及如何控制慢性化的恶性循环,将为慢性创面的治疗提供方法。本文就生物膜定义、生物膜致慢性创面难以愈合的病理机制、生物膜的临床治疗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蜂蜇伤所致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表达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1年5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且经过筛选的92例蜂蜇伤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有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不同治疗方案对蛇咬伤后患肢肿胀的疗效,为临床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我科收治的毒蛇咬伤后患肢肿胀的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常规治疗组),B组(常规治疗+活动患肢),C组(常规治疗+活动患肢+患肢行小切口),D组(常规治疗+活动患肢+患肢行大切口),每组30例。比较4组患者患肢疼痛程度、肿胀消退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情况。结果 ①A、B、C、D 4组患肢疼痛程度评分分别为(3.26±0.44)分、(4.58±0.48)分、(6.44±0.32)分、(8.15±0.28)分;A组患肢疼痛最轻,D组最重。②4组患肢肿胀消退时间分别为(11.32±1.22)d、(7.42±0.92)d、(5.00±0.74)d、(3.44±0.52)d;D组肿胀消退最快,A组肿胀消退最慢。③4组住院时间分别为(11.46±1.07)d、(7.48±0.85)d、(14.32±1.69)d、(21.69±2.65)d,住院费用分别为(0.88±0.10)万元、(0.60±0.07)万元、(1.41±0.16)万元、(3.25±0.37)万元,B组住院时间最短且住院费用最低。结论 常规治疗联合活动患肢,对蛇咬伤后非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患肢肿胀治疗可能是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背景 糖尿病足(diabetic?foot,DF)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大部分糖尿病足创面为慢性难愈合创面.负压伤口治疗技术(negative?pressure?wound?therapy,NPWT)在糖尿病足及慢性创面、溃疡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中医中药外治法对慢性感染创面抑制细菌生长、化腐生肌的治疗历史源远流长.中医中药联合负压伤口治疗技术对糖尿病足慢性创面的协同治疗作用需临床观察.目的 探讨中药水煎液冲洗联合负压伤口治疗技术对糖尿病足创面细菌生物膜(bacterial biofilm,BBF)的清除作用及创面治疗作用,明确联合应用是否存在协同作用,为治疗糖尿病足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方法 收集2018年7月-?2020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各临床科室经临床确诊的糖尿病足溃疡病例(Wagner分级2~4级)150例并随机分成5组(A组:常规换药组;B组:单独NPWT组;C组:黄柏水煎液联合NPWT组;D组:金银花水煎液联合NPWT组;E组:黄柏+金银花水煎液联合NPWT组),每组30例,对比5种治疗方法治疗糖尿病足创面组织病理变化,创面的BBF,溃疡创面愈合、治疗有效率、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抗氧化功能[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和内皮功能[一氧化氮(NO)活力、内皮素(endothelin,ET)]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5组患者皮肤的鳞状上皮和鳞状上皮胶原纤维增生,存在间质炎症反应,鲜见皮肤附属物.治疗6周后,各组的鳞状上皮和鳞状上皮胶原纤维增生逐渐减少,间质炎症反应减轻,可见皮肤附属物,从A组至E组的顺序逐渐改善.治疗前,5组患者的溃疡面积、血清CRP、IL-6、PCT、MDA、SOD、ET和N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患者BBF、溃疡面积、愈合时间、血清CRP、IL-6、PCT、MDA和ET测量情况:A组?>?B组?>?C组?>?E组;患者SOD和NO测量情况:A组??0.05).5组患者创面愈合率依次为E组?>?D组≈C组?>?B组?>?A组(P?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血氨、血清乳酸(LAC)、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在急诊感染致脓毒症患者预后预测中的价值,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EICU收治的90例感染致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确诊后28 d内存活情况,根据其预后将其分为死亡组(21例)和存活组(69例)。对2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和确诊当日的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与患者预后相关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 结果死亡组患者合并糖尿病、慢性肾病的比例及确诊当日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分别为42.86%(9/21)、47.62%(10/21)、(26.72±5.34),均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患者确诊当日的血氨、LAC、β2-MG、降钙素原(PCT)水平分别为(115.56±38.17)μmol/L、(3.87±0.92)mmol/L、(6.91±1.32)mg/L、(3.96±0.66)μg/L,均高于存活组(P<0.05)。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确诊当日的APACHE Ⅱ评分、血氨、LAC、β2-MG水平是急诊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PACHE Ⅱ评分、血氨、LAC、β2-MG预测急诊脓毒症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分别为0.705、0.827、0.663、0.815(P<0.05),其中,血氨的AUCROC最高,在最佳界值下,β2-MG的敏感度最高,LAC的特异度最高。 结论血氨、血清LAC、血清β2-MG等标志物对于早期预测急诊感染致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均具有一定的辅助价值,临床医生应根据其各自优势灵活运用多种标志物以提高预测效率,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分析先心病(CHD)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死相关因素,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102例CHD合并I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病历对其临床特征、病死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症状和体征以咳嗽、气促、发热、心脏杂音、肝肿大为主,感染部位以左心为主,CHD类型以室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为主,大部分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检出瓣膜赘生物。共有63例患者的血培养阳性,阳性率为61.76%,检出病原菌6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4株占69.84%,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毗邻颗粒链球菌、缓症链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14株占22.22%,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真菌5株占7.94%,以白假丝酵母为主。住院期间病死12例,病死率为11.76%;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HD合并IE患者病死,其中合并动脉栓塞为危险因素,入院时血红蛋白水平较高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CHD合并IE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合并疾病复杂,其病死风险与营养水平、合并疾病及治疗方法有关,临床医生应努力提高诊断和治疗效率,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